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芯片

搜索文档
中国芯力量丨在“芯片”上“种”器官
新华社· 2025-09-12 04:04
器官芯片技术概述 - 器官芯片是一种以芯片为基底、利用细胞和生物材料构建的微型器官模拟系统 能够模拟人体器官的结构功能并预测人体对药物或外界刺激的反应 [1][2][3] - 技术通过微流控通道操控流体 模拟血液流动和生理环境 并可通过动力装置控制电热生化环境进行药物测试 [2][3] - 全球器官芯片市场预计2024-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31.2% [8] 技术原理与结构 - 器官芯片采用高分子材料制造 透明轻盈便于光学观察 内部设计红蓝双通道区分氧气和培养液 并可分布多条微通道与微腔室模拟复杂生理环境 [3] - 技术借鉴计算机芯片制造方法 通过微加工技术雕刻通道腔室 并注入人体目标器官细胞营造体内生长环境 [2] - 与电子芯片类似 器官芯片具有标准化、模块化、高通量特性 可集成多种器官功能并组成"人体芯片" [2] 应用优势:替代动物实验 - 器官芯片源于人体细胞组织 基因表达更还原人体结构 预测药物诱导肝损伤的准确性比动物实验高出7-8倍 [6] - 高通量器官芯片可集成多个单一器官芯片 300块芯片可完成1万次检测 替代1万只动物 [6] - 检测周期大幅缩短:100个化合物检测中 动物模型需90-180天 而器官芯片仅需6天 [6] 在药物研发中的价值 - 打破药物研发"双十定律"(10年时间+10亿美元成本) 器官芯片成本仅为动物模型的10%-20% [7] - 可作为体外疾病模型指导新药开发 在肿瘤药物测试中通过患者细胞精准监测药物有效性及安全性 [7] - 在临床前阶段排除错误答案 缩短研发周期并降低研发成本 [7] 技术发展现状 - 首个功能齐全的肺芯片于2009年在美国问世 中国东南大学团队已研究该技术十余年 [3] - 器官芯片是多学科集成创新的结晶 涉及干细胞、生物材料、纳米加工等技术交叉 [2][8] - 技术从科学实验到实际应用仍需进一步发展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