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Technology Finance
icon
搜索文档
打好国际金融中心“人才牌”,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评选启动媒体评审
国际金融报· 2025-08-21 12:41
评选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评选于8月20日启动媒体评审 50家主流及专业媒体参与投票 [1] - 设立三大奖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年度人物 沪上金融行业领军人物 沪上金融行业创新人物 [1] - 参评者须来自持牌金融机构且全职在上海工作不少于2年 [1] 评选标准与导向 - 强调培育长期耐心资本 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做好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1] - 鼓励展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体现新时代金融人才担当 [1] - 评选标准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求相契合 呼应2024年新修订条例中金融人才环境建设专章要求 [1] 参选人员特征 - 近百名金融英才参选 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交易所/金融租赁等传统领域 [1] - 新兴业态代表积极参与 包括绿色金融与金融信息等领域 [1] - 候选人具备国际化背景 含外籍专业人士及具境外工作经验者 深耕一带一路/自贸区金融服务/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1] - 候选人创新实践活跃 重点投入长期资本培育与金融开放实践 [1] 评选机制 - 采用自主报名与推举委员会提名双渠道 [2] - 结合媒体评审/网络投票/专家评审三重机制 [2] - 最终结果将于2025年9月公布 [2]
打好国际金融中心“人才牌” 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吸引近百名金融英才参选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07:20
评选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评选于8月20日启动媒体评审环节 吸引近百名金融英才参选 [1][2] - 评选设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年度人物 沪上金融行业领军人物 沪上金融行业创新人物三类奖项 [1] - 参评者须来自持牌金融机构且全职在上海工作满2年 [1] 评选标准与导向 - 主办方鼓励在培育长期耐心资本 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等领域有探索的拔尖人才参选 [1] - 强调培育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展示新时代金融人才担当 [1] 参选人员特征 - 候选人覆盖银行 证券 保险 信托 期货 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 交易所 金融租赁等传统领域 [2] - 绿色金融 金融信息等新兴业态代表积极参与 [2] - 外籍金融专业人士及具境外工作经验者占比显著 专注一带一路 自贸区金融服务 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2] - 候选人普遍投身长期耐心资本培育 金融高水平开放等前沿实践 [2] 评选机制与影响 - 采用自主报名 推举委员会提名 结合媒体评审 网络投票 专家评审的多元评选机制 [2] - 评选结果将于2025年9月正式公布 [2] - 过往十三届累计评选超过两百位金融人才 显著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 [2] 政策支持背景 - 2024年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增设金融人才环境建设专章 [1] - 政策强调完善市场化金融人才培养集聚 评价激励 服务保障机制 匹配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求 [1]
李云泽详解金融开放路线图,外资机构迎发展蓝海
北京商报· 2025-06-18 13:13
政策环境优化 - 金融监管总局着力健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体系,完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银行保险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已经基本取消 [3] - 将大力复制推广自贸区、自贸港扩大制度型开放的经验做法,支持外资机构参与更多金融业务试点 [3] - 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协议中金融领域相关规则,探索在更宽领域、更大幅度上加大开放力度 [3] - 《关于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方案》发布,明确推动商业银行总行加大支持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力度,支持外资金融机构发挥更大作用 [3] 外资营商环境改善 - 加快推进金融领域法治建设,有效维护金融市场公平秩序,积极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4] - 健全与外资机构常态化沟通机制,深入了解实际需求,着力解决难点堵点问题 [4] - 根据外资机构业务特点和风险特征,及时优化相关政策,让外资机构在更加友好包容的环境中健康发展 [4] 科技金融发展 - 金融监管总局大力推进金融资产投资公司股权投资、科技企业并购贷款等试点,不断探索科技金融发展新路径 [1][6] - 全球前50大银行有42家在华设有机构,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近半数已进入中国 [6] - 八成全国性银行通过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提升了公司治理效能和经营管理水平 [6] - 多部门印发《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统筹推进创业投资、银行信贷、资本市场、科技保险、债券发行等政策工具 [7] 财富管理机遇 - 中国拥有全球最大规模且持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为财富管理行业带来庞大且稳定的客户基础 [8] - 中国家庭的现金和储蓄占比超过一半,远高于OECD国家约1/3的平均水平 [8] - 过去五年中国信托、理财、保险资管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年均增速约8%,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资产和财富管理市场 [8] - 金融监管总局批准友邦人寿、荷兰全球人寿在沪筹建保险资管公司 [9] - 外资机构逐步收缩在华零售战线,转而聚焦跨境金融、企业银行、高端财富管理等高附加值领域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