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体系
icon
搜索文档
专家热议区域协调发展:推进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新华财经· 2025-08-01 13:01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核心观点 - 我国正在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优势互补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推动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建议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体系,在"十五五"期间促进区域战略融合发展 [1] 区域协调发展三大目标 - 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的三大目标包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大体相当,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人民生活等多个维度缩小区域差距 [2] -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均等化能够以公平促进效率,推动人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升边疆和内地劳动生产率及经济活动强度 [2] - 区域协调发展需将区域和人高度融合,通过提升人均收入、预期寿命和教育年限等指标实现人的发展与区域协调结合 [2] - 各地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方面加强合作,能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促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顺畅流动,实现资源要素优化配置 [2]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体系 - 我国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源,2024年三地经济体量占全国的40%以上 [3] - 应构建多层次多类型的动力源体系,包括国家层面、省域层面、市域层面的动力源,以及东部、中西部、东北地区的差异化动力源 [3] 区域战略融合发展 - "十五五"期间需寻找区域战略机制上的连接点,如京津冀协同发展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制衔接,东北全面振兴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协同 [4] - 建设区域战略在空间上的连接线,如兰州和成都之间的高铁连接可促进黄河与长江战略的空间联合 [5] - 需重点发展区域战略交界边缘地区,消除行政和市场壁垒,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5] - 优化现代化城市体系需坚持"抓两头带中间"思路,抓好超大特大城市及县、县级市,带动其他大中小城市特色化差异化发展 [5] 下一步区域协调发展重点 - 将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各地区落实党中央战略意图,重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及长江黄河绿色发展带保护 [5]
专家: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的新区域经济学
中国新闻网· 2025-08-01 05:27
核心观点 - 西方区域经济理论不完全适用于中国 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新区域经济学 [1] - 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需建立新科学规范理论 强调公平与效率互为促进 [2] - 区域经济学研究应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 作为研究区域发展宏观问题的应用经济学科 [3] 理论体系构建 - 构建多层次多类型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体系 不限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少数地区 [1] - 中国区域经济学三大特色为遵循客观规律 体现中国特色和树立全域理念 [1] - 研究对象是针对发展中大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的新区域经济学 [1] - 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研究区域经济一般规律和中国道路 [1] 理论框架特点 - 围绕以公平促进效率理念 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双重作用 [2] - 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教育医疗基础社会保障提升人力资本和社会稳定性 [2] - 基础设施均等化通过电力交通优化实现边缘地区资源与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2] - 两个均等化使中西部不以GDP衡量发展水平 转向综合发展质量评估并形成东部回报机制 [2] 学科定位 - 区域经济学最早源于微观经济层面的区位概念和厂商区位理论 [3] - 应作为以微观经济理论为基础研究区域发展宏观问题的应用经济学科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