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 - 4Rα

搜索文档
2025年中国过敏性疾病药物行业系列报告(一):过敏性鼻炎生物制剂进展与医保覆盖
头豹研究院· 2025-09-17 12:59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行业投资评级 [1][3][4] 核心观点 - 中国过敏性疾病药物市场规模从2019年4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81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2.9% 预计2030年达229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9.0% [5] - 生物制剂细分市场增长显著 从2019年1亿美元增至2024年16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124亿美元 [5] - 小分子药物保持稳定增长 从2019年43亿美元增至2024年65亿美元 预计2030年达105亿美元 [5] - IL-4Rα靶点成为研发热点 司普奇拜单抗成为全球首个获批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IL-4Rα生物制剂 [20][22] - 抗IgE抗体药物奥马珠单抗虽未获批单纯过敏性鼻炎适应症 但通过剂型创新和生物仿制药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 [23][26] 行业发展现状 发病机制与治疗模式 - 过敏性鼻炎是由IgE抗体介导的鼻腔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 典型症状包括发作性喷嚏、鼻溢、鼻痒和鼻塞 [6][8] - 治疗采用综合多模式方案 包括病因治疗、对症治疗及支持性措施 [9][11] - 免疫疗法(皮下免疫疗法和舌下免疫疗法)被列为病因治疗的一线临床推荐方案 [10][11] - 对症治疗以药物治疗为核心 分为一线药物和二线药物 结合联合治疗方案及中医药辅助治疗 [10][11] 常用治疗药物 - 一线药物包括鼻用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第二代口服及鼻用抗组胺药(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以及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 [13] - 二线药物包括口服糖皮质激素、肥大细胞膜稳定剂(色甘酸钠)、减充血剂(羟甲唑啉)和抗胆碱能药(异丙托溴铵) [13][15] - 三线药物为生物制剂 以奥马珠单抗为代表 目前主要用于合并严重过敏性哮喘且常规治疗无效的患者 [15] 市场规模 - 中国过敏性鼻炎药物市场规模从2019年422.0亿元增长至2024年462.8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1.9% [16] - 预计2030年达567.7亿元 年复合增长率3.5% [16] - 2024年患者结构:间歇性及轻度持续性AR占52.8% 中重度纯持续性AR占18.5% 中重度持续性AR伴随哮喘占28.6% [19] - 中重度持续性AR伴随哮喘患者用药方案成本更高 在整体市场中占据最大份额 [19] 行业创新药研发进展 IL-4R靶点药物 - 司普奇拜单抗(康诺亚)于2025年2月获NMPA批准用于治疗季节性过敏性鼻炎 成为全球首个获批该适应症的IL-4Rα生物制剂 [20][22] - 全球另有4款抗IL-4R单抗处于临床开发阶段 包括MG-K10(麦济生物)、度普利尤单抗(赛诺菲/再生元)、GR1802(智翔金泰)和TQH2722(正大天晴) [20][22] - IL-4Rα可抑制IL-4和IL-13双信号通路 阻断2型炎症发展 是2型炎症性疾病的有效靶点 [22] 抗IgE抗体药物 - 奥马珠单抗于2003年首次获FDA批准 目前NMPA批准适应症为成人和6岁以上儿童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哮喘 [23] - 2024年奥马珠单抗获FDA批准用于预防食物过敏 [26] - 中国已批准奥马珠单抗生物仿制药:迈博太科CMAB007(2023年5月)和石药集团SYN008(2025年1月) [23] - 天辰生物LP003处于临床研发阶段 适应症为过敏性鼻炎 [24] 行业发展驱动因素 上游技术成熟度 - 氯雷他定原料药获批数量达58个 西替利嗪31个 地氯雷他定24个 显示市场对第二代和第三代抗组胺药原料药的高度重视 [27][29] - 基因工程技术实现度: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79.6% 基因组学研究平台77.9% 基因组测序关键技术45.7% [31] - 本土企业在基因敲除与敲入技术、基因组学研究平台领域技术相对成熟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