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服务

搜索文档
浙江有效发明专利量和商标注册量均居全国前列
快讯· 2025-07-28 23:25
知识产权发展情况 - 浙江有效发明专利增长至45.1万件[1] - 浙江商标有效注册量增长至491.6万件[1] - 数据知识产权登记量达2.2万件[1] - 数据知识产权运用金额近77亿元[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 2024年专利商标质押授信金额达5197亿元[1] - 质押授信金额连续五年全国第一[1] 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 浙江颁布实施知识产权综合性地方法规[1] - 建成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快速维权中心21家[1] - 24.6%发明专利享受快速预审服务[1] - 发明专利平均获权周期压缩至3个月以内[1]
浙江打造知识产权强省: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试点 累计转化运用金额近77亿元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8 15:04
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成果 - 浙江省率先将数据知识产权写入两部地方法规,建立登记制度,赋予登记证书作为数据集合持有的初步证明和流通交易凭证 [2] - "数知通"数据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平台已打通8个全国性交易平台,入驻服务机构180家,累计推送数据知识产权7006件,落地转化1126件,实现转化运用金额39.14亿元 [2] - 首创10种数据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路径,包括交易、许可、增信融资等,全省累计实现转化运用金额近77亿元 [2] 数据价值挖掘重点场景 - 人工智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指引已登记860件高质量AI数据集 [3] - 舟山海洋大数据知识产权联盟通过数据共享复用撬动1亿多元资金 [3] - 衢州龙游花菇栽培数据应用使优品率提升20% [3] - 杭州某科技公司3D空间数据集服务全球270多万用户 [3] - "数智绿波带"覆盖641公里城市路段,使车辆通行提速25% [3] 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发展 - 近三年来民营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达150% [5] - 2024年浙江省民营企业首次实现"五张榜单"大满贯,其中"2024民营企业发明专利五百家榜单"占100家 [5] - 全省推行知识产权行政裁决简易程序,大幅压减办案周期 [6] 政企协作机制 - 构建"双向直达"工作机制,今年以来协助解决120余个商标抢注、专利侵权等问题 [5] - 专利预审领域全面覆盖浙江省"315"科创体系和"415X"产业集群 [5]
知识产权如何转化应用?国家知识产权局解码实践样本
新华社· 2025-07-28 14:34
数据知识产权发展 - 浙江省建立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制度 吸引27个省区市企业登记22万件[2] - 建成"数知通"平台精准匹配供需 累计推送数据知识产权7006件并落地转化1126件[2] - 实现全国首例数据知识产权出海协议 全省累计转化运用金额近77亿元[2] 专利转化运用 - 浙江省盘点高校科研机构专利102万件 为42万家企业牵线1171次[3] - 首创"专利公开实施"制度 累计8777件专利成功落地 近十分之一实验室成果走向生产线[3] - 布局6家专利密集型产品培育基地 为企业授信融资638亿元[3] 区域创新成果 - 杭州市企业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28万件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78家[3] -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64605亿元 占GDP比重308% 比全国高17个百分点[3] - 杭州连续3年位居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14位[3] 地理标志产业 - 全国地理标志产品直接年产值超9600亿元 实现五连增[4] - 浙江省培育350个地理标志产业集群 年产值突破千亿元 带动13万户农民增收[4] - "甬优"杂交水稻在17省市种植8000多万亩 增产稻谷64亿公斤 增加经济效益168亿元[4] 传统文化知识产权 - 浙江省推出14项知识产权助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举措[4] - 认定"非遗工坊"1500多家 "工坊+农户"产业链延伸带动就业近600万人[4]
七部门印发《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
快讯· 2025-07-25 09:13
北京市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点行动方案核心观点 - 到2027年基本建成服务便捷高效、信息共享畅通、体制机制完备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综合试验区,构建具有北京创新特色的知识产权金融生态体系 [1][2] - 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增量扩面,实现质押融资余额、年度累放金额、新增融资户数合理增长,降低综合融资成本 [2] - 形成知识产权、产业、金融良性互动的工作局面,提升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1][2] 具体任务 知识产权质押登记便捷化 - 实现专利权质押登记全流程无纸化线上办理全覆盖,设立知识产权金融综合服务点提供"一站式"服务 [3] - 推动版权质押登记绿色通道和在线平台建设,优化登记流程并缩短办理周期 [3] - 推进知识产权信息公示共享,通过多平台查询权属状态等关键数据 [3] 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体系建设 - 鼓励商业银行对单笔1000万元以下质押贷款采用内部评估或银企协商确定价值 [4] - 制定符合北京特点的专利、商标、版权价值评估指引,建立智能化评估模型和行业报告 [5] - 支持建立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白名单和金融导师库,发挥专业机构作用 [5] 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升级 - 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文创支行或专门机构,提供审批绿色通道和内部资金定价优惠 [5] - 开发线上线下质押产品,延长贷款期限并提高中长期贷款比例,运用"无还本续贷"政策 [6] - 探索将动植物新品种权、数据权益等纳入质押范围,创新ABS、ABN、信托等业务模式 [7] - 针对"卡脖子"技术领域定制专属金融产品,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8] 知识产权交易机制完善 - 提升北京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精准服务能力,协助银行判断知识产权价值 [6] - 推动交易市场成熟后探索资管产品参与确权登记,扩大交易主体范围 [6] - 设置质物处置专门版块,探索集中拍卖、第三方收储等运营模式 [6] 金融协作机制强化 - 完善市区两级风险补偿和分担政策,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共同体支持关键技术转化 [6] - 推动政务数据与金融服务互联互通,打造"一站式"线上融资服务平台 [6] - 优化企业白名单机制,通过银企对接活动赋能重点产业 [6] 保障措施 - 建立市区两级试点工作机制,实行责任制考核,行业协会加强培训与案例推广 [6] - 组织金融机构申报试点并加强动态管理,完善监测分析制度与审慎监管政策 [8] - 加大宣传力度,对成效突出的机构及个人给予激励支持 [9]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多项指标提前完成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22 22:17
知识产权发展成就 - 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5.3件,超额完成"十四五"12件的目标 [1][2] - 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147.2万件,是"十三五"末的2.2倍,占高价值专利总量70% [2] - 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5.3万件,是2020年的两倍,年均增长19.2% [2] - 绿色低碳PCT国际专利申请6356件,是2020年的2.3倍,连续四年全球第一 [3] - 4家企业进入全球绿色低碳发明专利授权量前十 [3] 知识产权保护进展 - 发明专利平均审查周期15.5个月,商标注册审查周期4个月,均达国际最快水平 [4] - 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达128家 [4] - 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从2020年80.05分提升至2024年82.36分 [4] - 累计帮助企业降低应诉成本13.2亿元,挽回经济损失380.4亿元 [5] 知识产权运用成效 - 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从2020年44.9%提升至2024年53.3% [6][7] - 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20年11.97%提升至2023年13.04% [7] - 高校科研机构筛选68万件发明专利纳入可转化资源库,与45万家企业对接 [7] - 专利转让许可备案累计102.5万次,高校科研机构转让许可12.7万次 [7] 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 国家级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机构483家,地市级综合性服务机构175家 [8] - 全国专利代办处34个,商标业务受理窗口367个 [8] - 知识产权人才超100万人,执业专利代理师超4万人 [8]
助力企业“知产”变“资产”
苏州日报· 2025-07-21 00:19
苏州市专利代办处荣誉与成就 - 连续14年获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代办处年度先进集体称号[1] - 全国地级市中首家获批准设立的专利代办机构[1] - 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青年文明号""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1] - 成为地方知识产权公共服务重要窗口[1] 业务拓展与创新 - 从单一专利纸质文件受理发展为知识产权全领域"一窗通办"模式[2] - 全国首批开展专利优先权证明文件、专利查阅复制等试点业务[2] - 专利电子申请率从不到10%提升至99.8%[2] - 新申请专利质押登记"无纸化"率达100%[2] - 全省率先开展数据知识产权登记业务试点[2] 数字化转型与典型案例 - 审核通过全国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许可收益权质押融资案例[3] - 苏州沃时数字科技以数据知识产权获得300万元银行贷款[3] 体制机制改革与服务优化 - 2019年并入苏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4] - 2023年获准开展专利申请优先审查全流程服务[4] - 年均服务超2万家经营主体享受专利费用减缴政策[4] - 窗口业务办件量稳居全国代办处第一方阵[4] 基层服务网络建设 - 在太仓、相城区、苏州高新区设立首批专利局苏州分理处工作站[5] - 工作站提供知识产权全链条业务咨询[5] - 构建覆盖全市、线上线下融合的服务网络[5] 服务效率提升 - 专利权质押登记时间从数周压缩至2个工作日[6] - 推行"三个一"服务模式[6] - 增设咨询、维权援助、自助服务等功能区域[6] 党建与业务融合 - 与波司登、科沃斯等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7] - 2023-2024年推动企业办理专利质押合同备案5600多笔[7] - 质押金额超530亿元[7] - 开展"五送"活动营造创新氛围[7]
湖南发布2025年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推进计划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7-17 00:46
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推进计划 核心观点 - 湖南省系统部署69项重点任务 聚焦制度完善 保护强化 运用促进 服务优化等关键领域 旨在打造科技创新高地和知识产权强省 [1] 知识产权保护强化 - 强化司法保护 完善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 深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 精准打击侵权源头和恶意诉讼 [1] - 加大行政保护力度 开展"剑网2025"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行动 强化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 推进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 [1] - 推进跨区域保护协作 包括长江中游三省 中部六省行政保护协作和泛珠三角区域"9+2"合作 [1] - 支持长沙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 完善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体系 为出海企业提供风险防护 [1] 知识产权市场运行机制 - 提升创造质量 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建立以产业化前景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 完善快速审查通道 [2] - 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专利导航与高价值专利布局 实施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 [2] - 建设重点产业创新联合体 重点领域专利池和知识产权运营中心 深化专利开放许可制度 [2] 体制机制改革 - 推广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与资产单列管理改革试点经验 [2] - 建立财政资助科研项目专利声明制度 [2] - 拓展金融支撑渠道 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证券化与保险产品 [2] 知识产权服务优化 - 推进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 实施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 [2] - 开展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惠企行动与"万里行"活动 [2] - 推动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区域协作帮扶 [2] - 组织知识产权强省建设成就宣传与法治科普 举办首届全省知识产权公益广告大赛 [2] 人才队伍建设 - 加大行政管理与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 完善人才评价与职称评定机制 [3] - 推进高校知识产权学科建设与学院共建 [3] - 重点培育涉外知识产权律师与技术经理人队伍 [3]
公安部出手,保护知识产权服务高质量发展
选股宝· 2025-07-16 14:38
政策动态 - 公安部印发《关于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向保护科技创新精准发力,开展防范打击商业秘密犯罪"安芯"专项工作 [1] - 对知识产权犯罪实施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规模打击、联动打击,提升打击质效 [1] - 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工作与科技、产业和经贸等战略部署、重大任务政策协同、目标协同 [1] 行业影响 - 知识产权保护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基石,重要性已从法律层面延伸至经济命脉与国家战略 [1] - 技术革新、政策支持与全球化需求将持续驱动行业高速增长 [1] - 保护知识产权直接激励技术创新,促进研发投入(如企业加大专利布局、高校科研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如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 [1] - 中国知识产权服务市场持续扩容,2023年营收已达2850亿元,预计2025-2030年市场规模或突破7000亿元 [1] 相关公司 - 京华激光是国内领先的防伪材料供应商,主营业务为激光全息防伪膜、防伪纸的研发与生产,产品广泛应用于烟酒、化妆品、药品等领域的高端防伪包装 [2] - 安妮股份开创电子证据助力数字版权保护全新互联网模式,设立"全版权"和"版全家"二家子公司,推进"版权大数据平台建设" [2] - "版全家"平台成为中国版权保护中心DC体系的首批示范应用平台 [2]
为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香港设立亚洲首个跨境IP授权平台
南方都市报· 2025-07-11 05:51
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办公室举办研讨会 超250名香港及内地企业代表参与 旨在通过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创造商业价值 [1] - 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全球第二 印证大湾区在全球顶级科技集群的卓越地位 [3] -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支持香港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优势 建设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 [3] 香港知识产权政策与平台 -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共同确认的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筹建机构 促进区域知识产权贸易中心建设 [3] - 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产学研1+计划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实施专利盒税务优惠减轻企业负担 拓展原授专利制度至AI领域 [5] - 香港设立亚洲首个跨境IP授权平台—亚洲知识产权交易平台 推动文创知识产权国际市场高效交易 [5] 企业知识产权布局建议 - 香港企业进入内地市场需从商标、专利、著作权、商业秘密四方面布局知识产权 品牌立项初期应提前申请商标避免抢注 [4] - 专利保护需开展侵权风险预警分析 通过规避设计或交叉许可降低风险 [4] - IP为核心营收的企业需与员工及合作方签订权属协议 明确著作权许可范围 [4]
大幅缩短专利授权周期 香港相关创新主体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开通
深圳商报· 2025-07-03 16:51
深港专利快速预审服务开通 - 香港创新主体专利快速预审服务于6月30日正式开通,标志着全国首个面向香港的专利快速预审服务落地 [1] - 香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可通过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申请专利预审服务,大幅缩短专利授权周期 [1] - 该举措有助于香港科研成果加速转化,推动香港创新资源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1] 服务背景与前期成果 - 2023年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开通香港申请人发明专利优先审查试点,累计推荐82件专利申请进入优先审查程序 [2] - 该中心已在新能源、互联网、高端装备制造、珠宝加工四大产业领域累计完成57000余件专利预审案件 [2] 服务升级与推进计划 - 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支持下,深圳将专利预审服务辐射至香港,已完成多家香港创新主体注册备案 [2] - 后续将紧锣密鼓开展面向香港创新主体的专利预审工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