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3D打印高速化
icon
搜索文档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潮阔的 3D 打印突围|最前线
36氪· 2025-09-28 04:42
作者 | 吴华秀 编辑 | 袁斯来 十年前,3D 打印机还只是极客卧室里的实验设备。速度慢、精度有限,更多是一种"新奇玩具",难以 承担生产任务。彼时行业由欧美厂商主导,追溯到Stratasys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 FDM 成型方法并长 期依靠专利壁垒,垄断设备市场。直到 2008 年前后专利到期,中国厂商才凭借供应链优势进入市场。 当时的产品往往以套件形式销售,售价两三百美元,靠亚马逊、速卖通走向全球,却需要用户花上几十 个小时拼装,效率依旧停留在每秒 50 毫米的"绿皮火车"产品阶段。 "3D 打印行业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完成各种模型打印,而在于成型速度能不能快到进入生 产。"申康向36氪总结。他认为,过去十年行业经历的"绿皮火车"阶段,产品在教育和爱好者市场扩 散,却迟迟没有跨过生产力门槛。"如果一台机器一天只能打几个零件,那它注定是玩具,不是工具。" 2015 年,申康从阿里离职,创立了潮阔。他的判断是,一个新兴行业只要问题足够多、增速足够快, 就必然有突破口。起初,潮阔和多数厂商一样依靠低价套件出货,在2017 年"双十一",单日卖出上千 台,实现了短期盈利。但就在行业红利正盛时,他却砍掉了最 ...
从「绿皮火车」到「高铁」:潮阔的3D打印突围|最前线
36氪· 2025-09-25 23:55
以下文章来源于硬氪 ,作者吴华秀 硬氪 . 专注全球化、硬科技报道。36kr旗下官方账号。 一家在高速赛道上孤注一掷的3D打印公司。 文 | 吴华秀 编辑 | 袁斯来 来源| 硬氪(ID:south_36kr) 封面来源 | 企业官网 十年前,3D打印机还只是极客卧室里的实验设备。速度慢、精度有限,更多是一种"新奇玩具",难以承担生产任务。彼时行业由欧美厂商主导,追溯到 Stratasys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FDM成型方法并长期依靠专利壁垒,垄断设备市场。直到2008年前后专利到期,中国厂商才凭借供应链优势进入市场。当 时的产品往往以套件形式销售,售价两三百美元,靠亚马逊、速卖通走向全球,却需要用户花上几十个小时拼装,效率依旧停留在每秒50毫米的"绿皮火 车"产品阶段。 "3D打印行业真正的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完成各种模型打印,而在于成型速度能不能快到进入生产。"申康向36氪总结。他认为,过去十年行业经历的"绿 皮火车"阶段,产品在教育和爱好者市场扩散,却迟迟没有跨过生产力门槛。"如果一台机器一天只能打几个零件,那它注定是玩具,不是工具。" 2015年,申康从阿里离职,创立了潮阔。他的判断是,一个新兴行业只要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