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农业育种
icon
搜索文档
我国高纬度特短生育期油菜育种取得突破
新华社· 2025-08-09 13:41
育种技术突破 - 成功培育出北亚油1号等高纬度特短生育期高产高油春油菜新品种 [1] - 新品种全生育期仅需100天 较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单产提高93% [1][2] - 北亚油1号理论测产亩产达284.75公斤 具备优异耐寒性 [2] 区域开发潜力 - 北纬45度以北亚洲地区盐碱地等后备耕地资源丰富 包括内蒙古、新疆、黑龙江、吉林部分区域 [1] - 该区域无霜期不足100天且有效积温偏低 现有品种生育期过长 [1] - 北亚地区被定位为亟待开发的"北亚油谷" [1] 研发体系创新 - 首创"生物技术+生态育种"育种理论和技术体系 开创高纬度寒地油料作物育种新模式 [1] - 依托年创制10万份双单倍体系的强大生物育种技术平台 [1] - 由中国农科院油料所联合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额尔古纳市政府共建北亚油菜大豆科创中心 [1]
我国高纬度特短生育期油菜育种获突破
人民日报· 2025-08-06 22:20
高纬度特短生育期油菜育种突破 - 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王汉中院士团队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协同培育出"北亚油1号"等5个全生育期仅需100天的油菜新品种 [1] - 新品种开创高纬度寒地油料作物育种新模式 [1] - "北亚油1号"在额尔古纳市室韦镇示范区理论测产亩产达284.75公斤 [1] - 该品种较当地主栽品种平均单产提高93% [1] 新品种特性 - 播种至收获周期为5月6日至8月中旬 [1] - 具备优异耐寒性 苗期可抵御零下5摄氏度低温 [1] - 完全适应内蒙古高纬度地区特殊气候条件 [1] - 品质符合国际双低优质标准 [1] - 2024年两个亲本平均含油量高达48.36% [1] 产业应用前景 - 新品种突破高纬度地区油菜种植生育期限制 [1] - 为寒地油料作物生产提供新解决方案 [1] - 单产大幅提升可能改变区域油菜种植格局 [1]
全球首个地面可视太空生物智能舱在汉亮相
长江日报· 2025-06-22 07:13
太空育种技术突破 - 武汉太空农业研究院研发全球首个地面可视太空生物智能舱,实现光照、温度、湿度、气压、人工重力等生命维持系统功能的智能调控 [1][3] - 智能舱攻克实时可视技术,地面工作人员可实时观察太空舱内种子生长状态 [3] - 目标是在太空中实现"从种子到种子"全生命周期培育,包括发芽、生长、成熟 [5] 太空育种成果展示 - 发布会展示重达1090斤的我国最大太空南瓜,种子历经2022年5月太空之旅,经三代选育后种植 [1][7] - 成功培育太空水稻、玉米、油菜及麦类四大粮食作物新品种,以及太空茄子树、太空人参果等特色品种 [7] - 部分品种已在全国多地示范种植,助力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 [7] 太空育种效率提升 - 地面可视太空生物智能舱适用于多种航天载具,大幅增加太空种子搭载量,缩减育种周期 [5] - 传统太空种子依赖神舟飞船,往返周期约半年,整个流程需9个月,智能舱将显著提升育种效能 [5] - 成本相对更低,未来技术应用范围将扩大至鱼虾、家禽养殖及生物制药领域 [5] 太空育种技术特点 - 太空育种利用太空高真空、高能离子辐射、宇宙磁场等环境诱发种子变异,具有变异多、变幅大、稳定快等特点 [3] - 培育品种具备高产、优质、早熟、抗病力强等优势 [3] - 已成功培育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花卉等多类新品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