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强监管

搜索文档
中信建投两资深保代再遭深交所追责,疑涉国遥股份IPO铩羽之谜
搜狐财经· 2025-09-23 16:37
国遥股份IPO终止事件 - 国遥股份创业板IPO申请于2023年6月28日获深交所受理 但于2024年6月22日终止审核 [4][8] - IPO计划发行不超过1667.67万股 募集资金7.64亿元投向三大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5] - 2024年6月共有35家创业板IPO企业同期终止审核 主要受"新国九条"强监管政策影响 [8] 公司财务与股权结构 - 2021-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94亿/3.87亿/5.28亿元 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618.92万/4791.46万/8054.14万元 [9] - 实际控制人吴秋华直接持股57.60% 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志诚天地和健翔云天间接控制6.20%和5.80%股份 [6] - 公司声称依托中科院遥感所背景 但申报IPO时股东名单中已无中科院相关单位 仅有12名自然人股东 [5] 资金流水核查问题 - 实控人吴秋华在报告期内与自然人张广海资金往来总额5872.45万元 与周爱国资金往来总额4741.36万元 [14] - 向自然人宫华泽净转出357.50万元 系经营借款且IPO审核时尚未归还 [15] - 与关联企业德扬航空工业/江苏润扬/浙江润扬资金往来总额达1.69亿元 相关企业均为亏损状态 [15] - 深交所质疑存在资金体外循环或代承担成本费用的可能性 [16] 保荐机构责任追究 - 中信建投保荐代表人陈强与赵亮因国遥IPO项目被深交所自律处罚 涉及资金流水核查披露瑕疵 [12][16] - 核查未说明资金拆借背景/合同约定/资金去向 且存在借款协议后补或口头约定情形 [16][17] - 2025年以来中信建投共有8名保荐代表人受处罚 近三年累计受惩处人数达31人居券商之首 [22]
12家拟IPO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释放何种信号?
第一财经· 2025-07-06 11:17
IPO市场动态 - 6月A股IPO市场掀起受理潮,一个月受理150单IPO申请,其中6月30日单日受理41单创年内新高 [1] - 7月3日12家拟IPO企业被抽中现场检查,远超2024年全年4家的检查量,其中11家为6月受理企业 [1][2] - 2025年上半年IPO受理量达177单,较2024年全年多100单,沪深交易所分别受理30单和32单 [3] 监管政策导向 - 证监会明确2025年首发企业现场检查/督导覆盖面不低于1/3,预算文件要求检查比例≥25% [3] - 监管层通过高频次现场检查释放信号:注册制是"宽进严管"而非"放水",强调企业需"经得起查" [1][5] - 科创板6月18日改革推出科创成长层,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创业板同步启用第三套标准支持未盈利创新企业 [5] 被抽查企业特征 - 12家被查企业拟上市板块分布:上交所8家(科创板5家+主板3家),深交所4家(主板3家+创业板1家) [2] - 保荐机构集中度显著,中信证券独占3单,中金公司2单,其余7家券商各保荐1单 [2] - 审核状态显示9家处于已受理阶段,3家进入已问询环节 [2] 历史检查结果对比 - 2025年第一批抽查的2家企业(强一半导体、力源海纳)均处于已问询状态 [3] - 2024年三批抽查的4家企业中2家已终止审核,1家长期处于已问询,1家因财报更新中止 [4] 行业影响分析 - 投行人士指出监管逻辑转向"市场化筛选",传统行业财务真实性门槛从严,科技型企业获差异化标准包容但严打数据造假 [5] - 改革重点在于优化制度适配科技企业成长特点,而非单纯追求上市数量,证监会强调严把入口关与逆周期调节 [6] - 高频检查倒逼信息披露质量提升,推动投行从"包装上市"转向"价值发现"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