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金融

搜索文档
《读懂乡村振兴与乡村金融》|以金融视角深入阐释乡村振兴根本和重大问题
财经网· 2025-05-13 08:07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 - 城乡差距是中国发展中最难啃的骨头 乡村振兴是最重要的国家战略之一 [1] - 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10%以下 农业大省比例多为个位数 [1] - 农民家庭收入中农业收入占比越来越低 非农收入日益重要 [1] - 农村人口普遍外流 村庄呈现空心化趋势 [1] - 乡村振兴目标是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 推动农村向城乡融合演进 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平衡发展 [1] 乡村金融的重要性 - 金融服务匮乏是农村落后不可忽略的因素 [2] - 资本长期从中西部流向东部发达地区 从农村流向城市 从农村金融机构流向城市资本市场 [2] - 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有赖于乡村金融重构 以扭转乡村资本长期外流局面 [2] 农村金融体系现状 - 农村信用社体系发挥最基层最基本的金融服务功能 [3] - 数字普惠金融在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取得可喜成绩 [3] - 大型银行下沉客观上有利于资金向乡村倾斜 改变资金外流倾向 [3] - 大型银行下沉带来银行业竞争格局新态势 乡村中小银行艰难求生 [3] 普惠金融与乡村金融本质 - 普惠金融精髓在于提供公平资源机会 包括教育医疗机会 职业发展机会和创业投资机会 [4] - 普惠金融重在"造血"而不是"输血" 帮助中小微弱的能力建设 [4] - 宗旨是将贫富悬殊的金字塔形社会转化成以中等阶层比例为主的橄榄形社会 [4] 乡村金融发展短板 - 乡村金融机构定位模糊 需要专门立法建立长期专注于乡村事业的特殊社区金融机构 [5] - 普惠保险有待广泛发展 完善乡村居民基本生产生活保障 增强抵御风险韧性 [5] - 需要建立更多创业投资基金 让乡民有机会成为创业者而不仅仅是打工者 [5] 乡村金融创新方向 - 社会公益资本和善心资本参与合作商业资本 形成混合融资形式运作 [6] - 中国在混合融资方面探索全球最多 仍有创新和突破空间 [6] 书籍研究内容 - 探讨乡村振兴与乡村金融发展根本问题 包括乡村振兴目标 乡村经济主体 乡村金融区别等 [11] - 借鉴美国 德国 日本 荷兰等发达经济体乡村金融先进实践经验 [11] - 提出构建完善乡村金融生态体系 提高乡村韧性的具体方法与路径 [11] 作者背景 - 贝多广担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 有30余年金融市场从业经验 [12] - 曾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 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12] - 曾恋云为研究院研究员 研究覆盖普惠金融诸多领域 特别关注金融支持微弱经济体的能力建设 [13] 书籍目录结构 - 第一部分重新认识乡村及其发展 包括乡村振兴大视野 乡村概念理解 乡村经济主体分析 [14] - 第二部分以生态体系视角看待乡村金融 包括支付体系 普惠保险 财富管理 创业投资 资本市场 [15] - 第三部分乡村金融道与术 涵盖最后一公里问题 贷款利率 规模效应 双重目标金融 生态建设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