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Innovative drug development
icon
搜索文档
Zai Lab's Double Whammy: Earnings Miss, Phase 3 Setback
Benzinga· 2025-09-11 12:02
核心观点 - 再鼎医药核心产品bemarituzumab三期临床试验结果未达预期 导致股价大幅下跌 同时公司现有产品销售增长乏力 引发市场对创新药行业整体担忧 [3][4][8][9] 临床试验进展 - bemarituzumab胃癌三期最终分析显示生存获益弱于预期 相比中期结果出现"衰减" [4] - 公司决定等待bemarituzumab联合免疫疗法nivolumab及化疗的试验数据 预计2025年底或2026年上半年公布 意味着上市申请至少延迟六个月 [5] - 该药物为全球首个在随机三期研究中显示胃癌患者显著生存获益的FGFR2b抑制剂 再鼎医药2017年以5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40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从安进获得大中华区独家权利 [6] - 胃癌是全球高发恶性肿瘤 中国发病率尤其高 四期患者五年生存率低于10% [6] 股价表现 - 试验结果公布后 香港上市股票开盘下跌近7% 盘中跌至三个月低点22.52港元 收盘跌幅达11.99% [7] - 下跌不仅限于再鼎医药 创新药板块普遍回调 恒瑞医药和歌礼制药等生物科技公司跌幅均超过5% [9] 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收入1.1亿美元 同比增长9% 净亏损收窄三分之一至8920万美元 [10] - 公司维持全年5.6亿至5.9亿美元收入指引 但华泰国际证券认为实现目标需要下半年同比增长63%至77% [10] - 毛利率下降4.3个百分点至60.6% 主要因核心产品销售疲软 [11] - 最畅销药物Zejula销售额4100万美元 环比下降17.1% 同比下降8.8% 主要受同类药物竞争加剧影响 [11] - 另一核心产品Vyvgart销售额2650万美元 增长14.5% 低于预期的20%至25%增幅 [12] 竞争环境 - 荣昌生物同类药物telitacicept有望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可能加剧竞争并侵蚀Vyvgart的定价优势 [12] - 监管和定价压力收窄新药利润空间 促使公司从授权引进转向自主研发策略 [13] 研发管线 - 主要自研候选药物ZL-1310为靶向DLL3蛋白的抗体药物偶联物 用于小细胞肺癌治疗 [13] - 已获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 预计2025年进入关键研究 可能2027年获批 [13] 财务状况与估值 - 截至6月30日持有现金及等价物约8.3亿美元 足够支撑下半年投资和研发支出 [14] - 当前市销率约8倍 低于同样侧重授权引进模式的云顶新耀的22倍 反映市场对前景持谨慎态度 [14] - 公司预计第四季度可能实现盈利 因运营亏损收窄 [14]
恒瑞医药_电话会议要点_引导可持续合作收入;国内创新药销售目标复合年增长率
2025-08-25 03:24
公司概况 * 纪要涉及的公司为恒瑞医药 (Hengrui Medicine 600276SS)[1] 业务发展与财务表现 * 公司目标国内创新药销售额(不含增值税)在2025年、2026年、2027年分别达到153亿元、192亿元、240亿元 这意味着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2] * 公司预计研发支出约占其总收入的30%[2] * 高盛将公司2026年和2027年的盈利预测分别上调了24%和25% 主要原因是未来两年合作收入增长 基于此 12个月目标价从7026元上调至7757元[3] * 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的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为029元、040元、036元、033元[9] * 公司2024年、2025年、2026年、2027年的收入预测分别为2798亿元、3376亿元、3804亿元、4341亿元 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为099元、139元、157元、181元[9] 合作与授权进展 * 管理层指出业务发展(BD)收入将成为恒瑞的可持续性收入 其拥有超过100个临床阶段资产 每年有20多个新项目进入临床阶段 预计将有更多交易[1] * 近期与GSK就PDE34i及其他11个早期资产达成的合作 其500百万美元的首付款可根据履约进度按阶段入账[1] * 授权给全球合作伙伴的资产在海外开发进展顺利 GLP1组合Kailera计划启动HRS9531 (GLP1GIP)的全球III期临床试验 SHR1905 (TSLP mAb) GSK已启动II期研究 HRS1167 (PARP1) 默克公司已开始Ib期临床试验 SHR4849 (DLL3 ADC) 已向FDA提交IND申请[1] 销售与团队结构 * 随着非肿瘤产品上市数量增加 公司一直在优化销售团队结构 新成立了生物制剂专业团队[2] * 近期上市的ivarmacitinib (JAK1i) 因其安全性优势 起效更快 以及与当前标准疗法相比更好的止痒效果而受到强调[2] * 预计在未来两年没有大规模团队扩张的情况下 销售费用占产品销售额的比例将逐渐下降[2] 估值与风险 * 给予恒瑞买入评级 12个月目标价7757元 基于仿制药业务长期退出市盈率估值936亿元(基于14倍5年退出市盈率)和创新药风险调整后DCF估值3405亿元(基于90%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和3%的永续增长率)[4] * 关键风险包括创新药在国家医保目录(NRDL)纳入后放量速度慢于预期 关键后期研发项目失败 全球扩张导致的研发和行政费用高于预期 仿制药和创新药的降价幅度超出预期 以及授权出海进度低于预期[4][8] * 公司并购可能性评级为3 表示成为收购目标的可能性低(0%15%)[15] * 高盛在过去的12个月内与恒瑞医药有投资银行服务客户关系 并预计在未来3个月内将寻求获得投资银行服务的报酬[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