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onal Agent

搜索文档
对谈 Macaron 创始人陈锴杰:RL + Memory 让 Agent 成为用户专属的“哆啦 A 梦”|Best Minds
海外独角兽· 2025-09-11 12:02
AI Agent发展趋势 - ChatGPT加入memory功能后用户粘性显著增强 AI Agent开发进入更成熟阶段 从依赖prompting构建基础Agent转向通过RL和memory开发Agentic能力更强的Agent [2] - AI角色正从写代码、做PPT的生产力助手向真正懂用户的个性化生活伙伴转变 [2] - Multi-agent系统可将Memory Agent和Coding Agent分开训练 实现情商和智商的平衡 [3] - 不同的生活场景叠加会给Agent带来更大的商业价值 [3] Macaron产品定位 - Macaron定位为Personal Agent 专注于个人生活场景而非生产力方向 [13] - 产品核心特点是Memory强和有用性 能帮助用户定制饮食记录、健身日志、心情日记等Sub Agent小工具 [14] - 产品最佳类比是多啦A梦 既是用户朋友又是生活助手 而非单纯工具 [23] - 采用multi-agent架构:高情商的Memory Agent作为用户朋友 高智商的Coding Agent专注工具开发 [24] - 上线一周多已有7000多用户创建10000多个小应用 主要集中生活记录与规划类需求 [51] Memory技术突破 - Memory不是目的而是方法 目标是更好服务用户而非单纯记忆 [15] - 将Memory当作智能能力进行训练 采用Memory强化学习技术 [16] - 在671B大模型级别进行Memory强化学习训练 国内能做的团队不到5个 [33] - 训练中机器Memory与人的Memory需要拟合对齐 用户强调的信息会被着重记录 [17] - 开发all-sync RL技术 将训练时间从按周压缩到按天 约30小时完成一次有意义的RL [39] 训练技术优势 - RL是智能提升下半场的核心 在特定场景可推到智能最上限 [34] - 在700B大模型上进行RL训练才能迈过AGI门槛 200B是分水岭 [34] - all-sync RL通过通信与模型压缩实现训练与推理同步 效率提升数倍 原需512张卡现仅需48张卡 [42] - RL在场景优化中价值显著 从85分往95分提升时RL效果最强烈 [47] 商业化路径 - 生活场景相比工作场景具有更大商业价值 场景叠加能产生更大效果 [60] - 当前采用订阅制商业模式 未来考虑社区分享回报和第三方接入等创新模式 [61] - 不是传统App Store模式 而是生活方式分享平台 创作者无需创作能力只需分享独特生活方式 [27] - Personal Agent赛道类似社交软件格局 不同性格的Agent可并存 [63] 市场竞争格局 - ChatGPT已占据4亿DAU 处于Facebook式的统治地位但定位更偏向工作场景 [64] - Macaron定位生活陪伴场景 与ChatGPT可并存甚至抗衡 [65] - 时间点正好 作为第一批Personal Agent上市团队 有三到六个月窗口期建立用户心智 [65] - 专业场景Agent仍有巨大机会 但单纯工作流式小Agent会被大Agent覆盖 [66] 用户案例 - 用户创建多样化生活应用:高尔夫动作分析、搬家规划、家庭菜谱管理等个性化需求 [55][56][57] - 这些应用太个性化难以在传统应用商店找到解决方案 但完美符合个人需求 [57] - 代码生成成本大幅降低 像自来水一样流动 普通用户也能造出合心意工具 [59] 技术架构 - 摒弃传统数据库系统 设计让所有Sub Agent共享同一份个人数据的架构 [32] - 记忆传递机制复杂 需实现Sub Agent间相互理解与信息反馈 [31] - 训练目标分离:Memory Agent优化更懂用户和聊天服务 Coding Agent优化200个真实案例工具开发 [25]
卡卡卡卡卡……马卡龙是真的卡,但态度也是真的好
36氪· 2025-08-23 09:06
产品定位与核心功能 - 马卡龙被定义为全球首款Personal Agent 专注于满足私人个性化需求而非生产力工具[4] - 产品定位为"超懂你的AI" 核心功能是一句话生成专属小工具[7] - 通过强化学习驱动的深度记忆系统实现长上下文保持和个性化交互[35][37] 交互特性与用户体验 - 采用高度拟人化对话设计 表现为活泼的ENFJ人格类型 主动引导话题并持续提问[9][10] - 具备个性化头像生成能力 根据用户特征显示8种不同颜色的标识[13] - 对话界面采用单线程设计 所有交互基于连续上下文记忆实现[32] 技术实现与架构 - 基于DeepSeek开源技术训练RL-powered Deep Memory系统[35] - 采用强化学习机制优化记忆管理 通过奖惩训练区分有用信息[36][37] - 完全黑箱式小工具生成模式 不显示代码过程 直接交付完整应用[21] 功能表现与局限性 - 小工具生成耗时约20分钟 加载时间需1分钟左右[21][25] - AI识别功能存在准确性问题 如将"香溢金枪鱼三明治"误识别为"意式潜艇堡"[25] - 存在系统稳定性问题 部分优化任务出现超过6小时的交付延迟[30] 商业模式与产品策略 - 采用需求诱捕机制 通过持续对话挖掘用户潜在需求[15][19] - 坚持"半可用"产品理念 优先快速交付基础功能再迭代优化[7] - 目前仅支持iOS移动端 尚未覆盖其他平台[7]
扎克伯格想做的Agent,这个中国年轻人先做出来了
36氪· 2025-08-19 13:42
产品定位与功能 - 马卡龙被定义为"世界上第一个Personal Agent",可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定制化生活场景小应用,如健身记录、饮食规划等,并收纳在一个Agent场景中,通过交互不断进化[5] - 与Meta提出的"个人超级智能"概念类似,旨在深入了解用户并帮助实现目标[5] - 区别于现存App与生产力Agent,能根据个性化需求复制其他App能力,并将数据留在自身平台以进化成用户离不开的产品[9] 市场表现与用户反馈 - 上线当天在AI圈引起关注,获多位AI博主高度评价,如"和它相处后,GPT5像个呆瓜"[6] - 发布后登顶Product Hunt日榜,该平台月流量达百万级[6] - 截至8月17日用户量达6000+[6] 创始人背景与团队 - 创始人陈锴杰为95后连续创业者,杜克大学大二休学创业,马卡龙是其第三个创业项目[8] - 团队共15人,分布在北京、深圳、广州、旧金山等地,采用线上办公模式,每三个月线下聚会[49][52] - 团队人效较高,自称与字节相比可达1:5,工作节奏紧凑,早晚开会,每周工作6天[50][56] 技术特点与创新 - 采用开源模型进行后训练,使用671B模型的强化学习技术,全国仅5家公司具备该能力[43] - 创新性地在Agent与用户间加入生成式UI小工具层,预计将成为行业标配[35] - 技术难点包括memory训练和动态服务器管理,用户每创建一个小工具都需启动相应服务器资源[31] 竞争策略与行业趋势 - 认为Personal Agent领域将迎来巨头入场,但凭借先发优势可锁定用户心智,通过速度和认知建立壁垒[42] - 预测行业格局将在3年内确定,当前处于抢时间阶段,用户迁移成本将随记忆积累而提高[44] - 认为未来大App仍存在,但小场景将被智能Agent整合,形成不可逆趋势[46] 产品差异化 - 与传统App区别在于解决用户个性化小需求,而非公约数需求,且无广告干扰[47] - 通过多维度数据积累更了解用户,实现生活场景串联,定位为"生活伙伴"而非工具[47] - 交互方式上不局限于聊天,结合生成式UI实现更便捷的功能性操作[34][35] 创业历程与转型 - 前项目Midreal月活达30万,但因市场转向视频和用户空虚感决定关闭[13][18] - 转型灵感来自Claude Code展示的生成式UI潜力,最初尝试电商自动化工作流[14] - 最终选择降级做Personal Agent,因更贴近大众日常小需求[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