地下空间开发

搜索文档
专家:城市地下空间将呈现“开发集约化、技术智能化、功能复合化”特征
新华财经· 2025-09-25 15:10
新华财经上海9月25日电(记者李荣)作为城市第二空间,地下空间的有序开发和高效利用,是优化城 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的关键举措。25日在上海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地下空间开发大会 上,相关业内专家认为,未来城市地下空间将呈现"开发集约化、技术智能化、功能复合化"的特征。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上海作为拥有近25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始终将地 下空间开发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结合城市存量发展的形式和背景,上海坚持聚焦城市更新与精细 化管理,积极发挥地下空间综合承载作用,努力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品质、增强安 全韧性,并以城市地下通道、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公共活动中心等为重点,强化地上地下联动,形成 功能适宜、布局合理的地下空间总体构架。 去年,上海建成了北横通道、银都路越江隧道、泰和污水处理厂、上海松江站等工程项目,已建地下工 程超4.37万个,总建筑面积近1.65亿平方米,地下空间图谱正逐渐清晰展开。 专家认为,未来,地下空间将呈现"开发集约化、技术智能化、功能复合化"的特征。应以创新为引领, 深入开展地铁、隧道、管廊等地下生命线工程及城市战略空间开发建设和运行管 ...
地下空间产业与地下空间经济论坛召开 产业链龙头热议“深地经济”新引擎
证券日报网· 2025-06-26 05:34
地下空间经济战略发展 - 地下空间经济被视为继低空经济后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兴引擎,被誉为"第四国土"资源 [1] - 专委会提出构建六大体系(战略规划/调查勘探/法律标准/投资支撑/科学管理/防灾减灾)打造万亿级生态圈 [2] - 开发原则强调调查评价为根基、产业协同为引擎、政策创新为保障的三重驱动模式 [2] 政策与技术创新 - 自然资源部指出地下空间开发已从被动利用转向主动规划,形成多层次资源体系 [3] - 中央党校建议以"垂直城市"理念统筹地上地下一体化开发,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3] - 产权经济视角提出需破解权属界定与资本化难题以释放资源价值 [2] 产业链实践案例 - 测绘股份建立天空地深一体化技术体系,通过AI/大模型实现地理空间智能转型 [5] - 北京新合作开发"平急两用"地下商业空间,探索县域地下空间商业化路径 [5] - 央企创新案例包括中铁二十二局改造废弃隧道为农业基地,中交集团开发岩层储能技术 [5] 行业未来展望 - 中国将形成"地面宜居-地下赋能-深地储备"的三维空间开发格局 [6] - 专委会定位为核心智库,推动政策完善与产业融合,目标提升国土空间集约利用率 [6] - 地下空间经济被明确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支撑 [2][6]
深圳官宣:要挖48座“地下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5 11:50
深圳地下空间开发规划 -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深圳市地下空间资源利用规划(2025-2035年)》,计划打造全球典范的立体城市,48个片区被纳入重点开发区域 [1] - 截至2020年底,深圳全市地下空间总建筑面积约1.04亿㎡,人均地下空间建筑面积约5.9㎡ [1] - 规划目标到2035年使深圳地下空间利用水平成为全球标杆,形成重点区域网络化、复合化利用格局 [1] 重点开发区域分布 - 南山区涉及片区最多达10个,包括后海中心区、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等 [4] - 福田区8个,包括福田中心区、华强北等 [4] - 宝安区8个,包括深圳机场站枢纽周边、国际会展城等 [4] - 龙岗区7个,包括大运枢纽周边、深圳东站枢纽周边等 [4] - 其他区域:龙华区4个,罗湖区3个,坪山区3个,光明区3个,盐田区和大鹏新区各1个 [4][5][6][7] 地下空间开发要求 - 以城市功能中心、轨道交通站点为核心进行地上地下空间一体化利用 [7] - 轨道枢纽及周边片区可通过新建、城市更新等多种方式进行一体化规划和建设 [7] - 城市功能中心片区可围绕轨道站点进行互联互通、增加功能、完善配套 [7] 地下空间主要功能 - 以布局地下交通设施、地下市政公用设施和地下商业服务业设施为主 [8] - 地下轨道交通枢纽应与周边商业、办公、公共空间节点互联互通 [8] - 鼓励构建"10分钟遮阳避雨步行圈",推动停车设施地下化、立体化、共享化和智慧化建设 [8] 深圳地下空间发展现状 - 深圳陆地面积仅约1997平方公里,承载约2100万人口,2024年GDP达3.68万亿元 [10] - 已建成多个"全国第一"地下项目:车公庙丰盛町商业街、福田高铁站、岗厦北综合交通枢纽等 [1][10] - 福田综合交通枢纽引入5条地铁线路,连城新天地地下商业街长1.5公里,日均客流6万多人次 [10] 轨道交通发展 - 截至2024年底,深圳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达595.1公里,线网密度0.30公里/平方千米 [11] - 客运强度1.49万人次/公里日居全国之首,2024年累计运送乘客超31亿人次 [11] - 全线网日均客运量847万人次,同比增长14% [11]
“地下空间经济”论坛在北京举行 聚焦新兴经济场域开发
中国新闻网· 2025-06-22 11:19
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成立与论坛核心观点 - 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地下空间专业委员会成立,旨在汇聚政产学研融力量推动地下空间经济发展[1] - 论坛主题为"创新协同发展——地下空间产业与地下空间经济",聚焦"第四国土"的战略开发[1] - 专委会整合院士团队、部委机构、央企集团及高校资源,使命为"汇聚资源、搭建平台、建立机制"[3] 地下空间战略定位与资源整合 - 地下空间被定义为与领土、领海、领空并行的战略资源,对缓解资源约束和重塑城市发展范式至关重要[3] - 专委会将推动地下空间调查规范编制与立法进程,促进产学研资源整合[4] - 专委会成立标志着地下空间开发从工程层面向国土规划战略层级升级[4] 地下空间经济体系构建 - 专委会主任委员易荣提出构建战略规划、调查勘探、法律标准等六大体系,打造地下空间经济生态圈[3] - 全国政协委员赵松从产权经济视角探讨权属界定与经济活力激发[3] - 中央党校教授许正中主张将地下空间经济纳入"十五五"规划[3] 行业实践与技术应用 - 中铁二十二局、清华同衡等企业代表分享地下综合管廊、物流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实践[3] -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强调地下空间在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中的作用[3] -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红呼吁推进地下空间立法助力经济发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