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

搜索文档
北京文博闪耀服贸会,两大展区呈现数智新体验
新京报· 2025-09-10 09:49
展会概况 - 展会于2025年9月10日至14日举办 聚焦"科技赋能·智汇文博"主题 [1] - 设置室内"文博+科技"与室外"文博+生活"两大联动展区 [1] - 包含"文博数智科技展"与"文博生活创享荟"两大活动板块 [1] 展示内容 - 聚焦北京建城3070年及中轴线申遗成功一周年两大时间节点 [1] - 突出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看·见殷商"特展内容 [1] - 采用数字化 可视化 互动化等科技手段进行呈现 [1] 产业影响 - 集中展示科技赋能文博发展的新体验与新业态 [1] - 呈现多元消费新场景的创新应用 [1] - 体现文博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 [1]
上海开启文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接交流
环球网资讯· 2025-09-02 10:22
【环球网文化综合报道】日前,2025年上海市文博领域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接交流会举办。会上汇聚重 点文博单位、各区文旅局、人工智能企业,共同探讨交流人工智能赋能上海文博事业发展的多样可能 性。当前,上海正加快推进人工智能在文博领域的应用,推动打造一批智能化应用场景,积极探索让文 物"活起来"的创新路径。本次交流会,多项文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集中发布,同时"上海文物建筑与人 工智能协同研究中心"启动建设。(本文内容综合自国家文物局官网报道/安绮) 来源:环球网 ...
古塔藏珍:说苏州两座古塔的珍贵文物
经济观察报· 2025-08-28 00:50
苏州佛教文物与古塔历史 - 苏州被誉为"宝塔之城" 历史上曾有100多座宝塔 现存完好20余座 南宋《平江图》石刻标示10余座古塔 [2] - 北寺塔高76米 为南宋绍兴二十三年重建的九层八角砖木楼阁式塔 是苏州古城标志性建筑 [3] - 云岩寺塔(虎丘塔)高43米 建于北宋建隆二年 为砖结构仿木楼阁式塔 历经多次毁坏与修复 [4] - 瑞光寺塔高53.6米 始建于北宋真宗景德元年 为七级八面砖木混合结构楼阁式佛塔 塔刹以铜铸贴金日月葫芦结顶 [4] - 双塔高度分别为33.3米和33.7米 两塔间距仅20余米 为七层八角楼阁式仿木砖塔 [5] - 上方塔高28.32米 始建于隋朝大业四年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重建 为七级八面砖砌仿楼阁式塔 [6] 云岩寺塔出土文物 - 1956年维修中发现经箱 石函 经卷 刺绣经帙 铁铸金涂舍利塔 秘色瓷莲花碗 铜佛像等珍贵文物 [7] - 秘色青瓷莲花碗为五代北宋年间秘色瓷标准器 是越窑青瓷代表作 采用浅浮雕状凸起莲花设计 [9] - 铜一佛二菩萨像采用枝形藕生仰莲座设计 佛结跏趺坐于中间莲座 两侧立相菩萨 造型流畅优美 [10] - 两尊铜十一面观音立像佩有璎珞 耳珰 颈饰 胸饰 臂钏 腕钏等装饰 一条珠链从项颈垂至足背 [12] - 发现3件铜镜 一件有墨书49字 一件有四神八卦十二生肖图案 一件镜面錾刻佛像组 [13] 瑞光寺塔出土文物 - 1978年发现真珠舍利宝幢 高122.6厘米 采用木雕 描金 玉雕 穿珠及金银细工等工艺 为国宝级文物 [14][15] - 真珠舍利宝幢内含浅清色葫芦形瓷瓶供奉舍利子 雕版印《大隋求陀罗尼咒经》及纯金宝瓶 [15] - 彩绘四天王木函用银杏木制成 外壁天王像为宋画精品 笔墨浑厚雄健 线条生动流畅 [15] - 嵌螺钿经箱盖面镶半圆形水晶并点缀五彩宝石 箱身嵌缠枝形石榴牡丹花卉 台座设16个凹形台门 [17] - 出土铜质地藏菩萨坐像 铜如来佛坐像及铜观音菩萨坐像 皆造型精美 衣纹流畅 [18][19] - 发现碧纸金书《妙法莲华经》七卷 雕版印刷《妙法莲华经》六卷等珍贵经卷 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20]
(活力中国调研行)“简牍之乡”湖北云梦迎“文博热”
中国新闻网· 2025-08-27 01:03
文化旅游业发展 - 湖北云梦县因"简牍之乡"称号吸引游客参观并推动文博热兴起 [1] - 当地博物馆展出东汉陶楼等历史文物吸引采访团及游客到访 [2][3] - 云梦县博物馆专门展出简牍文物凸显地方文化特色 [5]
天府成都:古蜀印记,锦官烟云
经济观察报· 2025-08-18 01:49
古蜀文明与金沙遗址 - 金沙遗址是距今约3200年至2600年前古蜀文明的重要遗址,已出土金器、玉器、青铜器和象牙等珍贵文物数千件,其中金箔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之一 [3] - 太阳神鸟金饰是金沙遗址经典文物,圆形镂空薄片,内层12道齿状光芒象征太阳,外层4只逆时针飞鸟,反映古蜀人对天文历法的认知 [2] - 遗址内发现大型建筑区、宗教祭祀活动区、居址和墓地等功能区,与三星堆共同揭示古蜀文明 [3] 古蜀祭祀文化 - 祭祀仪式在河湖之畔举行,祭司头戴13道弧形齿饰冠冕,身穿中长服饰,佩戴权杖和腕饰,主持沉祭、堆祭和埋祭 [5] - 祭品包括金器、玉器、青铜器、象牙和卜骨,部分撒有朱砂,玉璧象征"天圆地方",用于祭祀苍天 [6] - 黄金面具用于覆盖青铜人头像,作为通神工具和娱神法器,显示崇高地位并祈求神灵庇护 [7] 李冰治水与都江堰 - 李冰设计鱼嘴分水堤将岷江分为内江和外江,枯水期引水灌溉,洪水期分流防洪 [10] - 开凿宝瓶口控制水量流速,建造飞沙堰自动排洪排沙,采用竹笼装石筑堤技术稳固工程 [10] - 治理后成都平原从水灾频发变为"天府之国",都江堰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11] 蜀地盐业与纺织业 - 李冰在广都开凿盐井,采用井架、辘轳和吊桶提取卤水,通过大锅煮制生产食盐 [12][13] - 汉代蜀锦织造使用提花机,织工在锦江濯洗使丝绸色泽鲜艳,质地柔顺,成为重要产业 [15][16] - 诸葛亮推行政策鼓励蜀锦生产,使其成为战略物资,远销魏吴两国 [16] 文翁兴学与石室官学 - 文翁创建石室官学教授儒家经典,选拔学生到衙门实习,提供生活费用和徭役减免 [18] - 学校设有医学课程,使用经穴漆人模型讲解经络穴位,促进蜀地文化发展 [19][20] - 该模式提升百姓文化素养,改变社会风气,成为全国地方官学典范 [18][19] 成都历史变迁 - 杜甫在浣花溪畔建草堂,创作《江村》等诗作,反映蜀地田园生活的宁静与从容 [22] - 明末战乱后"湖广填川"移民政策使成都重建,街巷恢复热闹繁荣 [23]
丝路越古今 草原蕴苍茫(文化中国行)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8-12 01:48
展览概况 - 2025丝绸之路周活动在杭州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 主题为丝连古今 路通山海 特邀巴西为主宾国 内蒙古自治区为主宾省[5] - 活动通过展览 学术研讨 人文交流等形式推动文明互鉴与文化交融[5] - 主题大展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聚焦草原丝绸之路 分为4个单元[6] 展览内容与规模 - 展览汇聚15家文博单位的200余件精美文物 涵盖辽上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6] - 展品中包含60余件一级文物[6] - 展出文物包括黄玉蚕 鄂尔多斯青铜器 虎马咬斗纹金饰牌等代表性器物[8][9] 文物特色与价值 - 战国时期虎马咬斗纹金饰牌采用浅浮雕工艺 为轴对称布局的国家一级文物[9] - 辽代花式口金碗采用五曲花式口设计 外腹装饰5组对称纹饰 出土于耶律羽之墓[12] - 墨绿色带把莲花纹玻璃杯属于钠钙玻璃器 产自西亚地区 是辽代贵族喜爱的舶来品[13] - 驸马琥珀璎珞的琥珀原料来自波罗的海沿岸 通过草原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北方[13] 文化交流与融合 - 展览展现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相互交融的壮丽篇章[6] - 折肩孝子图鎏金錾花银壶器型具北方游牧民族特色 纹饰展现中原汉文化题材[12] - 辽地出现吴越地区秘色瓷 浙江出现辽地特色鸡冠壶器型 体现文化交融[13] 活动延伸 - 丝绸之路周期间举办丝路讲堂系列讲座 遗产点亮丝路直播等线上联动活动[14] - 推出丝路主题工坊 丝路文化进校园等线下社教活动[14] - 主宾国巴西活动将于11月初开展 包括丝系山海展览和国丝海外展厅建设[15]
多一分敬畏 多一份守护(人文茶座)
人民日报· 2025-08-02 22:01
文物保护与游客体验的平衡 - 西安碑林博物馆改扩建后开放,部分珍贵石刻如《开成石经》《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采用裸展方式,引发游客对文物安全的担忧 [1] - 纸质文物采用玻璃罩保护,而石质文物裸展是基于材质特性和专家建议的科学决策,博物馆配备隔震装置和恒温恒湿系统保障保存环境 [1] - 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保护文物安全是博物馆的首要任务,必须确保文物长久发挥历史文化传播功能 [1] 文博行业发展趋势 - "文博热"持续升温,公众对历史文化兴趣高涨,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需满足公众近距离接触文物的需求 [2] - 长城保护案例显示,通过法律规范、保护措施完善和公众素质提升,可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平衡 [2] - 数字技术应用成为行业新趋势,通过数字化展示可在虚拟空间满足游客体验需求,减少对实物文物的损害 [3] 行业创新解决方案 - 博物馆通过参观路线规划、智能监控技术等手段,在不影响观赏的前提下实现文物实时保护 [3] - 构建动态平衡的智慧解决方案,而非非此即彼的选择,是解决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矛盾的关键 [3] - 文物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包括游客自觉遵守规定和保藏单位不断创新保护手段 [3]
山东多项文博活动在青州举办,共促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7-30 01:13
博物馆展览交流专委会换届 - 山东省博物馆学会展览交流专业委员会完成换届选举,55名代表出席,青州市博物馆馆长曾磊当选主任委员[2][4] - 审议通过第一届工作报告及修订后的管理办法,聘任陈同乐、李黎为学术顾问[4] - 刘延常强调新一届专委会需坚持正确办展方向、推动馆际合作常态化、活化文物资源、提升专业服务能力[6] 展览矩阵与青铜文化展 - 山东省博物馆展览矩阵推介活动吸引100余人参与,9家博物馆重点推介精品展览项目[8] - 高震提出提升展览质量、优化观众体验、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保障机制四大发展方向[10] - "塞上吉金——鄂尔多斯青铜文化展"启动,推动山东与内蒙古跨地域文明对话[13][17][19] 学术论坛与高质量发展 - 博物馆展览高质量发展学术论坛召开,聚焦展览创新路径[23] - 李黎提出展览应从单向传播转向双向互动,延伸文化交流范围[25] - 冯雪为中小博物馆进出境展览提供实践指导,陈同乐探讨博物馆全球化与公众需求平衡[27][29] - 刘延常强调挖掘齐鲁文化资源打造特色展览品牌,贡献"山东方案"[31] 活动综合影响 - 系列活动搭建换届选举、展览推介、学术研讨三位一体平台,促进资源共享与品牌共创[33]
河南: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
快讯· 2025-07-24 11:18
文化和旅游消费政策措施 - 优化重点景区和文博场馆预约、售票管理,畅通线上线下预约、购票渠道 [1] - 因地制宜延长热门景区、文博场馆开放时间 [1] - 推动用人单位合理制定带薪年休假计划,鼓励将带薪休假与传统节日、特色活动相结合 [1] - 鼓励基层工会使用会费为会员购买河南省旅游景区年票 [1] 引客入豫激励措施 - 按照《河南省促进入境旅游发展激励暂行办法》,对符合条件的文旅企业给予资金激励 [1] - 对组织游客以专列形式来豫旅游的旅行社按照3.5万元/列次标准给予奖励 [1] - 对组织游客以包机形式来豫旅游的旅行社按照6.5万元/架次标准给予奖励 [1] - 对赴境外参加国际性展会的河南省文旅企业按政策补贴国际交通费 [1]
市场火热 文化消费释放澎湃活力
经济网· 2025-07-24 09:49
电影产业 - 中国电影大盘票房突破300亿元,历时189天,较去年提前28天 [2] - 2025年上半年电影票房达292.31亿元,观影人次达6.41亿,同比分别增长22.91%和16.89% [2] - 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1.2% [2] - 《哪吒2》成为现象级爆款,总票房超150亿元,全球影史票房榜第五,总观影人次达3.24亿 [2] - 《哪吒2》带动影视、金融、文旅等多个产业发展,光线传媒市值和股价飙升 [2][3] 国漫IP衍生消费 - 《哪吒2》IP衍生品市场火爆,部分周边产品供不应求甚至脱销 [3] - 影片角色设定(如四川方言太乙真人)激发旅游热情,形成"跟着哪吒去旅游"打卡热潮 [3] 博物馆及文博消费 - 五一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量达6049.19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4] - 陕西、江苏、浙江博物馆接待观众分别约652万、531.7万、459万人次 [4] - 科技赋能博物馆体验,如中国园林博物馆数字填色活动、湖北60余家博物馆建成标准化数字文物库 [4] - 国家政策支持博物馆建设,包括优化预约管理、推进国家级重点博物馆共建等 [5] - 北京市计划到2030年形成"博物馆之城"总体格局 [6] 演出市场 - 五一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达3.35万场,票房收入21.59亿元,观众人数1031.59万人次 [7] - 南昌因张杰、潘玮柏等演唱会拉动周边餐饮、住宿消费大幅增长 [7] - 演唱会门票预售火热,孙燕姿、凤凰传奇等演出"开票即售罄" [7] - 中国居民观看演唱会预算集中在1001-3000元,主要花销为住宿、餐饮、交通 [7] - 暑期演唱会预计迎来新高峰,支撑城市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