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dium-ion battery technology

搜索文档
共8款钠电产品参与!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首批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测评参与/第二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通过名单发布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9-25 15:35
行业论坛与标准建设 - 2025年第四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于9月24日—26日在威海召开 旨在推动产业化和标准体系建设 [2] - 论坛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主办 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承办 [2] 测评体系与标准依据 - 测评依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团体标准T/CNESA 1006—2025《钠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开展 [2] - 测评从安全性能、低温适应性、长循环寿命三大维度提供关键支撑 面向政策制定者、金融投资方、客户应用企业等群体 [2] 测评通过单位统计 - 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包括宁德时代、厦门海辰储能、中钠能源(扬州)有限公司 [2] - 首批低温性能测评参与单位包括上海汉行科技、宁德时代、浙江天能钠电、山西华钠芯能、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3] - 第二批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为湖南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4][5] - 累计47家单位52个型号产品获"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荣誉 [7] - 累计6家单位6个产品获"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荣誉 包括中科海钠、华钠芯能、星恒电源等企业 [7] 产业链影响与展望 - 论坛活动及测评结果发布将凝聚产业链共识 加速技术创新与标准协同 [7] - 活动为我国钠离子电池产业规模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7]
知名钠电池企业,停止运营
DT新材料· 2025-09-04 16:04
美国钠离子电池企业Natron Energy停止运营 - 公司宣布停止全部运营 关闭密歇根Holland与加州Santa Clara两处工厂 裁员95人[2] - 一年前高调发布投资14亿美元(约100亿元人民币)在北卡建设24GWh钠离子超级工厂计划 但因电池实际工况性能未达预期 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未能获得足够规模客户订单 导致资金流恶化[2] - 公司专注于普鲁士蓝系钠离子电池技术路线[2] 钠离子电池技术挑战与市场瓶颈 - 普鲁士蓝材料虽理论上有成本低、资源丰富、安全性高等优势 但在合成工艺、循环稳定性及能量密度等方面存在工程化瓶颈[2] - 公司瞄准的UPS(不间断电源)和工业储能市场对安全性要求高 但客户对价格敏感 更倾向于选择已有广泛验证的成熟方案[2] - 在没有明确性能碾压或成本优势的情况下 新技术难以撬动保守的B端市场[2] 中国钠离子电池发展现状 - 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中科海钠等企业仍在持续推进钠电池研发与量产布局[3] - 已在两轮车、低速电动车、储能等细分领域实现初步应用[3] - 发展逻辑在于依托成熟供应链与制造成本控制能力 在特定场景中寻找差异化市场[3] 钠电池技术发展前景 - 能否成为主流技术取决于最终能否在成本、性能、寿命之间找到不可替代的平衡点[4] 碳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 锂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石墨、硅碳[10] - 钠电负极材料包括硬碳/软碳[10] - 气体扩散层使用碳纸[10] - 液流电池使用电极碳毡(碳纤维)[11] - 超级电容器使用电容炭[11] - 电池热场使用碳碳匣钵、石墨匣钵[11] 电池材料制备原料 - 锂电负极原料:天然石墨、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硅烷和多孔碳[11] - 钠电负极原料:石油焦、针状焦、沥青焦、煤炭(无烟煤、烟煤)、生物质碳源[11] - 电容炭原料:生物质碳源、煤炭、石油焦、沥青、酚醛树脂、聚丙烯睛[11] 电池制造设备 - 包括粉碎机、混合设备、造粒设备、筛分除磁设备、反应炉、超高温炉、石墨化炉、裁切设备、活化炉等[12] - 涵盖材料处理、成型、碳化、石墨化等全工艺流程设备[12]
第一批200+参会嘉宾名单公布,3.28第七届起点钠电论坛深圳举办!(附大会议程)
起点锂电· 2025-03-24 10:43
钠电行业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 - 钠电产业链各环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设备)实现全面突破,电芯性价比提升超预期,推动钠电进入市场应用新阶段[4] - 钠电在增混电动汽车、低速电动车、启动电源、工程机械、储能等多个领域实现应用突破,商业化应用即将爆发[4] - 行业标杆企业覆盖钠电芯、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通过50强排行榜展现行业竞争力[4] 行业活动概况 - 第七届起点钠电论坛暨钠电行业50强排行榜发布会于2025年3月28日在深圳举办,规模超过500人[5] - 活动主题为"技术成本突破 市场爆发元年",由起点钠电和起点研究院(SPIR)主办[5] - 活动内容包括前沿技术探讨、资源对接、权威数据发布等[4] 参会企业及嘉宾 - 参会企业涵盖钠电池全产业链,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金钠科技、隐功科技等头部企业[6][7][8][9][10][11] - 参会嘉宾包括企业高管、技术专家、政府代表等,如起点钠电创始人李振强、金钠科技董事长杨维元等[7][8][9][10][11] - 参会企业类型包括钠电池企业、材料企业、设备企业等[16][17] 会议议程亮点 - 发布中国钠电行业TOP50排行榜,展示行业标杆企业[12] - 专题讨论钠电池电芯技术、材料及装备技术等前沿领域[12][14][15] - 圆桌对话探讨下一代钠电池技术发展路径及2030年市场规模预测[15] - 分享钠电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等关键技术的产业化进展[15][16] 行业白皮书与资源 - 会议提供2025钠电行业白皮书(简版)和钠电产业地图等资料[18] - 资料内容包括可对外分享的演讲PPT、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等[18]
宁德/维科/金钠/隐功/希倍/易事特/亮见/海辰/珈钠/瑞扬/皓升/茹天/国科炭美/博钠/瓦时动力/科迈罗等共聚起点钠电论坛!
起点锂电· 2025-03-22 11:30
钠电行业技术突破与商业化进展 - 钠电产业链各环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设备)实现全面突破,电芯性价比提升超预期,推动钠电进入市场应用新阶段[3] - 钠电在增混电动汽车、低速电动车、储能、工程机械等六大领域实现商业化应用突破,市场爆发在即[3] - 超大圆柱NFPP钠电池、超高功率钠离子电池等前沿技术集中亮相,金钠科技、希倍动力等企业展示创新成果[5][7] 行业权威活动与资源对接 - 起点研究院(SPIR)发布钠电行业竞争力50强排行榜,覆盖电芯、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标杆企业[3] - 活动汇聚500+行业参与者,包括宁德时代、比亚迪、珈钠能源等头部企业,提供技术探讨与资源对接平台[4][8] -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机构参与国际/国内钠电标准制定,推动行业规范化发展[7] 钠电材料技术路线与产业化进展 - 正极材料技术路线多元化:聚阴离子(珈钠能源)、铁基磷酸盐(瑞扬新能源)、层状氧化物(瓦时动力)等加速产业化[7] - 负极材料聚焦生物质/煤基硬炭技术,国科炭美等企业推动大规模化生产[7] - 设备企业如茹天机械、儒特集团推出正极材料智能装备及产线一体化解决方案,支撑产业化提速[7] 区域政策与企业战略布局 - 乌海市发布钠电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地方政府积极布局钠电产业集群[5] - 广域铭岛等企业探讨"未来工厂"模式,数字化技术助力钠电制造效率提升[5][7] - 圆桌对话预测2030年锂电/铅酸/钠电/全固态电池市场格局,头部企业共议技术发展路径[5][7]
宁德/维科/金钠/隐功/希倍/易事特/亮见/海辰/珈钠/瑞扬/皓升/茹天/国科炭美/博钠/瓦时动力/科迈罗等共聚起点钠电论坛!
起点锂电· 2025-03-21 08:43
钠电行业核心观点 - 钠电池产业链各环节(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设备)实现全面突破,电芯性价比提升超预期,推动钠电进入市场化应用新阶段 [4] - 钠电应用场景多元化,覆盖增混电动汽车、低速电动车、储能、工程机械等七大领域,商业化爆发在即 [4] - 行业权威榜单"钠电行业竞争力50强"发布,涵盖电芯、设备、材料等关键环节企业 [4] - 2025年被视为钠电市场爆发元年,技术成本突破是核心主题 [5] 产业链技术突破 - **正极材料**:聚阴离子路线(NFPP/NFS)、层状氧化物、普鲁士蓝等产业化进程加速,瑞扬新能源、珈钠能源等企业展示铁基磷酸盐、聚阴离子材料产业化进展 [8][9] - **负极材料**:硬炭/多孔炭技术成为焦点,国科炭美开发生物质/煤基路线,规模化技术路线引发行业探讨 [8][9] - **设备与工艺**:茹天机械推出正极材料智能成套装备,儒特集团提供产线一体化解决方案,科迈罗聚焦Pack线柔性化设计 [8][9] - **电芯技术**:金钠科技展示超大圆柱NFPP钠电池,希倍动力开发超高功率钠离子电池,亮见钠电分享长循环技术成果 [6][7] 应用场景拓展 - 汽车启动电源(易事特钠电)、高速电摩(亮见钠电)、储能(多企业提及)成为重点突破领域 [6][7] - 广域铭岛提出"未来工厂"概念,推动钠电在智能制造中的集成应用 [6] 行业生态与资源 - **政策支持**:乌海市发布钠电产业专项规划,地方政府加速布局 [6] - **标准建设**: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推动钠离子电池国际/国内标准制定 [8] - **企业参与**: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头部企业参会,覆盖全产业链500+参会规模 [5][9] 技术论坛议程亮点 - **圆桌对话**:聚焦2030年锂/钠/铅酸/全固态电池市场格局,探讨技术路径(金钠科技、隐功科技等高管参与) [7] - **专场冠名**:金钠科技主导电芯技术专场,科迈罗光电牵头材料装备专场 [6][7] - **产学研结合**:中南大学与加拿大国立新能源研究院分享干法制备固态电池工艺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