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亲子旅游
icon
搜索文档
父母邦旅行爆雷了
虎嗅· 2025-08-28 23:56
公司运营状况 - 公司自2025年8月25日起停止一切经营活动并进入停运阶段 因预定运营资金未到位及业务经营不达预期导致现金流断裂 [2] - 公司存在拖欠员工工资情况 承诺在2025年9月30日前通过变卖所有资产偿还欠款 [3] - App和网站产品已全部清空 上海公司处于停业状态且门口贴有报警提示公告 [5][8] 财务与债务问题 - 消费者退款周期长达9个月 例如2024年8月申请退款的订单至2025年3月才完成退款 [14][15] - 拖欠酒店等供应商款项超过200万元 并因应结款问题被数十家旅游企业提起诉讼 [22][24] - 2023年起退款处理效率持续恶化 客服采取拖延策略导致退款积压最终压垮公司 [19][20] 历史业绩与行业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12年 2015年全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 2016年单日销售额超百万且全年销售额近2亿元 [10] - 亲子游市场陷入低价竞争红海 高端亲子酒店套餐价格跌至原价2折(例如3000元套餐仅售700元) [28] - 公司虽在选品专业性、社区氛围和价格策略(同类产品价格为大平台一半)具有优势 但未能抵御行业內卷压力 [29][30][31] 事件诱因与影响 - 爆雷直接诱因为暑期集中爆发的消费者退款诉求 社交媒体及投诉平台出现大量退款难避雷帖 [11] - 消费者需通过拨打官方投诉电话等外部施压手段才能促成退款 常规客服沟通无效 [16] - 行业洗牌趋势加剧 预计将有更多旅游企业因资金和现金流问题被市场淘汰 [32]
中产妈妈出门旅游的钱是如何被薅光的?
虎嗅APP· 2025-05-18 04:27
文章核心观点 - 当代中产妈妈亲子旅行需求从娱乐放松转向教育竞赛 形成以"教育意义"为核心的消费市场 旅游行业需通过心理战而非服务战满足其焦虑驱动的消费需求[18][21][31][47][48] 亲子旅行市场特征 - 中产妈妈旅行决策受教育焦虑驱动 愿为"教育意义"支付溢价 旅行成为家长实现自我价值的载体[20][21][30][31] - 典型消费模式包含高强度行程安排:案例中家庭经历5.5小时飞行+4小时大巴往返 仅观看1分钟卫星发射[8][9][11] - 市场需求集中于具教育属性的目的地:东风航天城单日接待200名小学生 传统亲子乐园客源流失[21] 消费者行为分析 - 家长行程规划精细到小时级别 包含古迹参观、非遗体验、手工制作等教育内容 形成"移动版少年宫特训营"[23] - 消费决策关键因素包含朋友圈展示价值、教育证书、稀缺性标签 而非传统旅游服务的舒适度或价格[32][33][45] - 实际体验与预期存在显著落差:儿童对教育内容记忆有限 更关注基础娱乐需求(如案例中牛肉拉面获得更高满意度)[11][35][36] 行业策略建议 - 产品设计需强调"沉浸式成长体验""性格塑造"等教育话术 将普通活动重新包装为开发能力项目[40][41] - 必须设置朋友圈素材点:每个景点提供标准化配文模板 方便家长展示教育成果[42] - 引入"孩子主导"环节增强家长成就感:包括露营地选择、午餐制作等决策权下放[43][44] - 提供实体教育认证:结营证书、徽章等可展示物品 满足家长简历建设需求[45] - 营销重点应从服务价值转向心理价值 主打"妈妈安心工程"和"孩子自主感计划"[47]
中产妈妈出门旅游的钱是如何被薅光的?
虎嗅· 2025-05-17 16:05
亲子旅游行业市场特征 - 中产妈妈群体推动亲子旅游向教育型、研学型转变 形成独特市场需求[20] - 旅游商家通过提供"沉浸式成长体验"和"性格塑造+大脑开发"活动满足家长对教育意义的追求[46][47] - 具有仪式感、教育感和稀缺性的旅游产品更受青睐 家长愿意为"限定"、"稀缺"项目支付溢价[37][38] 消费者行为分析 - 亲子旅行决策主要由家长主导 注重教育意义而非娱乐性 旅行安排精细到小时级别[23][27] - 家长特别重视旅行成果的可展示性 需要朋友圈素材点和教育感奖杯如证书、徽章等[48][51] - 往返车程8小时仅观看1分钟卫星发射 显示家长愿意为教育体验忍受艰苦行程[8] 旅游产品设计策略 - 成功产品需包含五大要素:成长体验包装、性格开发概念、朋友圈素材点、孩子主导环节、教育认证[46][47][48][50][51] - 产品设计应聚焦"妈妈安心工程+孩子自主感计划"而非传统旅游服务[52] - 沙漠地区气温达40℃的极端环境也被纳入旅行路线[7] 行业竞争态势 - 传统亲子乐园模式吸引力下降 教育型研学旅游正在崛起[20] - 竞争重点从服务舒适度转向心理需求满足 打心理战而非服务战[54][55] - 单日接待量达200名小学生的热门研学景点出现[20] 市场机会与需求 - 中产妈妈群体存在显著焦虑情绪 需要通过教育消费获得心理安慰[17][35] - 家长愿意为证明"没有白当妈"支付整张工资卡的消费能力[53] - 孩子实际偏好与家长教育期望存在差异 为产品创新提供空间[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