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rming

搜索文档
【榆林】全力抗旱保灌溉
陕西日报· 2025-05-07 22:57
抗旱保粮措施 - 榆林市组织12支市级春播入种和抗旱保粮技术指导服务工作队,对12个县市区集中开展服务指导工作 [1] - 横山区种植玉米14万亩,其中10万亩采用滴灌补水灌溉方式,预计5月中旬完成全区玉米播种 [2] - 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建议墒情偏差地区加强人工保墒增墒,应用地膜覆盖、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等农田节水技术 [2] 农业技术应用 - 高位蓄水池通过水肥一体化系统灌溉农田,气吸式智能播种机将玉米种子播进土壤并铺设滴灌带 [1] - 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土地肥力,优化水资源利用模式,推动农业增产增收 [2] - 横山区农业技术人员对高标准农田和旱作节水农业项目的设施设备进行全面检修调试 [3] 水资源管理 - 王圪堵水库总库容3.89亿立方米,年均向无定河下游抗旱补水超1亿立方米,覆盖近200万人口 [3] - 水库下泄流量从3.8立方米每秒提升到7.67立方米每秒,保证下游20万亩农田灌溉用水 [3] - 榆林市水务集团根据下游旱情发展情况逐步加大下泄流量 [3] 气象与预警 - 横山区加强气象预警服务,启动气象联合会商研判和资源信息共享机制 [3] - 建立抗旱信息发布绿色通道,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3] - 榆林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定期发布土壤墒情简报指导春播工作 [2]
Deere & Company Q2 Preview: Don't Rush To Buy
Seeking Alpha· 2025-05-07 13:43
公司概况 - Deere & Company (NYSE: DE) 是美国农业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公司之一,长期被视为投资者在农业行业投资的首选标的 [1] - 公司在农业领域具有深厚的行业嵌入度,品牌认知度高 [1] 分析师背景 - 分析师专注于金融与投资领域,擅长业务分析、基本面分析、估值及长期增长研究 [1] - 研究领域涵盖人工智能、金融科技、金融与技术等行业 [1] - 具备股票研究、财务建模及投资内容创作的实际经验 [1] - 专注于分析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盈利表现及竞争定位 [1] - 运营名为"The Market Monkeys"的财经类YouTube频道,分享投资策略、财报解读及市场趋势观点 [1] 内容创作目标 - 通过提供基于研究的分析,帮助其他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1] - 旨在提供清晰、客观的公司优势、风险及估值见解,协助读者形成独立观点并制定投资策略 [1]
农学专家分赴我省多地助力农作物抗旱
新华日报· 2025-05-02 23:20
文章核心观点 4月全国平均气温为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第三暖”,某省平均气温同期最高且2 - 4月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0%,春耕时节“抗旱”成关键词,扬州大学多团队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农业抗旱[1] 分组1:旱情现状 - 4月全国平均气温12.95℃,为1961年有完整观测记录以来“第三暖”的4月,某省平均气温为同期最高,2 - 4月该省降水量较常年偏少40% [1] - 全省小麦受旱面积突破400万亩,正值小麦开花和籽粒灌浆关键期 [2] - 扬中市新坝镇桃园土壤水分严重不足,正值桃树果实快速生长期 [2] 分组2:专家指导 - 朱新开指导盐城市大丰区草庙镇种植户把握水肥协同,下午4点后适量喷灌,结合无人机喷施叶面肥和调节剂缓解旱情,讲解喷灌注意要点 [1] - 朱新开团队为种植户提供“线上问诊 + 线下指导”服务,依托江苏省粮食作物现代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在多地进行20多场专题培训,到30个乡镇实地指导春管工作 [2] - 谢兆森教授团队建议扬中市新坝镇桃农改用滴灌带精准补水,在果园悬挂黄色黏虫板诱杀蚜虫,采用生物农药开展果树病虫害防治 [2] 分组3:智慧灌溉 - 扬州大学孙成明和刘涛团队研发“空—地”协同智慧灌溉系统,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和智能算法实现精准调控,在苏州、盐城等江苏小麦主产区建立多个示范基地,累计推广面积近1000亩,相比传统漫灌节水30% - 50% [3] 分组4:新品种培育 - 扬州大学徐辰武教授团队首次揭示玉米根系抗旱的关键基因,已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创制多份育种新材料,预计7 - 10年内可实现抗旱新品种田间应用 [4][5]
北大荒集团齐齐哈尔分公司:“抢农时抓农事”全线推进备耕进度
经济网· 2025-04-10 08:08
农业生产准备 - 公司农业部门通过考察内蒙古通辽、辽宁彰武等地的滴灌厂家,采购质优价廉的滴灌管材 [1] - 公司积极谋划种植结构,落实农资采购、机车作业、技术服务等保障措施,加快备耕生产进度 [3] - 富裕牧场第三管理区开展春季镇压作业,已完成11.9万亩中的30%,预计20日前全部完成 [3] - 依安农场利用有利时机开展春季扶垄夹肥作业,农业技术人员全程跟踪指导,精准选择适配肥料 [3] 农业技术支持 - 公司农业发展部按照会议要求规范推进农事活动,围绕农业生产操作手册和技术指导流程开展工作 [4] - 公司将持续组织线上线下技术培训和服务,技术人员定期下田巡查,指导播种深度与间距控制 [4] - 技术人员将根据农作物生长阶段需求,指导合理施肥、精准灌溉,做好病虫害监测与防治工作 [4] 农业机械化作业 - 富裕牧场使用大型镇压机进行作业,使松散土壤变得紧实,减少水分蒸发,稳定土壤墒情 [3] - 机械化镇压作业为后续播种出苗创造良好条件 [3]
龙江农业记忆|粮食产量狂飙实录:1600亿斤背后的黑科技有多燃?
新浪财经· 2025-03-28 04:40
文章核心观点 黑龙江用40余年将“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实现从“靠天吃饭”到“向科技要粮”的革命,这背后是政策、科技与土地共同作用的结果,虽面临挑战但也有新希望,证明粮食安全是政策智慧、科技革命与生态伦理的共生 [1][8][9] 黑龙江农业发展历程 - 1983年粮食产量突破300亿斤,1984年农业耕种效率低,各地开始探索市场化改革 [1] - 1990年“平价粮油四不变”政策稳住基本盘,但产量仍单薄 [1] - 2005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700亿大关,6个农场成为全国首批无公害基地 [3] - 2010年“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启动,当年产量破千亿斤,比规划提前10年完成 [3] - 2020年疫情封锁下上演“保耕奇迹”,2024年粮食总产1600.34亿斤,连续15年全国第一 [5] - 2025年无人驾驶插秧机等智能设备应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黑土层厚度回升 [1][5] 政策、科技与土地的作用 政策方面 - 1980年代家庭联产承包制释放生产力,2000年后“高产高效农业”转向产业升级,2015年土地确权让规模经营成为可能,2025年政策更“立体化” [8] 科技方面 - 2005年千名专家下乡是科技启蒙,2025年农业进入“无人时代”,无人机作业、智慧农业平台应用 [8] 土地方面 - 曾经“重用轻养”致黑土层变薄,如今用“工程+农艺+生物”组合拳修复生态 [8] 黑龙江农业的地位与影响 - 粮食产量约占全国11.4%,大豆、玉米等作物影响国际市场定价 [9] - 2020年疫情中验证应急保供抗压能力,经验通过“一带一路”输出“高产+可持续”模式 [9] 黑龙江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希望 挑战 - 西南部春旱风险、产业链附加值待提升,部分农户对智能农机高成本望而却步 [9] 希望 - 2025年启动“黑土种质库”保存4138份资源,中俄农业合作示范区推动跨境产业链整合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