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算法修图
icon
搜索文档
“经济上行的美”,是真繁荣还是怀旧幻象?
虎嗅APP· 2025-08-18 09:47
女装市场趋势与消费者行为 - 女装市场呈现分裂景象 蕾丝荷叶边等柔美元素与强调理性极简的"高智感"风格并存[4] - "高智感"风格要求穿着者身形削瘦 神情疏离 具有超模脸特征 实则设立新的审美门槛[4] - 内衣市场重点推广"无痕"概念 使用"动态追踪无痕""no-W""特调粉底液真隐形"等技术性消费语言[4] - 市场推出针对性商品 包括遮挡三角区的安全裤和内嵌护垫的瑜伽健身专用内裤 以"修正"被视为问题的身体特征[4] 身体规训与审美标准 - 使用"骆驼趾""鲍鱼线"等羞辱性词汇将女性身体自然轮廓妖魔化 定义为不雅与尴尬[5] - 这些词汇的可见性往往通过低位镜头偷拍或狗仔视角蓄意凝视制造 而非日常自然观察[5] - 女性不断被推向经过压缩与修饰的"标准身体"想象 从紧身裤下的尴尬线到脸部平整度 每处不完美都被视为需要处理的问题[5] - 美颜算法成为手机厂商宣传重点 "拍不出废片"成为默认设置 技术滤镜与固有审美规训交织[28] 服装符号功能与社会表达 - 服装意义发生根本转变 符号功能被空前放大 穿什么 不穿什么 如何搭配成为划分立场 宣告身份甚至道德判断的视觉宣言[6] - MAGA棒球帽成为符号战争极端象征 红底白字设计高效传递政治主张 标榜男性气概 拒绝多元文化并排斥女性气质[7] - 国内兴起"上班恶心穿搭" 美国流行"普通硬核风" 优衣库式穿搭被视为对成年生活保障缺失的补偿[19] - 这种穿衣表达反映对世界的看淡 普通服饰作为未被时尚大资本触碰的物品 象征开放心态和希望与他人友好相处的穿衣方式[19] 社交媒体与自我认同 - 社交媒体拓宽自我表达边界 穿什么内衣 用什么洗护用品 健身计划 家居植物等私密细节都成为公开信息并被赋予政治意味[22] - 用户生成内容成为新型生产资料 生活细节成为工厂棉花原料 商家迅速商业化热门话题[24] - 社交媒体在名人与普通人之间营造虚假相似性 制造"距离人人平等只有一步之遥"的伪民主幻象[25] - 网红将"女性友谊"打造成营销策略 通过"宝宝们"等亲密称呼建立虚假亲密关系 实则进行销售转化[25] 时尚产业供应链现状 - 快时尚行业依赖劳动密集型制造业 品牌通过层层外包将生产转移到柬埔寨等发展中国家获取低廉劳动力[31] - 广州市海珠区康乐村曾聚集5200多家小型制衣厂 10万人口中大部分为湖北等地女性外来务工人员[31] - 制衣女工每天工作时间超过12小时甚至达15小时以上 劳动价值按元和角计算 如缝制珠扣每件仅获0.5元报酬[31] - 全球快时尚劳动力80%为18-34岁年轻女性 但国内年轻女性更倾向选择美容美甲等行业而非进厂工作[32] 服装产业经营困境 - 工厂陷入生产与不生产两难困境 机器不响固定成本流失 机器响起来也面临亏损[33] - 工人月收入5000-8000元且近两年未涨 沿海地区才可能达到8000元 收入稳定性下降[34] - 仿版和抄款成为行业最狠商战 原创设计刚推出即被低价抄袭 甚至使用AI换脸替换模特照片[35] - 电商平台价格战导致行业恶性循环 高品质产品利润微薄而低品质产品通过高退货率反而获利更多[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