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服务

搜索文档
我国首项信用服务行业分类与编码国标实施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7-10 08:59
行业标准化 - 我国首项信用服务行业分类与编码国家标准《信控服务机构分类及编码规范》(GB/T 45805—2025)正式发布实施 [1] - 该标准填补了我国信用服务行业分类与编码的空白 标志着该领域向规范化 标准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 [1] - 标准首次对信控服务机构进行科学 统一界定与分类 构建包含5个大类 11个小类 32个细类的三级分类体系 并配以规范编码 [1] 深圳信用经济发展 - 该标准为深圳建设全国信用服务高地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打造全国首个信用服务产业集聚区提供重要支撑 [1] - 标准是落实深圳市市场监管局与前海管理局《共建信用服务产业集聚区合作框架协议》的关键一步 为前海开展经营范围标准化试点奠定基础 [2] - 试点工作将梳理扩充信用数据服务 诚信评价服务 信控咨询服务等经营范围规范条目 并推动与全国《经营范围规范表述目录》衔接 [2] 产业集聚效应 - 标准统一的分类编码体系将为深圳在信用经济领域深化先行先试 推动粤港澳三地信用服务标准衔接与市场共建创造有利条件 [2] - 标准落地将精准识别经营主体 吸引更多优质信用服务企业加速向深圳 向前海集聚 [2] - 通过经营范围与涉企政策智能关联 信控服务机构将获得更便捷的准入准营服务和政策支持 [2] 战略价值 - 标准为构建"信用大湾区" 提升我国信用经济国际竞争力提供重要支撑 [2] - 标准将成为驱动深圳信用服务产业 特别是前海信用服务产业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3] - 助力深圳在创建信用经济试验区 服务"信用大湾区"建设中持续走在前列 为全国信用体系建设贡献"深圳经验" [3]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6 09:24
论坛概况 - 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信用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论坛"于7月4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召开,主题为"创新信用技术·优化数字生态" [2] - 论坛旨在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信用领域国际高端对话平台,推动开放、包容、创新的信用生态体系,为北京数字友好城市建设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信用基础支撑 [2] - 参会人员包括国家及省市信用主管部门领导、信用管理领域专家学者、世界知名征信机构、500强企业、国内信用服务机构等300余人 [2] 政策与成果 - 国家公共信用和地理空间信息中心副主任吴阿明强调社会信用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基础,需应用创新技术提升服务效能 [4] -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副局长唐建国介绍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果,包括信用基础设施健全、信息化水平提升、信用服务业增长态势良好 [6] - 北京市下一步将激活信用数据要素、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信用服务业生态发展,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 [6] 地方经验分享 - 杭州市、珠海市、北京市通州区代表分别发表主题演讲,分享信用赋能城市发展、数据跨境融合、碳信用与绿色金融等创新经验 [6] 专题研讨与对话 - 专家学者围绕"信用+数字经济""信用+AI""信用+职业技能"等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7] - 信用服务机构分享数字时代个人征信行业发展、AI推动信用评级变革、信用促消费等实践案例 [7] - 对话环节探讨信用赋能新质生产力、信用服务行业机遇与挑战、信用立法等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 [7] 发布仪式 - "中关村科创金融服务中心E平台"启动建设,推动北京科技金融服务升级 [9] - 北京信用协会发布《北京市信用服务行业发展蓝皮书(2025年)》,介绍行业发展现状 [9] - 北京广播电视台展示《诚信北京》栏目十年成果,北京市信用管理师国家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启动 [9]
熊颖: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跨境信用体系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7-04 05:05
大湾区数据跨境融合背景 -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加速流动,信用数据跨境流动对经济合作、金融创新及社会协同发展作用显著[3] - 珠海作为大湾区唯一与港澳陆桥相连的城市,以全省1%土地、2%人口创造3%GDP,人均GDP居全省第二、全国第14,是大湾区重要增长极[3] - 2024年珠海边检查验出入境人员2.03亿人次,拱北口岸客流超1.1亿人次居全国首位,港珠澳大桥口岸出入境车流超555万辆(港澳单牌车占300万辆次)[3] 珠海跨境信用服务平台建设 - 珠海依托"信用珠海"网站构建珠港澳跨境信用服务平台,通过内地数据出境、海外数据入境、双向融合三路径推动商贸、金融、民生等领域融合[5] - 平台完成信用数据出境风险评估,实现40万家市场主体公开版信用报告合规出境,并定制湾区合作版信用报告支持企业"出海"增信[5] - 集成澳门居民在珠房产、社保等关键数据,革新跨境核查机制,破解珠澳社会救助数据壁垒,提升核查效率并支持澳门跨境救助评估[6] 跨境金融创新与信用互认 - 联合港澳机构建立港澳居民信用评价体系,与中国银行、民生银行合作推出跨境信用贷款机制,降低港澳居民内地信贷门槛[6] - 引入中国信保、邓白氏等机构提供境外企业信用报告查询服务,打造跨境信用服务超市,吸引香港品质保证局等优质服务机构入驻[7] - 首次将37家澳门企业、10家香港企业纳入珠海优质诚信企业名单,推出30条跨境联合激励措施,制定《诚信店评价规范》湾区标准[8] 未来发展规划 - 计划联合湾区城市制定信用数据共享规则,依托"信用中国""信用广东"平台打破数据壁垒,建立湾区共享机制[9] - 推动与东盟、上合组织等国际信用机构合作,制定统一跨境数据采信标准及国际信用报告标准,促进全球经贸便利化[10]
前海打造信用服务产业集聚区 全国首个信用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在深发布,助力构建“信用大湾区”
深圳商报· 2025-07-03 16:50
国家标准发布 - 《信控服务机构分类及编码规范》(GB/T 45805-2025)正式发布实施 填补了我国信用服务行业分类与编码的空白 [1] - 标准由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470)归口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管 [1]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度参与并主导了标准制定工作 [1] 标准内容 - 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对信控服务机构进行科学、统一的界定与分类 [1] - 构建了包含5个大类、11个小类、32个细类的三级分类体系 并配以规范编码 [1] - 有效解决了行业长期存在的定义模糊、分类标准缺失问题 [1] 对深圳的影响 - 为深圳建设全国信用服务高地 特别是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打造全国首个信用服务产业集聚区提供了核心支撑 [1] - 作为落实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与前海管理局《共建信用服务产业集聚区合作框架协议》的关键一步 [2] - 为深圳率先在前海信用服务产业集聚区开展信控服务机构经营范围标准化试点奠定坚实基础 [2] 试点工作 - 将梳理扩充信用数据服务、诚信评价服务、信控咨询服务等经营范围规范条目 [2] - 推动其与全国《经营范围规范表述目录》衔接 [2] - 显著提升前海信控服务机构的注册便利度和产业辨识度 [2] 区域发展 - 统一的分类编码体系为深圳在信用经济领域深化先行先试创建了有利条件 [2] - 推动粤港澳三地信用服务标准衔接与市场共建 [2] - 为构建"信用大湾区"、提升我国信用经济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核心支撑 [2] 长期影响 - 精准识别市场主体 吸引更多优质信用服务企业加速向深圳、向前海集聚 [2] - 实现经营范围与涉企政策的智能关联 [2] - 信控服务机构将获得更便捷的准入准营服务和政策支持 驱动深圳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2]
国常会要求更大力度地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环球网· 2025-06-15 00:56
房地产行业 - 国务院常务会议释放明确信号 将进一步加大房地产政策支持力度 [1] - 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被视为促进市场平稳健康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需坚持稳中求进原则并建立基础性制度 [1] - 推进"好房子"建设将纳入城市更新机制 并在规划/土地/财政/金融等领域获得配套政策支持 [1] - 将对全国已供土地和在建项目开展摸底调查 以此为基础优化现有政策 提升政策系统性和有效性 [1] - 政策目标包括稳定市场预期/激活购房需求/优化供给结构/化解潜在风险 推动市场止跌回稳 [1] 自贸区建设 - 会议部署上海自贸区试点措施推广工作 强调因地制宜推进企业群众急需的举措 [2] - 要求在守住风险底线前提下 加大制度型开放试验力度 [2] 信用体系 - 审议通过《信用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旨在帮助失信主体重塑信用并促进社会数据互联互通 [2] 医药卫生 - 研究优化药品耗材集采举措 强调加强政策评估推动集采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2] - 要求强化全链条质量监管 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2]
营商环境周报(第164期)|全面开展“信用代证”工作,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3 07:40
时政要闻 - 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资金投向早期、小型、长期和硬科技领域[5] - 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涵盖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三类主体,募集资金用于科技创新领域投融资[6] - 优化科技创新债券发行管理流程,支持灵活分期发行,创新信用评级体系,建立专项承销评价和做市机制[6][7]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门推行"信用代证"工作,用专项信用报告替代多部门出具的违法违规记录证明,涵盖行政处罚、行政强制等信息[8] - "信用代证"适用于企业、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鼓励拓展至社会组织和自然人,2025年9月底前全面开展[8][9] - 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进计划提出118项重点任务,包括研究构建数据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开展"守护知识产权"专项执法行动[10] - 计划强调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质量,加强转化运用,培育专利密集型产业和版权产业,发展知识产权金融[11] 地方行动 - 湖南出台措施支持首发经济,对知名品牌首店给予最高100万元租金装修补助,首发活动费用补助30%[12] - 湖南支持本土新消费品牌孵化,对年度新开10家以上直营门店或营收达标的品牌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13] - 广州发布22条措施支持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促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深化人才、资本、技术、数据跨境流动[14] - 广州推动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建设南沙数据服务试验区,协同港澳开展数据托管、隐私计算等服务[14] - 广州重点发展金融、会展、数字服务等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推进与服务消费相关的教育、医疗等服务贸易[15] 典型案例 - 北京推行"扫码检查"改革,重复检查阻断成功率88%,"无事不扰"企业占比10.25%,被检查量下降79.1%[16] - 北京电子营业执照下载应用率达80%,新设企业下载率97%,累计调用量2.15亿次居全国首位[16] - 北京非现场检查占比40.9%,实现1682项监管数据跨部门共享,采用"风险+信用"分级分类监管[17] - 北京"无事不扰"企业清单涵盖专精特新、人工智能等重点行业企业,总量达23.1万家[17]
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建设发展联盟推出“信用通行证”等一系列创新服务 5年内助10万家企业“信用出海”
深圳商报· 2025-05-10 23:04
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建设发展联盟 - 推出"信用通行证"破解身份信任难题等一系列创新服务,帮助企业"信用出海" [1] - 活动以"企业出海信控先行"为主题,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信用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1] - 携手世界信赖标章联盟等国际机构,整合境内外信用数据资源,打造全链条服务体系 [1] - 福田区发布"信福出海"服务,5家机构代表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 [1] - 力争5年内为10万家企业提供服务,帮助实现"安全出海"和"高质量出海" [1] 信用出海服务内容 - 通过"信用通行证"为出海企业生成国际认可的信用"电子名片",解决跨境合作中的身份信任问题 [3] - 通过"数据获客"整合境外企业查册、海关贸易等数据,生成市场需求图谱及高潜力客户清单 [3] - 通过"风险管家"联合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建立海外合作方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提供实时风险评分 [3] 全球产业链背景 - 企业"出海"需要构建信任互认的"软联通",推动信用规则、服务标准、数据要素的跨境对接 [2] - 世界信赖标章联盟将助力"中国制造"通过信用认证体系升级,实现从产品输出到"信任输出"的跨越 [2]
深圳搭建信用服务体系 目标5年为10万家出海企业提供服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09 11:28
企业出海服务体系建设 - 深圳多区推出企业出海服务平台 包括罗湖"出海中心" 福田一站式服务平台 南山全球服务中心Go Global [1] - 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建设发展联盟发布全链条出海服务体系 覆盖市场开拓 信任认证 风险防控三大领域 [1] - 服务体系整合境外企业查册 海关贸易 电商平台数据 生成目标市场需求图谱和高潜力客户清单 [1] - 联合科法斯等国际机构建立海外合作方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提供实时风险评分和动态监测服务 [1] 信用体系建设与跨境信任 - 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出海企业身份信任难题 推动信用规则 服务标准 数据要素跨境对接 [2] - 依托世界信赖标章联盟和邓白氏全球数据库 生成国际认可的企业信用"电子名片" [2] - 目标5年内为10万家企业提供出海服务 覆盖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 [2] 政策支持与联盟背景 - 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建设发展联盟由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前海管理局牵头 2024年3月成立 [1] - 联盟联合境内外信用服务机构 包括世界信赖标章联盟 邓白氏 科法斯 格兰德等国际机构 [1]
破解出海信任难题 大湾区输出中国企业信任新基建
环球网· 2025-05-09 09:59
活动背景与参与方 - 粤港澳大湾区信用建设发展联盟主办信用出海发布会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信用司 全国组织机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数据服务中心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 广东省市场监管局 粤港澳大湾区九地市市场监管部门 香港贸易发展局 前海管理局 福田区发展改革局等代表出席[1] 企业出海核心挑战 - 企业出海面临三大核心挑战:市场机会定位 信任获取 风险防控[1] - 联盟整合境内外信用数据资源 打造覆盖市场开拓 信任认证 风险防控的全链条服务体系[1] -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强调企业需构建信任互认的"软联通" 联盟应推动信用规则 服务标准 数据要素跨境对接[1] 信用服务解决方案 - 世界信赖标章联盟助力中国制造通过信用认证体系升级 实现从产品输出到信任输出的跨越[2] - 信用通行证:依托世界信赖标章联盟及邓白氏全球企业信用数据库 生成国际认可的信用电子名片[2] - 数据获客:整合境外企业查册 海关贸易 电商平台数据 生成目标市场需求图谱及高潜力客户清单[2] - 风险管家:联合科法斯等机构建立海外合作方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提供实时风险评分 额度建议及动态监测[2] 战略合作与区域服务 - 香港贸发局 邓白氏 科法斯 格兰德 中创企服5家机构签署战略合作伙伴协议[2] - 福田区发布"信福出海"服务[2] 未来规划 - 联盟计划5年内为10万家企业提供服务 实现安全出海和高质量出海[3] - 加强与大湾区各城市合作 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可复制的湾区经验[3]
绿盾征信举行信用服务培训会暨“信易收”平台上线发布会
经济网· 2025-04-28 07:02
公司动态 - 绿盾征信在京召开信用服务培训会暨「信易收」平台上线发布会 全国200余名信用服务机构代表参会 [1] - 「信易收」7 0赋能体系正式发布 涵盖自助催收工具 财产线索尽调 人工调解服务等内容 旨在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普惠合规的清欠解决方案 [3] - 创始人王端军强调账款拖欠问题对企业交易信心的影响 指出合同履约风险防范与治理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落脚点 [3] - 新老合作伙伴高度评价「信易收」赋能模式 认可其在协助企业纾困解难 助力政府清欠化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3] 发展历程 - 「信易收」起源于2013年绿盾全国企业征信系统的"投诉维权"和"市场反馈"服务版块 通过工作人员调解促成大量债务人自愿履约 [3] - 2018年响应国家发改委「信易+」应用场景 基于多年商账调解服务经验推出「信易收」应用场景 支持各服务网点开展市场化探索 [3] - 十二年间经历3轮能力升级和7次版本迭代 7 0版是对"绿盾信用调解工作法"的深度提炼和升华 在信用工具运用和商业模式构建层面实现重大突破 [5] 社会影响 - 信用调解工作得到各地司法部门关注支持 全国成立30多个信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 部分入驻法院或扎根园区 成为矛盾纠纷多元调解的重要力量 [4][5] - 2022年以来创新"合同履约+信用调解"闭环解决方案 支持多地发改委获得行业大奖 [5] - 平台调解案例多次获得官方媒体报道 社会影响力持续扩大 [3] 未来规划 - 将以"信用"为杠杆 "科技"为引擎 "合规"为底线 携手更多合作伙伴构建中国商业合同履约新生态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