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校开放
icon
搜索文档
高校开放争议背后,是安全主义的泥沼
经济观察报· 2025-07-10 12:45
高校开放争议 - 上海交大发生社会人员与学生冲突事件 一名家长带孩子在体育场踢球误伤学生后发生肢体冲突 学生送医治疗[2] - 反对高校开放者认为过度开放会导致安全隐患和环境嘈杂 干扰正常教学秩序[3] - 支持开放方指出疫情期间校园封闭政策已逐步松动 但开放程度仍未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部分名校预约名额供不应求[3] 安全主义反思 - 当前社会存在追求绝对安全的倾向 但封闭与开放本质是风险与收益的权衡 过度保护可能导致反脆弱能力缺失[5] - 学者指出安全主义剥夺年轻人成长经验 《娇惯的心灵》著作批评这种保护模式使青少年丧失应对挫折的能力[5] - 疫情封闭措施降低了社会风险容忍度 以往普通冲突事件现在易引发舆论争议 对校方形成开放阻力的压力[6] 教育领域连锁影响 - 中小学存在"课间圈养"现象 教育部虽延长课间时间至15分钟 但多数学校仍限制学生自由活动[6] - 部分尝试放松管制的学校因偶发小事故即恢复原状 学生户外活动多限于教师组织的集体行动[6] - 研究显示儿童需要无监管的自由玩耍时间 过度安全管控挤压成长空间 影响风险判断能力培养[6] 社会共识重建 - 应建立基本安全框架下的风险共担机制 高校开放需保持持续推进[4] - 区分必要防护与过度保护 大学生作为准成年人不应享受超公众标准的安全庇护[5] - 呼吁社会调整安全阈值 在可控范围内接受适度风险 保障青少年发展权益[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