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CP营业
icon
搜索文档
线下追剧团,怎么就成了“婚闹现场”?
36氪· 2025-08-04 23:34
行业趋势分析 - 线下追剧团已从"宣发加成"升级为"必做选项",重要性不亚于剧集本身,行业进入"线下比线上更卷"的新格局 [7] - 线下活动通过"现场互动+情绪刺激+内容制造"三位一体模式,成为当前最具增量价值的剧宣手段 [5] - 营销模式高度成熟,各大剧方争相投入,艺人团队配合度持续提升,推动行业整体升级 [7] 营销效果数据 - 《莲花楼》追剧团活动通过主演合体互动、兑现flag承诺,官方混剪视频叠加粉丝二创,直接冲上热搜前三 [9] - 《长月烬明》追剧团产出超100条短视频,11条高赞视频点赞量超50万,主话题24小时净增5亿播放量 [13] - 《深情眼》追剧团通过婚纱、喜帖等婚礼式包装,配合亲吻戏复刻,实现微博霸屏和抖音热榜冲击 [17] 内容形态异化 - 活动内容从剧情讨论全面转向CP营业,剧中未成型的CP关系在线下被提前拉满 [14] - "贴贴"成为标配互动,进阶到深情对唱、公主抱转圈、亲额头等大尺度动作 [23] - 《韶华若锦》追剧团要求男主当众挑逗女主,《白月梵星》安排贴脸闻气息等暧昧桥段 [18] 市场反馈矛盾 - 短期热度与长期口碑分化:多部剧集因线下活动爆火,但开播后被指"糖感虚假""剧里无火花" [19] - 《樱桃琥珀》播前CP互动预热效果极佳,但剧集正式上线后观众反馈"火花全无""感情线尴尬" [25] - 观众逆反情绪加剧,小红书等平台出现大量对"婚闹式"追剧团的批评声浪 [1][17] 行业深层影响 - 观众观剧方式被重塑:从关注角色弧光转向聚焦亲密镜头和营业还原度 [21] - 演员陷入"营业悖论":不营业被批冷漠,营业不够甜被指敷衍,过甜又被质疑假戏真做 [23] - 营销进入"无糖即死"困局:甜度要求从眼神杀升级到复刻吻戏、婚礼现场等,审美疲劳风险加剧 [24] 商业模式反思 - 有效剧宣应引导观众关注角色成长与故事结构,而非仅堆叠甜渣 [27] - 真正建立口碑的剧集依赖逻辑严密、情感真挚的内容,非短暂的热度泡沫 [27] - 当前模式虽带来流量爆发,但可能伤害观众信任感并反噬剧集口碑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