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认知力
icon
搜索文档
AI时代,领导者的“必修课”来了
混沌学园· 2025-05-23 12:55
AI时代企业领导力挑战 - AI时代企业最大危机在于领导者用工业思维驾驭AI革命而非工具使用问题[2] - 五大典型问题包括:AI应用方向迷茫、降本效果差距达30%、误将AI作为基础员工工具、业务场景结合困难、技术业务团队沟通障碍[3] AI领导力课程核心框架 - 课程构建AI领导力模型包含认知力、业务力、组织力三大维度[2] - 重点解决AI时代全局观建立、与传统领导力差异识别、数字化转型底层规律等本质问题[4] - 提供"黄金三角"组织架构方案(一号位+AI产品经理+业务骨干)及3个月AI协作改造案例[4] 课程差异化价值 - 讲师为混沌学园合伙人张雷,主导开发商业垂类大模型HDDI并验证方法论[5] - 案例库覆盖20+行业,已有1000家企业加入AI创新院项目[5] - 提供战略-执行全链条工具,现场使用混沌AI工具输出业务改造方案[5] 目标受众定位 - 面向年营收5000万以上企业创始人/CEO及数字化转型分管高管[6] - 适合寻求核心竞争力构建而非跟风式AI应用的决策者[6] - 课程定位为"AI时代必修课",强调化解焦虑而非制造焦虑[7] 课程实施细节 - 线下授课时间为2025年5月26日14:00-16:30[5] - 地点设在北京西环广场T1座1996演播厅[5] - 内容聚焦用户需求把握、核心能力聚焦及AI产品打造方法论[4]
一定要把AI当回事
混沌学园· 2025-05-16 10:47
AI创新者的进化方向 - AI创新者不会被AI替代 而是为AI创造岗位的人 他们善于利用AI完成目标并创造价值 成为"机上人" [6] - AI创新者的核心是定义价值 而非提升工作技能 需要选择、判断和整合能力来连接AI生产力与商业价值 [9] - AI在各领域超越人类是必然 但关键在于定义"好"的标准 通过明确目标让AI创造商业价值 [8] AI应用的关键要素 - 下一阶段AI应用需聚焦需求、效果和质量 而非算力、算法和数据 [12] - 找准有需求的场景是第一步分水岭 需求不明确则技术再强也无济于事 [13] - 质量是未来核心竞争力 稳定高质量输出才能建立用户认知和竞争壁垒 [15] - 壁垒是别人做不到的事 护城河是难以复制的竞争优势 需对行业有深刻认知 [16] AI创新者的能力体系 - 需具备四种能力:AI领导力、认知力、业务力和组织力 [21] - AI认知力是从0到1的关键 决定公司能否开启AI之旅 [22] - AI业务力是将AI融入产品服务的能力 组织力解决团队协作和授权问题 [23] - 领导力是先人一步的关键 需带领团队定义"好"的标准并成长 [23] AI时代职业发展层级 - L1(AI主管):用工具提升个人效率 不涉及公司整体AI化 [26] - L2(AI管理者):应用于内部职能提升团队效率 未触及企业竞争力 [26] - L3(AI一号位):对外产品服务AI化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壁垒 [27] - L4(AI生态):构建行业级AI协作生态 大厂主要处于此层次 [26] - 从L2到L3是分水岭 决定是管理者还是拥有者 需突破信心障碍 [28] AI的商业本质与进化 - AI本质是具有生物特质的"硅基生命" 基于进化论而非工具化思维 [33] - AI提供个性化服务而非标准化生产 制造业标准化场景不适用 [35] - 服务平权是重要方向 如自动驾驶让普通人享受司机服务 [35] - AI发展将经历教育阶段 分为强推理和通才两个方向 [43] - 未来需为AI创造岗位 市场机会包括工具开发和工作设计 [45]
大华股份软件研发部副总裁周淼:AI技术正驱动企业数字化全面升级 | 2025 AI Partner大会
36氪· 2025-04-23 10:03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被视为AI应用爆发的元年 全球AI竞赛进入"中国时刻" 技术变革正在改写产业格局 行业核心命题是如何跨越AI技术到规模化应用的鸿沟并寻找下一个颠覆性AI超级应用 [1] - 大华股份通过星汉大模型在AI Agent行业化落地方面进行探索 提出认知力与智能体是两个关键条件 并开发了三大模型系列和四级智能体能力层级 [3][4][5] AI产业发展现状 - 全球AI产业规模正以惊人速度逐年攀升 发展轨迹与智能手机进化相似 但AI领域的"iPhone 4时刻"尚未到来 因为认知力与智能体两个关键条件尚未成熟 [3] - AI认知力代表对复杂场景和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 进化方向是从精准识别走向准确理解 从特定场景应用迈向通用化能力 从静态图像分析升级为动态行为洞察 [4] 大华星汉大模型技术体系 - V系列视觉大模型擅长超小目标检测和复杂场景识别 能在海量视觉数据中捕捉关键信息 [4] - M系列多模态大模型将视觉与语言深度融合 支持图文互译 连续行为分析并能自动生成通用算法 [4] - L系列语言大模型通过语义理解能力实现工作流调度和任务协同 高效处理自然语言指令 [4] 行业智能体能力分级 - L1智能问答完成碎片化信息整理 最终由人工整合任务 [5] - L2能力增强在工作流程关键环节嵌入AI工具显著提升效率 [5] - L3业务助手实现人与机器紧密协作 具备跨系统操作能力并实现部分业务闭环 [5] - L4自主智能体可自主拆解目标 选择工具 监控进度并独立完成复杂任务 [5] 行业应用案例 - 园区管理平台中智能体通过自然语言提问自动生成报表并提供决策建议 如快速定位夜间忘关电源房间为节能减排提供精准依据 [6] - 能源行业井下作业监管智能体检测工人靠近危险设备时立即发出警示并通过广播系统要求撤离 事件结束后自动生成日志报表 [6] - 城市应急指挥调度中智能体在火灾发生时调取周边监控 联动应急人员单兵设备分配救援任务 通过融合通信系统发起音视频会商并启动应急预案 [6]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 不同行业场景业务逻辑差异巨大 单一算法难以覆盖所有需求 [7] - 研发工作流引擎将能力拆解为原子化模块 提供实时调试 灵活编排和流程回溯功能 使智能体遇到新场景时可快速调用引擎动态组合算法和工作流 [7] 未来发展方向 - 随着AI技术向L4自主智能体阶段迈进 需要重新审视IT架构设计逻辑 考虑以AI为主体构建信息化系统 [7] - 未来工厂和园区将拥有专属"智能大脑" 需要更多思考AI需求以及如何让AI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核心力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