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Federal Reserve Policy
icon
搜索文档
International Investor Mindset Could Limit US Gains: RBC
Yahoo Finance· 2025-09-24 08:30
Lori Calvasina, head of US equity strategy at RBC Capital Markets, discusses the outlook for equity markets, the US economy and Federal Reserve policy. Speaking on Bloomberg Television, she also talks about the differences in portfolio strategies between US and non-US investors. ...
Powell Sees 'Challenging Situation' for Fed Amid Dual Threats
Youtube· 2025-09-23 17:17
通胀风险与政策平衡 - 短期通胀风险偏向上行而就业风险偏向下行 存在双向风险且无零风险路径[1] - 过度激进宽松可能导致通胀目标未完成 后续需逆转政策以恢复2%通胀目标[1] - 政策限制性维持过久可能造成劳动力市场不必要疲软 影响就业目标实现[1] 货币政策调整与立场 - 基于就业下行风险增加及目标实现风险平衡 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至4%-4.25%[2] - 当前政策立场仍保持适度限制性 为应对潜在经济变化提供灵活定位[3] - 政策路径非预设 将根据数据表现、前景演变及风险平衡动态调整[3] 政策目标与影响 - 政策框架持续致力于支持最大就业及维持2%通胀目标[4] - 政策行动对全美社区、家庭及企业产生广泛影响[4]
UBS CEO Says Tariff Impact on Inflation, Fed Still Unclear
Yahoo Finance· 2025-09-11 01:12
Sergio Ermotti UBS Group AG Chief Executive Officer Sergio Ermotti said the impact of global tariffs on the US economy and inflation remain unclear, making it harder to predict the outlook for Federal Reserve policy. “In the US, we still believe that growth will be there but the inflation question and how it plays out into the central bank’s policies remains open,” Ermotti said in a Bloomberg Television interview in Hong Kong on Thursday. Most Read from Bloomberg While a reduction to interest rates by ...
Analyst Days and Shareholder Meetings Add To Macro Backdrop
See It Market· 2025-09-10 15:52
Uber, Visa, Apple, and Nike host company events this week ahead of August inflation dataCrowdStrike, Wynn Resorts, Alibaba, and FedEx hold meetings after the Fed’s interest rate decisionInvestors can connect the macro and micro dots to prep for a busy Q4We are in a busy stretch on both the economic and corporate calendars. Last week, we highlighted the major conferences that could draw volatility at the industry level.Today, let’s zoom in on a handful of companies hosting Analyst Days and Shareholder Meet ...
美国经济展望:增长同步放缓,通胀回落,金融风险管控下的利率下调-US Economics Outlook_ Slow Growth, Firm Infl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Rate Cuts
2025-09-07 16:19
美国经济展望:关键要点总结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该纪要由摩根士丹利美国经济团队撰写 专注于美国宏观经济展望 不涉及特定上市公司[2] * 分析涵盖广泛行业 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农业、零售贸易、金融保险、房地产、医疗保健等[33] 核心经济观点与论据 经济增长与前景 * 预计2025年实际GDP增长放缓至1.1% 2026年增长1.3% 避免衰退但增长疲软[5][6] * 关税和移民政策的拖累超过财政和放松监管带来的任何提振[7] * 消费支出增长显著放缓 预计2025年个人消费支出仅增长0.7% 2026年增长0.7%[5] * 非住宅固定投资2025年预计增长4.5% 但结构投资下降2.2% 设备投资增长8.6%[5] * 住宅投资2025年预计下降2.1% 2026年增长2.6%[5] 通胀前景 * 通胀居高不下 2025年PCE通胀预计为3.0% 核心PCE通胀为3.2%[5] * 2026年PCE通胀预计为2.3% 核心PCE通胀为2.4% 仍高于美联储目标[5][6] * 关税导致通胀脱轨 有效关税率估计为16-17%[10][12] * 企业预计将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转嫁率各不相同[23][24] 劳动力市场 * 出现双速劳动力市场:限制性移民政策减缓劳动力增长 导致就业减少和低失业率并存[6] * 失业率预计从2024年的4.1%升至2025年的4.4%和2026年的4.8%[5] * 非农就业月均增长从2024年的168,000人放缓至2025年的70,000人和2026年的60,000人[5] * 净移民可能从2022-2024年的每年300万人放缓至2025年的30万人和2026年的20万人[26] * 劳动力参与率下降0.4个百分点 主要受外国出生工人参与率下降影响[130] 货币政策 * 美联储采取风险管理方式 预计2025年9月开始降息 然后按季度降息路径进行[6][48] * 联邦基金目标利率预计从2024年的4.375%降至2025年的3.875%和2026年的2.875%[5] * 美联储对通胀和失业率风险的看法更加平衡 对关税通胀暂时性的信心增强[51] 财政政策影响 * 《一个美丽大法案法案》将在十年内减少赤字5080亿美元 但2026年因前期减税和后期支出削减而增加赤字[35] * 财政乘数不利 预计2026年对GDP增长的提振约为0.4个百分点[37] * 税收削减集中在前期 大多数新减税措施(如小费和加班税收抵免)在2028年后到期[41] * 支出削减集中在后期 医疗补助削减对低收入消费者负面影响最大[44] 其他重要内容 行业影响与暴露度 * 建筑业和农业是移民减少暴露度最高的行业 外国出生工人占比分别为20%和18%[33] * 制造业外国出生工人占比15% 也受到较大影响[33] * 低收入群体更易受关税和财政政策影响 因其消费组合中高关税类别占比较高[78][80] 贸易与供应链动态 * 进口前期激增扭曲了GDP数据 预计贸易将在下半年对增长略有贡献[65] * 来自中国的进口份额下降 引发对贸易改道避关税的担忧[68][69] * 集装箱运量波动 第一季度进口激增[68] 消费者状况 * 消费者资产负债表不过度杠杆化 消费与财富影响目标基本一致[82] * 某些消费者群体压力加大 消费贷款拖欠率上升[85] * 低收入群体实际经历的通胀水平更高 当通胀超过2%目标时 第二收入五分位与最高收入五分位之间的通胀差异可达60-80个基点[79] 投资趋势 * 人工智能支出预计保持强劲 今年和明年都将保持稳健[94] * 制造业产出疲软 制造业PMI显示物价支付加速[97] * 资本品订单和出货量在2023年和2024年疲软后开始回升[90] 住房市场 * 负担能力仍然面临挑战 尽管库存增加[102] * 房屋价格增长放缓至2%年增长率[102] * 抵押贷款收益率已经反映了显著的美联储宽松政策[105] 全球背景与安全资产 * 从二战后世界秩序和全球化向多极世界转变[14][15] * 安全资产从短缺转向过剩 主要由国债、美国机构债和GSE债务增长驱动[143] * 美国净国际投资头寸为-26万亿美元 外国人持有约62万亿美元美元资产[149] 潜在增长与中性利率 * 潜在增长估计从2022-23年的2.5-2.7%降至目前的2.1% 预计2026年降至1.5%[158] * 较慢的潜在增长可能意味着较低的中性利率[158] 替代情景 * 需求上行情景(20%概率):财政法案激发动物精神 增长高于典型模型预测[161][162] * 轻度衰退情景(30%概率):有效关税率升至约23% 达到"突然停止"水平 间接效应导致轻度衰退[163]
美国经济展望:缓慢增长、顽固通胀与风险管理型降息-US Economics Outlook Slow Growth, Firm Inflation, and Risk Management Rate Cuts
2025-09-04 01:53
**美国经济展望关键要点总结** **行业与公司** * 纪要涉及美国宏观经济整体展望 由摩根士丹利研究团队提供[1][2][3] **核心经济预测** * 预计2025年实际GDP增长放缓至1 1% 2026年增长1 3%[5][6] * 预计2025年PCE通胀率为3 0% 核心PCE通胀率为3 2% 2026年分别降至2 3%和2 4%[5][6] * 预计美联储将在2025年9月开始降息 以每季度25个基点的路径进行 到2026年底目标区间降至2 75-3 0%[6][49][50] * 预计失业率将从2025年的4 4%升至2026年的4 8% 非农就业月均增长将从2024年的16 8万人放缓至2025年的7万人和2026年的6万人[5][6][129] **关税影响** * 美国有效关税率估计目前约为16% 预计今明两年将维持在这一水平附近[10][12][20] * 关税是一种累退的消费税 对低收入消费者的伤害更大 企业调查显示预计将把关税成本转嫁给消费者[6][23][79] * 关税收入已大幅增加 预计将继续上升 大部分关税在每月22日至25日征收[17][18] * 预计关税对核心商品价格的影响最大 直接和间接效应可能导致价格水平上移[120][123][124] **移民政策影响** * 预计净移民人数将从2022-2024年的每年300万人骤降至2025年的30万人和2026年的20万人 下行风险较大[26][27] * 移民减少导致劳动力增长放缓 预计潜在GDP增长率将从2022-23年的2 5-2 7%降至目前的2 1% 并进一步降至2026年的1 5%[29][31][161] * 建筑业和农业是移民劳动力暴露度最高的行业 外国出生劳动力占其总劳动力的比例分别为20%和18%[32][33] * 劳动力参与率在过去四个月下降了0 4个百分点 部分原因是更严格的移民政策产生了寒蝉效应[132] **财政政策分析** * 《一个美丽大法案》将在十年内减少5080亿美元赤字 但通过前置减税和后置支出削减 会在2026年增加赤字[35][41][44] * 评估该法案的财政乘数不利 预计对2026年GDP增长的提振约为0 4个百分点 财政政策从2029年开始拖累经济活动[37][39] * 减税措施是前置的 大部分新减税政策(如小费和加班费的税收抵免)在2028年后到期[41][42] * 支出削减是后置的 其中最大的是医疗补助的削减 这将最 negatively 影响低收入消费者[44][45][46] **消费趋势** * 预计实际收入增长将因关税导致的通胀加速和移民减少导致的劳动收入放缓而放缓[72] * 商品支出相比服务支出将出现更显著的放缓 因为商品价格承受了高关税转嫁的主要冲击[72][74] * 汽车支出在关税生效前出现激增 7月份汽车支出占个人支出增长的一半[76][77] * 消费者资产负债表整体并未过度杠杆化 消费与其财富影响下的目标基本一致 高财富应支持高收入群体[83][84] * 消费者贷款拖欠率正在上升 低收入和中等收入消费者今年可能受到关税和财政政策的更大负面影响[86][87] **投资动态** * 非住宅固定投资在2025年预计增长4 5% 其中设备投资预计增长8 6%[5][91] * 今年设备和知识产权产品投资强劲 部分可能是前置行为 前置结束应会导致企业支出暂时疲软[91][92] * AI相关支出(数据中心、电力结构、IT设备)预计今年和明年将保持强劲[95][96] * 制造业产出因COVID后的过剩和现在的关税而一直疲软 制造业PMI也指向投入价格加速上涨[99][100][102] **房地产市场** * 负担能力仍然面临挑战 尽管库存增加 房价年增长率已放缓至2%[104][105] * 住宅投资预计在2025年下降2 1% 预计在2026年下半年随着利率降低 活动会有所回升[5][107][109] **通胀前景** * 预计 headline 和 core PCE通胀将继续加速 高同比通胀率将持续到2025年底 季度年化变化率在第三季度达到峰值[116][117] * 对于核心服务 预计反通胀将是渐进的 关税转嫁将使服务通胀在预测期内保持在高于2%的水平[120][121] * BLS今年关闭了三个地点的数据收集 并暂停了剩余区域15%样本的数据收集 更多价格被估算 这可能会增加未来CPI数据的波动性 但不会引入系统性偏差[126][127][128] **劳动力市场** * 就业增长已从去年的速度放缓 但随着移民减少降低了收支平衡点 失业率仍然较低[129][130] * 劳动力需求已放缓 但失业率仍处于低位 预计招聘将继续放缓 失业率今年将小幅升至4 4% 明年进一步升至4 8%[129][130] * 生产和非管理岗位员工的劳动收入增长虽放缓 但仍继续超过通胀[135][136] * 私营非农就业人数的已实现波动性对劳动力市场收入波动性的贡献是平均时薪的两倍多 这意味着就业增长放缓应会抑制总体工资增长[139][141] **国际投资头寸与安全资产** * 贸易失衡和估值效应已将美国国际投资头寸推至-26万亿美元[152][153] * 历史上 美国的外国投资集中在股权上 而外国对美国资产的持有曾集中在低收益债务工具上 但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估值效应在美国外部调整中占更大份额[155][156][158][159] * 安全资产供应激增 主要由国债、美国机构债和GSE债务增长推动 而国际储备占全球GDP的比重持续下降 增加了私人持有的份额[146][147] * 除美国国债外 AAA/Aaa评级的全球债券稀缺 而符合指数条件的美国国债继续增长[149][150] **替代情景** * 需求上行情景(20%概率):财政法案激发企业动物精神 增长动力大于模型暗示 2026年GDP增长加速至2 1-2 3% 通胀保持高位 美联储降息更少或更谨慎[164][165] * 轻度衰退情景(30%概率):有效关税率升至约23% 达到“突然停止”水平 间接效应和负财富效应导致轻度衰退 始于第四季度 2025年GDP下降0 3% 美联储降息更多[166][167]
Core Inflation Hits 2.9% in July as Forecasted, Reinforcing Fed's Cautious Tone
FX Empire· 2025-08-29 12:47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本为网站免责声明,不包含任何关于具体公司或行业的新闻、事件或财务信息。因此,无法按照要求总结出核心观点或相关目录要点。
A Terrific 12.2% Monthly Dividend From US Treasuries
Forbes· 2025-08-21 13:55
美国国债市场动态 - 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达36万亿美元 但存在信用风险导致投资者要求更高收益率补偿[3][4]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前为4.3% 在自由市场环境下可能达到5%或更高[5] - 财政部通过发行短期债务(占比从15%升至80%)控制长期债券供应 从而抑制长期收益率[7][8] 收益率曲线调控策略 - 财政部优先发行短期债券(占比达75%-80%)而非长期债券 减少长期债券供应[7][8] - 这种"安静量化宽松"策略使长期收益率比正常水平低约0.5%[7] - 当前政策旨在为10年期收益率设置上限 控制联邦债务利息支出[9] 长期债券基金表现 - iShares 20+年国债ETF(TLT)当前收益率为4.6% 受长期债券供应限制支撑[9] - 美联储降息可能推高长期收益率 去年9月降息后10年期收益率从3.6%升至4.8%(33%涨幅)[10] - 通胀预期上升会导致长期债券收益率上涨 因长期债券对通胀更敏感[10] 增强收益ETF策略 - iShares 20+年国债BuyWrite策略ETF(TLTW)通过持有TLT并出售备兑认购期权增强收益[12] - TLTW提供12.2%的年化收益率 按月派息 相比TLT的4.6%收益率显著提升[12][13] - 该策略每月可获得最高2%的潜在升值收益 同时赚取期权溢价收入[13]
When will mortgage rates go down to 4%?
Yahoo Finance· 2025-04-24 20:30
While interest rates might not fall all the way to 3% again, what about 4%? Even before the COVID-19 pandemic, rates lingered at or below 4%. Currently, rates are hovering in the low-to-mid-6% range. And while you should consider many factors when considering whether to buy a house — such as the costs of monthly payments and home maintenance projects — securing a low mortgage interest rate can lead to significant savings. Read more: The best mortgage lenders right now Will mortgage rates go back down t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