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行业

搜索文档
重磅AI+政策落地,AI产业链突破将至
东方证券· 2025-08-26 14:57
行业投资评级 - 传媒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4] 核心观点 - 2025年8月26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政策将成为AI产业链强心针,类似2015年"互联网+"政策,从上游算力到中游模型再到下游AI应用有望迎来需求与渗透全面提升,商业化进程将明显加速,政策红利已至,看好AI产业链全面势能释放[7] - 政策首次提出量化普及率目标,至2027/2030年我国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将达70%/90%,截至2024年底我国使用过人工智能人数为2.49亿,渗透率17.7%,距2027年70%渗透率仍有4倍空间,预计至2027年将有近10亿AI相关用户[7] - 政策强化AI应用战略地位,智能经济时代开启,参考2015年互联网+路径,AI渗透率提升有望改变用户交互模式,跑出新形态超级AI原生应用[7] - 政策定调开源生态繁荣,支持开源社区建设,开源战略是国内AI大模型追齐海外的重要原因,阿里作为国内唯一坚持全面开源战略互联网大厂,拥有阿里云百炼(200万开发者)与魔搭modelscope(1600万用户),有望成为开源标杆模型[7] - AI渗透率提升带动算力需求高增,政策支持人工智能芯片攻坚与超大规模智算集群突破,国内公有云份额前4为阿里/百度/腾讯/华为,有望成为AI算力红利最大赢家[7] 投资建议与标的 - AI应用重点赛道:AI+视频图片的快手-W(01024,买入)、美图公司(01357,未评级);AI+招聘的BOSS直聘-W(02076,买入)、同道猎聘(06100,未评级)、北森控股(09669,未评级)[2] - 大厂(META逻辑演绎+基模+算力):阿里巴巴-W(09988,买入)、腾讯控股(00700,买入)、快手-W(01024,买入)、百度集团-SW(09888,买入)、字节跳动(未上市)[2] - 产业链数据及版权:人民网(603000,未评级)、浙数文化(600633,未评级)、视觉中国(000681,未评级)、中文在线(300364,未评级)[2] 政策重点领域 - 人工智能+科学技术:加速科学发现,驱动技术研发创新,加快科学大模型建设,推动多学科融合[8] -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培育智能原生新业态,推进工业/农业/服务业智能化,鼓励企业将AI融入业务流程[8] - 人工智能+消费提质:拓展服务消费新场景,培育产品消费新业态,加强智能消费基础设施,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等终端[8] - 人工智能+民生福祉:创造智能工作方式,推行高效学习方式,打造品质生活,发挥AI在创造新岗位和赋能传统岗位作用[11] - 人工智能+治理能力:开创社会治理人机共生新图景,推动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加强AI在公共安全、生态环境治理应用[11] - 人工智能+全球合作:推动AI普惠共享,共建全球治理体系,深化AI领域开放,支持联合国发挥主渠道作用[9] 基础支撑能力 - 提升模型基础能力:加强AI基础理论研究,支持多路径技术探索和模型架构创新,加快高效训练推理方法研究[12] - 加强数据供给创新:以应用为导向加强高质量数据集建设,完善数据产权和版权制度,推动财政资助项目版权内容开放[12] - 强化智能算力统筹:支持AI芯片创新与软件生态培育,加快超大规模智算集群突破,优化国家智算资源布局,发展标准化算力云服务[12] - 优化应用发展环境:推动软件企业智能化转型,培育AI应用服务商,发展"模型即服务"、"智能体即服务",打造应用服务链[12] - 促进开源生态繁荣:支持开源社区建设,促进模型/工具/数据集汇聚开放,培育优质开源项目,构建全球开放开源技术体系[12]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进AI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完善学科布局,加大高层次人才培养,超常规构建领军人才培养模式[12] - 强化政策法规保障:健全国有资本投资AI考核评价和风险监管制度,加大金融和财政支持力度[12] - 提升安全能力水平:推动模型算法/数据资源/基础设施/应用系统等安全能力建设,防范模型黑箱、幻觉、算法歧视风险[12]
光线传媒:8月26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3:53
公司动态 - 公司第六届第十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6日以现场加通讯表决方式召开[1] - 会议审议《关于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全文及摘要的议案》等文件[1] 财务数据 - 公司2024年营业收入构成为传媒行业占比100%[1] - 公司当前市值为615亿元[1] 行业背景 - 宠物产业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1] - 宠物智能手机等新兴产品推动行业市场爆发[1]
虎视传媒(01163)发布中期业绩 期内溢利178.7万元 同比扭亏为盈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10:46
财务表现 - 公司期内收益达1.5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18.1% [1] - 期内溢利178.7万元人民币 实现同比扭亏为盈 [1] - 每股基本盈利0.2分 [1]
百纳千成:8月2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5 16:38
公司董事会会议 - 第五届第二十三次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5日召开 结合现场与通讯表决方式[1] - 会议审议《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议案[1] 营业收入构成 - 2024年度传媒行业收入占比92.89%[1] - 文旅行业收入占比6.57%[1] -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55%[1]
粤传媒:公司将通过积极且审慎的分红策略,切实回馈全体股东的信任与支持
证券日报· 2025-08-25 12:39
公司分红策略 - 公司在保障长期稳健发展和夯实核心业务竞争力的基础上 将采取积极且审慎的分红策略回馈股东 [2] - 若制定中期分红计划 公司将严格依照监管要求和信息披露规则履行义务 [2] - 公司承诺及时准确披露信息以保障股东知情权与合法权益 [2]
兆讯传媒2025年中报简析:净利润同比下降47.75%,公司应收账款体量较大
证券之星· 2025-08-23 22:58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总收入2.93亿元,同比下降8.81% [1] - 归母净利润2138.6万元,同比下降47.75% [1] - 第二季度营业总收入1.29亿元,同比下降10.31%,归母净利润51.84万元,同比下降79.13% [1] - 毛利率26.78%,同比下降11.37个百分点;净利率7.31%,同比下降42.7个百分点 [1] 资产负债结构 - 应收账款4.51亿元,同比增长21.55%,占最新年报归母净利润比例达596.68% [1][4] - 货币资金24.21亿元,同比下降2.1% [1] - 有息负债4.27亿元,同比增长6.55% [1] - 每股净资产7.52元,同比下降27.43% [1] 现金流与每股指标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0.52元,同比下降31.16% [1] - 每股收益0.05元,同比下降47.72% [1] -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40.28%,主要因固定资产投资减少 [3]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同比增长147.39%,主要因媒体资源使用费和固定资产投资支出减少 [3] 费用结构变动 - 销售费用同比下降35%,主要因广告宣传费减少 [3]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36.74%,主要因人员增加导致人工成本上升 [3] - 财务费用同比增长48.64%,主要因存款利率下降导致利息收入减少 [3] - 三费总额占营收比14.35%,同比下降12.74% [1] 运营与投资回报 - 研发投入同比增长73.38%,主要因新增研发人员导致人工成本增加 [3] - 去年ROIC为1.36%,净利率11.28%,历史中位数ROIC为29.91% [4] - 在建工程同比下降74.84%,主要因在建工程转固 [3] - 所得税费用同比下降185.74%,主要因利润总额下降 [3]
博瑞传播获融资买入0.27亿元,近三日累计买入0.69亿元
金融界· 2025-08-23 00:46
融资交易情况 - 8月22日融资买入额0.27亿元,位列沪深两市第937位 [1] - 当日融资偿还额0.34亿元,净卖出740.26万元 [1] - 最近三个交易日(20日-22日)融资买入额分别为0.25亿元、0.17亿元、0.27亿元 [1] 融券交易情况 - 8月22日融券卖出0.00万股,净卖出0.00万股 [1]
吉视传媒2025年中报简析:增收不增利,短期债务压力上升
证券之星· 2025-08-22 23:2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中报营业总收入9.97亿元,同比增长8.7%,但第二季度营收4.98亿元,同比下降2.72% [1] - 归母净利润亏损2.32亿元,同比扩大18.82%,第二季度单季亏损1.29亿元,同比降幅达65.1% [1] - 毛利率降至9.76%,同比减少20.73%,净利率为-23.66%,同比恶化9.71% [1] 成本费用结构 - 三费总额(销售/管理/财务费用)合计2.97亿元,占营收比重29.78%,同比下降8.78% [1] - 销售费用因人工成本增加同比上升11.61%,管理费用通过成本控制下降4.65% [2][3] - 财务费用因资本化利息减少下降4.3%,研发费用通过成本控制减少18.74% [4][5] 资产负债状况 - 货币资金减少15.08%至1.79亿元,主要因偿还借款导致货币资金变动幅度达-42.17% [1][2] - 应收账款大幅增长35.83%至5.92亿元,有息负债增长10.51%至52.58亿元 [1] - 流动比率仅为0.38,短期借款因新增融资同比激增79.15% [1][2] 现金流表现 - 每股经营性现金流为-0.01元,同比暴跌114.63%,主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 [1][5] - 投资活动现金流因购建长期资产支付增加下降7.79% [5] - 筹资活动现金流因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增加大幅增长160.95% [5] 历史经营质量 - 近10年ROIC中位数仅1.09%,2023年ROIC低至-4.56%,投资回报表现疲弱 [6] - 公司上市12年来出现3次年报亏损,生意模式显现脆弱性 [6] - 有息资产负债率达41.55%,货币资金覆盖流动负债比例仅5.97% [7]
福建证监局查处 *ST紫天财务造假案件 对相关责任主体及人员罚款超3800万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8-22 22:29
行政处罚与财务造假 - 福建证监局对*ST紫天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未按时披露2024年年报行为处以合计3840万元罚款 [1] - 公司连续两年虚增收入24.99亿元 涉及2022年年报、2023年半年报及2023年年报三份财务报告 [1][2] - 2022年年报虚增收入7.78亿元(占当期营收44.59%)虚增利润0.85亿元(占利润总额35.99%) [1] - 2023年半年报虚增收入2.08亿元(占营收14.56%)虚增利润0.79亿元(占利润总额51.64%) [1] - 2023年年报因收入确认方法不当虚增收入17.21亿元(占营收78.63%) [2] 公司管理层责任 - 公司及管理层12人被处罚2770万元 原董事长姚小欣与财务总监李想被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 - 未披露2024年年报行为导致公司被罚350万元 管理层被罚340万元 [2] - 公司因阻碍执法被额外处罚380万元 [2] 退市与法律风险 - 深交所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2] - 公安机关已对*ST紫天隐匿会计凭证罪刑事立案 可能追究"违规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罪"刑事责任 [3] - 投资者已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3]
福建证监局查处*ST紫天财务造假案件 对相关责任主体及人员罚款超3800万元
上海证券报· 2025-08-22 21:10
财务造假细节 - 连续两年虚增收入24.99亿元 其中2022年虚构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和短信发送服务虚增收入7.78亿元 虚增利润0.85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44.59% 利润总额35.99% [1] - 2023年半年度报告在云服务业务未开工且未验收情况下提前确认收入 虚增营业收入2.08亿元 虚增利润0.79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14.56% 利润总额51.64% [2] - 2023年年度报告通过总额法确认互联网广告费代充值业务收入(应使用净额法) 虚增营业收入17.21亿元 占当期营业收入78.63% [2] 行政处罚结果 - 福建证监局对公司及相关责任主体合计罚款3840万元 包括财务造假罚款及未按时披露年报罚款 [1][2] - 针对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及未披露2024年年报行为 对公司罚款350万元 管理层罚款340万元 [2] - 因拒绝阻碍执法行为被额外处罚380万元 [2] - 对原董事长姚小欣及财务总监李想采取终身证券市场禁入措施 [2] 后续法律追责 - 深交所拟终止公司股票上市交易 因财务造假触及重大违法强制退市情形 [3] - 公安机关于2024年9月对隐匿会计凭证罪刑事立案 可能追究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刑事责任 [3] - 投资者已向地方法院提起民事赔偿诉讼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