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香港抗战历史
icon
搜索文档
听遗迹“讲述”香港抗战故事
新华社· 2025-09-01 09:01
香港抗战历史遗迹与纪念设施 - 香港在抗日战争时期是向祖国和盟军运送物资的重要渠道和交通动脉 1941年12月沦陷后抗日志士和民众与日军展开艰苦斗争 [1] - 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在港唯一成建制坚持抵抗的抗日武装力量由以香港同胞为主体的中华儿女组成 [2] - 日占期间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共有115名烈士为保卫香港献出宝贵生命 [5] 罗家大屋与沙头角抗战纪念馆 - 罗家大屋是香港新界沙头角石涌凹村的罗氏宗族祖屋日占时期成为港九大队活动基地和交通站罗家有多达11位成员投身抗日游击队 [2] - 罗家大屋于2022年9月3日改建为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是香港首个集中介绍中国共产党在香港历史贡献的纪念馆及首个长期展示港九大队历史的国民教育基地 [3] - 馆内展览呈现东江纵队及港九大队抗战历史和罗氏家族举家抗敌事迹开馆以来已有近10万人次观众参观 [3] 龙鼓洲战斗与英雄纪念碑 - 1942年港九大队大屿山中队中队长刘春祥带领6名成员在沙洲龙鼓洲海域遭日军炮艇伏击木船被击沉刘春祥等指战员和船家梁克一家五口壮烈牺牲 [4] - 2020年刘春祥等12名龙鼓洲战斗牺牲英烈被列入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英雄群体名录 [4] - 2023年5月9日刘春祥抗日英雄群体纪念碑在龙鼓滩揭幕是香港第三座大型抗战纪念设施 [4] 乌蛟腾村抗日事迹与纪念设施 - 大埔乌蛟腾村是港九大队重要基地很多村民参加游击队直接参与抗日斗争不少村民为保障游击队安全遭日军严刑拷打村长李世藩和多名村民牺牲 [6] - 乌蛟腾抗日英烈纪念碑于2015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7] - 港九大队在敌强我弱形势下克敌制胜得益于中国共产党领导指战员英勇无畏及香港民众大力支持包括提供物质支援传递情报借出住所等 [6] 其他抗战遗迹保护与教育意义 - 西贡斩竹湾抗日英烈纪念碑于2020年9月列入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塘福村一段抵抗日寇的古围墙于2024年1月修复完毕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电台遗址于2024年5月设立标志牌 [8] - 香港特区政府和各界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抗战遗迹被发现和保护勾勒出更丰富立体的香港抗战图景 [8] - 抗战遗迹教育年轻人明白如今生活是先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必须努力为香港和国家贡献力量 [8]
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香港被日本侵占时起码死了10万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02:27
人口变动 - 香港战前人口为180万至200万人 [2] - 日本投降时香港人口降至59万 [2] - 人口减少规模达121万至141万人 [2] 占领时期状况 - 日本占领香港时长为三年零八个月 [2] - 期间粮食极度匮乏甚至出现人吃人现象 [2] - 至少10万人在占领期间死亡 [2]
(同心抗战)香港抗战历史研究会会长:香港被日本侵占时起码死了10万人
中国新闻网· 2025-09-01 01:43
香港人口变化 - 战前香港人口规模为180万至200万人[2] - 日本投降时香港人口锐减至59万人[2] - 三年零八个月占领期间人口减少规模达121万至141万人[2] 战争影响 - 占领期间粮食极度匮乏导致人吃人现象[2] - 该时期被描述为香港人经历的最惨痛阶段[2] - 至少有10万人在日本占领期间死亡[2]
让香港抗战史不再“消失”——刘智鹏的20年抗战史寻踪
中国新闻网· 2025-08-26 07:12
历史研究背景 - 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刘智鹏长期从事香港史研究 因童年阅读历史连环画和古典名著对历史产生兴趣[2] - 中学至大学阶段持续深入研究历史 最终决定以历史研究为专业方向[2] - 对香港抗战历史的关注源于本地长辈口述的香港沦陷时期惨痛经历[2] 港九大队研究历程 - 2005年启动抗战时期香港社会口述历史项目 与出版社合作推出《港九大队志》[3] - 团队与港九大队老战士及其后人保持长期联系 积累大量第一手材料[3] - 2023年出版《港九大队志(增订版)》以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 新增部分史料内容[3] 港九大队抗战贡献 - 1941年12月港英政府投降后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派出武工队潜入香港执行秘密大营救任务[5] - 成功营救800多位重要人物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民主党派领导人和文化名人[5] - 清理香港土匪障碍 建立本地作战基础 其中港九大队80%成员为香港本地人[5] 民众支援抗战事迹 - 香港民众提供住所 食物和衣物等物资支援游击队活动[6] - 新界村民协助游击队在村庄 山地和海域间灵活转移 多次遭遇日军报复性抓捕[6] - 许多村民因拒绝透露游击队情报被日军迫害致死 抗战胜利后因重伤不治去世者众多[6] 香港抗战历史地位 - 香港作为远东重要港口 1931-1937年间已成为抗战资金和战略物资募集转运中心[7] - 1937年后八路军和国民政府均在港设立办事处 负责华侨物资转运工作[7] - 沦陷期间中国共产党游击队与盟军对接 提供情报支持和人员转移服务[7] 历史教育推广 - 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由罗家大屋改建而成 聚焦展示港九大队抗战历史[10][11] - 纪念馆周边设立两条文物径 青年学生可实地了解游击队活动路线[11] - 2024年香港成立抗战及海防博物馆 加强抗战历史遗迹保护工作[13] 抗战纪念意义 - 让香港青年认识1941-1945年日军占领香港3年零8个月的历史事实[13] - 理解前辈反抗牺牲的重要意义 增强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责任感[13] - 通过历史教育传承爱国精神 鼓励年轻一代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1][13]
香港,不曾忘却的抗战记忆|烽火长歌
新华社· 2025-08-23 12:16
历史背景 -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 驻港英军抵抗18天后投降 香港进入三年零八个月日占时期[2] -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派出武工队潜入港九 后改编为东江纵队港九独立大队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港唯一成建制且全程抗战的武装力量[2] - 港九大队以香港同胞为主体组成 在敌后坚持保家卫国 牺牲烈士超过百人[2][3] 抗战参与 - 香港许多家庭举家参加抗日队伍 "香港抗日一家人"罗家为代表 全家11人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2] - 沙头角罗家大屋作为港九大队活动基地及交通站 在抗日活动中举足轻重 周边是沙头角中队和海上中队主要活动区[2] 纪念保护 - 香港多个民间团体2018年2月决定在罗家大屋设立抗战纪念馆[2] - 香港沙头角抗战纪念馆于2022年9月3日正式开馆 是香港首间集中介绍中国共产党在港历史贡献的纪念馆[3] - 该馆成为香港首个长期展示港九大队历史的国民教育基地 主题为"不忘历史 同开新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