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跨海实习,台湾学生发现“新大陆”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22 21:56
两岸青年实习交流 - 746家在川企业面向台湾青年发布6793个实习就业岗位 [5] - 深圳为台湾青年提供超过1200个实习岗位和1800个就业岗位 [5] - 广州启动"2025年台湾大学生广州实习体验活动" 设立四大板块包括经贸合作和媒体互动 [5] 行业实践与体验 - 台湾大学生在玉山银行和红棉律师事务所观察大湾区金融与法律行业运作模式 [6] - 浙江宁波豪雅进出口集团和美康盛德医学检验所展示外贸与医疗技术创新活力 [6] - 上海科技社团组织台生观摩智能网联汽车中心 了解科技研发最新成果 [6] 文化融合与历史探索 - 陕西实习就业研习营60余名成员参观黄帝陵和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感受历史底蕴 [7] - 宁波"阳明文化研习营"结合王阳明故居讲解现代企业管理智慧 [8] - 上海台生探访武康路历史建筑 立体感知社会变迁 [8] 企业支持与实习安排 - 宁波激智科技提供5个实习岗位并配备生活导师 帮助台生融入当地 [9] - 实习手册包含活动流程、通勤班车和生活指南 覆盖周边商圈与医疗资源 [9] - 浦发银行实习机会让台生深入了解大陆金融市场和就业环境 [5] 职业发展与市场认知 - 台湾政治大学学生通过玉山银行实习切身体会大陆市场 学习报表分析 [9] - 美康盛德医学检验所实习生认为大陆市场更广阔 技术迭代速度更快 [9] - 平安银行实习生处理跨境金融业务 见证大湾区企业融资需求 [4]
尹烨详解癌症新疗法:为什么日本癌症医疗技术更厉害?|《封面》对话
凤凰网财经· 2025-07-22 10:32
日本BNCT硼中子俘获技术发展历程 - 技术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法国发现相关原理 50年代美国尝试但效果惨淡 日本坚持研究并最终实现临床应用[1][2] - 日本科学家小野公二为推进该技术临床化的核心人物[2] - 日本2000年启动临床前研究 2016年逐步开展临床 2020年3月获批 同年6月即纳入医保 审批效率极高[1][2][3] 技术全球独占性与设备现状 - 全球仅日本掌握BNCT技术 目前仅有两台临床设备 分别位于福岛南东北医院和大阪 其中大阪中心尚未开放接收国际患者[1][3] - 福岛南东北医院为当前国际患者唯一可接受治疗的地点[3] 适应症范围与治疗效果 - 首批获批适应症为头颈部肿瘤(不含脑胶质瘤) 包括鼻咽癌 腮腺癌 牙龈癌等[3][4] - 正在拓展乳腺癌 胰腺癌 肺癌等新适应症 需通过临床逐个验证[3][4] - 已治疗800多例患者 部分病例三年生存率达60-70% 显著高于传统疗法[1][4] 技术原理与创新性 - 通过硼药实现生物靶向与放射靶向双重作用 首次将中子俘获原理成功应用于癌症治疗[4] - 技术仍需迭代 当前存在适应症有限等问题 但展现出颠覆性潜力[1][4] 日本研发背景与文化驱动 - 日本作为唯一原子弹受害国的特殊历史 促使其对核技术医疗应用保持长期专注[1][2] - 相关研究持续约40年 体现日本在核技术转化领域的独特战略定力[2]
新技术为心脏移植供体短缺解困
环球网资讯· 2025-07-22 07:16
心脏复苏与保存技术突破 - 美国外科团队研发低成本心脏复苏与保存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通过体外复苏儿童心脏和体内冷却保存成人心脏的创新方式解决传统方法的伦理争议与成本瓶颈 [1] - 当前心脏移植供体主要依赖脑死亡但心跳尚存的捐献者 数量远不能满足临床需求 心脏停跳5分钟后宣告死亡的捐献者现有复苏手段存在显著局限 [1] - 体外机器复苏设备成本高昂且无法适配体重不足40公斤的婴幼儿 体内复苏因伦理争议难以推广 医生担忧可能改变死亡原因记录或理论上存在恢复脑部血流的风险 [1] 婴幼儿心脏移植技术 - 杜克大学团队研发体外心脏复苏系统实现技术突破 通过导管向主动脉泵入含氧血液 经左心室出口收集氧合后循环回输使离体心脏恢复自主跳动 [1] - 团队以仔猪验证可行性后 在今年完成首例人体移植 将1个月大死亡婴儿的心脏经体外重启后成功移植给3个月大婴儿受者 [1] - 术后3个月受者心脏功能正常且无排异反应 [1] 成人心脏保存技术 - 范德堡大学团队研发心脏保存技术 通过夹闭主动脉向心脏注入含红细胞和保护液的冷却含氧液体 使心脏处于"放松休眠"状态后移植 [2] - 首批3例成人受者在术后6个月心脏功能稳定无排异反应 后续20例手术均获积极结果 该技术同样适用于儿童群体 [2] 技术影响与评价 - 两项技术突破传统移植器官获取过程中的伦理与技术限制 为扩大移植供体来源提供关键性支撑 [2] - 纽约大学医学专家评价这是器官移植领域的重要突破 [2]
Cell子刊:上海交大孙加源/熊红凯/戴文睿团队开发肺病诊断AI系统,准确率媲美专家
生物世界· 2025-07-22 07:02
胸腔内淋巴结肿大的临床挑战 - 胸腔内淋巴结肿大是肺科常见难题,表现为纵隔和肺门淋巴结异常增大,最常见恶性病因是肺癌[2] - 2022年全球新增肺癌病例约250万例,死亡约180万例,肺癌是世界第一大癌症和癌症死亡首要原因[2] - 除肺癌外,淋巴瘤、肺外肿瘤转移、结节病、结核病等良恶性疾病均可表现为胸腔内淋巴结肿大[2] AI-CEMA系统的技术突破 - 上海交大团队开发深度学习系统AI-CEMA,基于CP-EBUS多模态视频实现胸腔内淋巴结肿大诊断,准确率媲美专家[3] - 系统通过1006个淋巴结数据训练,在267个淋巴结的前瞻性多中心研究中验证,AUC达0.8490(专家AUC=0.7847)[5] - 成功迁移应用于肺部病变诊断任务,取得0.8192的AUC值[5] AI-CEMA的临床价值 - 实现胸腔内淋巴结肿大的无创诊断,诊断性能达到专家水平[6] - 提供自动化、无创且专家级的诊断方案,在胸腔内淋巴结肿大和肺部病变诊断中展现巨大潜力[8]
TMO to Report Q2 Earnings: Analytical Instruments Segment in Focus
ZACKS· 2025-07-18 13:36
财报发布时间及预期 - 公司将于2025年7月23日开盘前发布第二季度财报 [1] - 第一季度每股收益5.15美元 超出市场预期1% 过去四个季度平均超出预期2.28% [1] - 第二季度收入预期106.5亿美元 同比增长1% 每股收益预期5.22美元 同比下降2.8% [1] 业务板块表现预测 - 分析仪器部门收入预计18.4亿美元 同比增长3.3% 主要受益于电子显微镜和色谱/质谱业务 [3][6]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部门收入预计23.7亿美元 同比增长0.5% 主要推动因素为蛋白质组学平台和细胞疗法中心 [7][9] - 专业诊断部门收入预计11.5亿美元 同比增长2.9% 主要增长来自移植诊断和免疫诊断业务 [10][11] - 实验室产品与服务部门收入预计57.1亿美元 同比下降0.7% 主要受制药服务和研发市场驱动 [12][13] 新产品与技术进展 - 推出Krios 5 Cryo-TEM电子显微镜平台 结合AI自动化技术用于分子结构研究 [3] - 发布Invitrogen Attune Xenith流式细胞仪 提升实验室检测速度和可靠性 [3] - 推出TruNarc Delta和Tau手持毒品分析仪 用于检测新型毒品 [3] - 开发Vulcan自动化实验室系统 整合机器人和电子显微镜技术 应用于半导体制造 [4] - 推出Transcend超高效液相色谱平台 简化临床研究和环境检测的样品制备流程 [5] - 发布5L DynaDrive一次性生物反应器 实现1-5000升的规模扩展 [12] 行业动态与合作 - Olink Explore HT蛋白质组学平台被Regeneron遗传中心选中用于大规模疾病机制研究 [7] - 在加州建立先进疗法合作中心(ATxCC) 加速细胞疗法的商业化进程 [7] - 推出Olink Reveal高性价比蛋白质组学方案 降低研究成本 [9] - 建立CorEvitas患者登记系统 用于青少年斑秃和红斑狼疮研究 [10]
医疗IPO寒流中逆袭!AI脊柱手术商Carlsmed(CARL.US)冲刺美股IPO 拟募资1.072亿美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15 13:37
IPO计划 - 公司计划通过美国IPO筹集至多1.072亿美元资金 [1] - 拟发行670万股 每股定价14至16美元 [1] - 按发行区间上限计算 公司市值将达到约4.243亿美元 [1]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个月实现营收1020万美元 上年同期为510万美元 [1] - 2025年前三个月净亏损570万美元 上年同期净亏损540万美元 [1] 行业背景 - 2025年医疗保健行业IPO融资规模持续低迷 [1] - 今年以来美国交易所该行业新上市公司仅筹集21亿美元 较2024年同期下降超40% [1] 公司技术 - 技术平台可为患者提供个性化手术方案及定制脊柱植入物 [2] - aprevo技术平台已获批用于腰椎融合手术 [2] - 正在开发适用于颈椎融合手术的版本 预计2026年投入商用 [2] 用户数据 - 截至2025年3月底 已有约177名外科医生使用该平台完成一例或多例手术 上年同期为103名 [2] 股权结构 - B Capital与US Venture Partners的关联公司是最大投资方 IPO前分别持股35.1%和28.3% [2] - 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Michael Cordonnier在发行前持有7.9%股份 [2] 发行安排 - 本次发行由美国银行 高盛和Piper Sandler Cos牵头 [2] - 公司股票计划以代码CARL在纳斯达克全球精选市场交易 [2]
报名!医健未来领军人才班校友企业参访&7月课程
思宇MedTech· 2025-07-04 13:34
战略诊断与落地执行课程安排 - 课程第五模块将在富士胶片智慧医疗技术培训中心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校内举行 [2] - 活动时间为7月11日-13日 [2] - 7月11日安排包括参观富士胶片智慧医疗技术培训中心和讨论交流 [3] 企业战略要义与价值引擎工作坊 - 7月12日将举办《企业战略要义与价值引擎工作坊》 [5] - 主讲人张晓鹏具有丰富医疗行业管理经验 曾任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医疗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 港股上市公司弘和仁爱创始CEO等职 [5] - 工作坊案例来自医健未来同学 [5] 穿越周期的企业战略决策课程 - 7月13日将举办《穿越周期的企业战略决策与增长困境》课程 [6] - 主讲人张兰丁拥有近30年企业管理及23年CEO经验 擅长资本运作 产业整合与并购等领域 [6] - 张兰丁现任多家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包括中颖电子 飞科电器 建新股份等 [6]
美欧关税谈判:欧盟设红线 要求关键领域关税立即减免
智通财经网· 2025-07-01 13:07
欧盟与美国贸易谈判核心诉求 - 欧盟要求在7月9日截止日期前达成的任何贸易协议中,关键行业立即获得关税减免,但预计协议仍将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对等 [1] - 欧盟委员会在华盛顿重点推进三大核心诉求,已接受美国10%的基准关税作为不可回避的底线 [1] - 双方正致力于达成原则性协议,具体细节有待后续敲定,特朗普政府仅单方面列出对欧诉求,未作出任何让步承诺 [1] 欧盟的具体关税要求 - 要求将基准关税恢复至特朗普执政前水平,或实现特定行业的零关税互惠,包括目前被征收10%关税的酒精饮料和医疗技术产品 [1] - 要求协议覆盖商用飞机及零部件、药品和半导体等美方正在调查但尚未加征关税的领域 [1] - 特朗普6月曾表示医药产品关税将"很快"公布 [1] 欧盟对汽车和钢铁铝制品关税的要求 - 要求取消25%的汽车及零部件关税,立即降低6月刚上调至50%的钢铁铝制品进口关税 [2] - 汽车关税是欧盟的"红线",但双方目标存在根本冲突,特朗普旨在重振美国汽车制造业,而欧盟则希望为其汽车业争取开放市场 [2] 欧盟对协议实施时间的要求 - 要求初始协议达成后立即实施关税减免,而非等待最终协议签署,多个欧盟成员国明确表示缺乏此项条款的协议将不可接受 [2] - 欧盟贸易事务主席Maros Sefcovic与欧委会主席内阁主任Bjoern Seibert将于本周晚些时候赴华盛顿作最后冲刺 [2] 特朗普的关税威胁 - 特朗普已将加税期限暂缓至7月9日,警告称未达成协议的国家将面临商品关税从10%基准线最高飙升至50%的惩罚 [2] - 对欧盟的惩罚性税率虽然暂定为20%,但特朗普曾威胁对所有欧盟进口商品征收50%关税 [2] 谈判结果的可能性 - 谈判结果仍存在从框架协议成功签署到美方扩大加税范围等多种可能性 [3] - 如果即时关税减免目标未能实现,布鲁塞尔将面临两难抉择:要么接受严重失衡的条款,要么启动反制措施 [3] - 另一种可能是延长谈判期限,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周一表示任何延期决定权在特朗普,但所有协议须在9月1日前完成 [3]
(进博故事)瑞士中心解锁瑞中合作密码
中国新闻网· 2025-06-27 13:01
瑞士中心与进博会合作 - 瑞士中心作为瑞士组展机构已连续七届参加进博会,累计组织超过100家瑞士企业参展 [2] - 瑞士中心通过打造联合展台模式帮助瑞士中小企业快速打开中国市场,例如第二届进博会16家瑞士品牌共同参展使巧克力、葡萄酒等特色产品迅速"出圈" [3] - 瑞士中心将"Swiss Made"作为核心IP概念在进博会推广,强化瑞士制造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高品质形象 [3] 瑞士企业参展规模与领域扩展 - 瑞士企业参展数量从首届4家增至第七届24家展商、34个品牌,展位面积达270平方米创纪录 [8] - 2024年瑞士中心首次在进博会创新孵化专区设立联合展台,14家医疗技术公司展示创新产品和技术 [11] - 瑞士初创企业通过进博会接触到投资人、科研机构和潜在合作伙伴,部分已开始探讨商务合作 [11] 进博会对瑞士企业的价值 - 进博会帮助瑞士企业将新品入华周期从12个月缩短至3个月,显著提升效率 [6] - 瑞士企业通过进博会获得广泛市场反馈,6天内可对接各地采购商、供应商和分销商 [3] - 瑞士葡萄酒品牌依托进博会平台构建中国市场准入加速通道,2021年起设立"瑞士葡萄酒推广角"提升高端消费场景渗透率 [6] 瑞士中心业务创新 - 瑞士中心因进博会设立业务拓展部门,超半数服务对象为进博会展商 [6] - 2024年新增"客户成功经理"职位,专为瑞士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支持,首位任职者穆松涛曾任职瑞士驻华大使馆 [6] - 瑞士中心为消费品行业企业提供从法规适配到渠道落地的全链条专业支持 [6]
Smith+Nephew and Standard Health partner on first Orthopaedic Ambulatory Surgery Centre in the UK
GlobeNewswire News Room· 2025-06-18 08:00
战略合作与项目规划 - Smith+Nephew与Standard Health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英国首个骨科日间手术中心 该中心位于Poole Dorset 将为NHS和私人患者提供关节修复和置换技术 包括肩袖修复 前交叉韧带重建 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以及足踝和手腕手术[1] - Standard Health负责该设施的开发和运营 Smith+Nephew提供创新的医疗技术组合 Standard Health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再开设10个英国站点 到2030年总共开设20个站点[2] - Poole中心将覆盖日间和过夜病例 这占骨科手术的绝大部分 该中心将效仿美国的日间手术中心(ASC)模式 Smith+Nephew在美国是许多运动医学和骨科设施的主要合作伙伴[3] 市场背景与需求 - 美国目前有6000多个ASC 占所有门诊手术的50%以上 Poole骨科日间手术中心预计2025年开业 每年将为数千名患者提供服务 其中大部分是NHS转诊 英国目前有超过85万人等待骨科手术[3][12] - NHS的采购格局依赖于独立供应商来满足这一需求 Standard Health首席运营官Matt Byrne表示 英国患者等待手术的时间需要改善 选择与Smith+Nephew合作是为了加速实施并最终帮助这些手术中心取得成功[4] 合作优势与预期效益 - 美国ASC模式为医疗保健提供者和患者带来的好处包括:工作流程简化带来的更高程序效率 患者对ASC护理和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2% 与医院手术相比 ASC的关节置换手术成本降低40%[6] - Smith+Nephew全球骨科总裁Craig Gaffin表示 该合作将把美国患者长期享有的好处带给英国等待名单上的患者 公司的ASC专业知识和广泛的解决方案组合将确保设施和患者获得世界一流的骨科 运动医学和伤口管理医疗技术[4] 公司背景 - Smith+Nephew是一家专注于软组织和硬组织修复 再生和替换的医疗技术公司 拥有17000名员工 业务遍及约100个国家 2024年销售额达58亿美元 公司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8][9] - Standard Health Ltd是一家CQC注册的私营有限公司 专门从事骨科护理 自2012年以来一直为南部的NHS提供骨科服务 已完成超过10000例患者治疗 目前正在进行全国扩张计划 主要专注于公共部门工作[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