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造假索赔
icon
搜索文档
帽子被污损、水果变发霉……AI伪造图竟成骗取退款“神器”?
齐鲁晚报· 2025-09-11 14:27
AI滥用现象 - 消费者使用AI工具生成伪图以虚假质量问题为由申请退款 形成"造假式索赔"现象[1][3] - 生成图片包括伪造污渍 破损 霉变等瑕疵 部分图片甚至保留AI水印或存在明显痕迹[1][3] - 记者实测显示AI生成伪图成功率较高 商家通常直接提供3-5元补偿或退换货方案[3][6][9] 受影响商家特征 - 中小商家为主要受害群体 集中于小额生活用品和生鲜食品类别[10] - 单笔金额较低 尚未形成大规模立案 多处于咨询讨论阶段[10] - 平台售后政策调整后 "仅退款"需协商一致 但商家对低价商品仍倾向于直接补偿[10] 行为主体与性质 - "羊毛党"和职业打假索赔群体中的入门级"小白"为主要实施者[11] - 要求惩罚性赔偿如"退一赔三""最低五百"等可能涉嫌诈骗罪或敲诈勒索罪[11] - 该行为缺乏法理与技术长期支撑 缺乏持续动力 预计将快速得到遏制[11][12] 行业监管进展 -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标识办法》9月1日正式实施 要求AI生成内容必须主动声明和标识[15] - 服务提供商未履行标识义务可能面临关闭网站 吊销执照 罚款等严重后果[15] - 普通用户AI滥用将采取下架 限流 封禁等措施 侵权需承担民事责任[15] 其他AI滥用场景 - 商家使用AI生成过度美化的商品宣传图 尤其集中在农产品和服装等非标品领域[12][13] - 知名品牌良品铺子因错误使用AI生成的花生宣传图引发争议[13] - 电商平台出现AI模特图片存在肢体比例失调 关节错位等明显缺陷[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