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 Finance

搜索文档
GreenX Launches Comprehensive Digital Ecosystem at Kuala Lumpur Summit, Ushering in a New Era of Green Finance
Accessnewswire· 2025-09-23 13:00
KUALA LUMPUR, MY / ACCESS Newswire / September 23, 2025 / Greenpro Capital Corp. (NASDAQ:GRNQ) GreenX, a regulated Shariah-compliant digital asset exchange, officially launched its GreenX Ecosystem at the Green Digital Economy Summit & Ecosystem Strategy Release held at Pullman Hotel Kuala Lumpur. The summit marked a turning point for GreenX as it unveiled a unified ecosystem designed to accelerate RWA tokenization, ESG finance, and on-chain innovation across ASEAN and beyond. ...
四部门详解“十四五”金融答卷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2 15:02
9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金 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局局长朱鹤新介绍"十四五"时 期金融业发展成就,并答记者问。 潘功胜介绍,五年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金融事业取得新的重大成就。金融体制改革全面深化,顶 层设计更加完善,我国金融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种类齐全、竞争充分的金融机构、市 场、产品体系更加健全,金融服务的质量、效率、普惠性大幅提升;重点领域金融风险有序化解,守住了不 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金融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我国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截至今年6月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 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在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基本建成多 渠道、广覆盖、安全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清算网络,移动支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十四五"时期,科技型中 小企业贷款、普惠小微、绿色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 潘功胜表示,总体看,"十四五"期间,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金融 ...
Lerøy Seafood Group ASA: Green Bond Mandate Announcement
Globenewswire· 2025-09-22 12:00
Lerøy Seafood Group ASA, rated BBB+/Stable by Nordic Credit Rating, is contemplating to issue NOK 500 million senior unsecured green bonds, with fixed and/or floating coupon and a tenor of 4 or 7 years, subject to inter alia market conditions. An amount equal to the net proceeds of the contemplated bond issue will be applied to finance or refinance green projects as further defined by the green finance framework. Danske Bank and DNB Carnegie are acting as Joint Lead Managers. For further information, please ...
Hong Kong tops the world as fundraising hub for EVs, green finance, driven by HKEX reforms
Yahoo Finance· 2025-09-10 09:30
香港交易所新能源融资平台地位 - 香港交易所成为全球最大新能源行业融资平台之一 得益于一系列上市改革政策推动香港成为绿色金融中心 [1] - 新能源和电动汽车领域上市公司总市值达8060亿美元 占香港市场总市值13% 过去十年市值增长六倍 [2] 新能源企业上市活动 - 香港交易所活跃上市企业包括电动汽车制造商、供应链企业、储能和氢能公司 [2] - 2023年3月实施第18C章上市规则 放宽绿色能源初创企业融资要求 允许零收入科技公司上市 [3] 近期融资案例 - 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集团启动双重主要上市 计划募集39亿港元(约5亿美元)[4] - 多家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及供应链企业通过香港市场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 [4]
深圳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2万亿
南方都市报· 2025-08-25 23:14
深圳金融业发展历程与地位 -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试验田 诞生全国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 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 第一家证券交易所[1] - 金融业总市值达3.26万亿元 较特区成立初期实现指数级增长[2] - 金融业增加值从2005年305.68亿元跃升至2024年4710.48亿元 占GDP比重15.2% 税收贡献超22%[2] 资本市场与金融科技成就 - 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582家 A股总市值超12万亿元[2] - 金融科技专项排名蝉联全国第一 全球第三 仅次于纽约和伦敦[2] 跨境金融创新与实践 - 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参与企业超1700家 业务规模超1700亿美元[3] - 外综服企业代办跨境电商出口收汇累计服务23.7万家企业 业务规模570.9亿美元[3] - 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办理跨境电商外汇业务服务商户1.4万家 业务规模13.3亿美元[3] - 外贸新业态跨境人民币结算累计金额达1.3万亿元[3] 未来金融创新方向 - 探索建立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市场 推动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等产品创新[3] - 前海试点更高水平跨境金融监管沙盒 为外资机构提供试验窗口[3] - 人工智能 元宇宙等新技术与支付 风控 投顾等场景深度融合[3]
打好国际金融中心“人才牌”,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评选启动媒体评审
国际金融报· 2025-08-21 12:41
评选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评选于8月20日启动媒体评审 50家主流及专业媒体参与投票 [1] - 设立三大奖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年度人物 沪上金融行业领军人物 沪上金融行业创新人物 [1] - 参评者须来自持牌金融机构且全职在上海工作不少于2年 [1] 评选标准与导向 - 强调培育长期耐心资本 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 做好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 [1] - 鼓励展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体现新时代金融人才担当 [1] - 评选标准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求相契合 呼应2024年新修订条例中金融人才环境建设专章要求 [1] 参选人员特征 - 近百名金融英才参选 覆盖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期货/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交易所/金融租赁等传统领域 [1] - 新兴业态代表积极参与 包括绿色金融与金融信息等领域 [1] - 候选人具备国际化背景 含外籍专业人士及具境外工作经验者 深耕一带一路/自贸区金融服务/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1] - 候选人创新实践活跃 重点投入长期资本培育与金融开放实践 [1] 评选机制 - 采用自主报名与推举委员会提名双渠道 [2] - 结合媒体评审/网络投票/专家评审三重机制 [2] - 最终结果将于2025年9月公布 [2]
打好国际金融中心“人才牌” 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吸引近百名金融英才参选
证券时报网· 2025-08-21 07:20
评选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沪上金融家评选于8月20日启动媒体评审环节 吸引近百名金融英才参选 [1][2] - 评选设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年度人物 沪上金融行业领军人物 沪上金融行业创新人物三类奖项 [1] - 参评者须来自持牌金融机构且全职在上海工作满2年 [1] 评选标准与导向 - 主办方鼓励在培育长期耐心资本 做好五篇大文章 推动金融高水平开放等领域有探索的拔尖人才参选 [1] - 强调培育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展示新时代金融人才担当 [1] 参选人员特征 - 候选人覆盖银行 证券 保险 信托 期货 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 交易所 金融租赁等传统领域 [2] - 绿色金融 金融信息等新兴业态代表积极参与 [2] - 外籍金融专业人士及具境外工作经验者占比显著 专注一带一路 自贸区金融服务 跨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2] - 候选人普遍投身长期耐心资本培育 金融高水平开放等前沿实践 [2] 评选机制与影响 - 采用自主报名 推举委员会提名 结合媒体评审 网络投票 专家评审的多元评选机制 [2] - 评选结果将于2025年9月正式公布 [2] - 过往十三届累计评选超过两百位金融人才 显著增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软实力 [2] 政策支持背景 - 2024年新修订的上海市推进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条例增设金融人才环境建设专章 [1] - 政策强调完善市场化金融人才培养集聚 评价激励 服务保障机制 匹配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需求 [1]
绿色信托:规模稳步扩大 品类持续丰富
金融时报· 2025-08-21 01:49
绿色金融发展背景 - 绿色金融成为高质量发展重要引擎 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42.39万亿元 比年初增长14.4% 上半年增加5.35万亿元[1]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年 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明路径[1] 绿色信托整体发展 - 绿色信托存续规模2649.83亿元 2023年新增项目321个同比增长10.31% 新增规模1737.88亿元[2] - 形成绿色信贷/绿色资产证券化/绿色股权投资/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多领域产品矩阵[2] - 绿色信贷规模607.17亿元占比36.09% 绿色股权投资规模91.29亿元占比5.43%[2] - 资金投向覆盖清洁能源开发/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生态环境治理/绿色交通建设等关键领域[2] 绿色信托实践案例 - 山东国信设立"兴聊3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融资规模4360万元 支持聊城市清洁能源供热项目[3] - 该公司绿色信托存续规模52.4亿元 较年初增长85.1%[3] - 外贸信托推出"光能系列服务信托" 整合12省97市5万多户农村屋顶电站 撬动资金46亿元[4] - 实现年均减排二氧化碳163万吨 农户年均增收超3000元 部分偏远地区收入增幅达40%[5] 政策与战略支持 - 金融监管总局与央行联合印发《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信托机构积极发展绿色信托[7] - 中国信托业协会发布《绿色信托指引》引导信托公司发展绿色信托[7] - 信托公司将ESG理念纳入战略规划 设立绿色金融办公室/推进小组等专门机构[7] - 组建金融/环保/新能源等领域复合型人才团队 提升绿色项目研判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7] 行业发展前景 - 中国绿色信贷规模全球第一 绿色债券/绿色保险市场规模居全球前列[6] - 2030年碳达峰目标资金需求超25万亿元 绿色金融发展空间广阔[6] - 绿色信托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是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7]
风从海上来——这十年,我们在一起
新华网· 2025-08-12 06:18
项目规模与运营 - 海上风电场拥有53台风电机组正在运营[1] - 每年可提供清洁电力10亿千瓦时[1] - 年节约标准煤耗30万吨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8万吨[1] 基础设施与技术 - 揭阳海上风电集控中心作为整个海上风电场的核心控制系统[1] - 海上风力资源较陆地更为丰富因无山丘和建筑遮挡[1] - 通过海上风电机组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实现能源转换[1] 环保效益与社会价值 - 项目将海风转化为电力照亮千家万户实现能源利用[1] - 提供取之不竭的清洁能源支持可持续发展[1] - 绿色金融力量支撑海上风电工程建设与环保事业[1]
天津金租资产突破九千亿!监管局半年报: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1 05:57
行业整体表现 - 天津地区生产总值8706.6亿元 同比增长5.3% 金融业增加值1360.18亿元 同比增长4.5% 占GDP比重15.6% [2] - 银行业总资产7.07万亿元 同比增长6.35% 总负债6.73万亿元 同比增长6.32% 存款规模4.86万亿元 同比增长8.54% 贷款余额4.97万亿元 同比增长3.28% [2] - 保险业总资产2583.4亿元 同比增长13.0% 总负债2406.54亿元 同比增长12.7% [2] 金融租赁业务 - 辖内金租公司资产总额9260.89亿元 较年初增长269.12亿元 增幅3% 规模稳居全国前列 [1][2] - 租赁资产总额7716.18亿元 较年初增加108.56亿元 增长4.42% 业务拓展势头强劲 [2] 风险控制能力 - 银行业净息差1.48% 较上季度增长0.02个百分点 扭转2022年一季度以来持续下行趋势 [3] - 不良贷款563.01亿元 同比减少33.53亿元 不良贷款率1.13% 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创近三年新低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32个百分点 [3] - 资产减值损失准备金额1546.01亿元 同比增加29.33亿元 拨备覆盖率238.4% 同比提升12.1个百分点 高于全国8.1个百分点 [3] 绿色金融发展 - 绿色信贷余额8517.65亿元 当年新增1084.37亿元 较年初增长14.59% 占贷款余额比重17.15% 近三年年均增速17.29% [4] - 保险机构为环境污染防治提供保险保障7.05亿元 聚焦重金属污染和石化等高环境风险企业 [4] - 绿色租赁业务余额1607.23亿元 重点支持清洁能源、绿色公共交通和节能环保产业 [4] 创新实践案例 - 兴业金融租赁提供1.8亿元"直租+回租"资金支持 以7500吨碳排放权作为质押物盘活企业碳资产 [5] - 通过中登网完成碳排放权质押登记 创新解决企业融资压力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