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数字化传承

搜索文档
四川10项技能建设成果亮相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多角度呈现职业技能建设蓬勃活力
四川日报· 2025-09-21 00:28
"这是全国首个集人才培育、产业孵化、数字赋能、服务集成于一体的高技能人才功能性总部。"项 目运营方成都东晨数谷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招商部负责人张涵介绍,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着重创 新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高技能人才赋能产业建圈强链。张涵以智能制造实训空间为例,"明确企 业所需人才的技能,从而针对性地培养出与企业岗位需求高度适配的人才,解决了当前技能人才与企业 实际需求脱节的问题。" 9月19日晚,第三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在河南郑州开幕。大赛以"技能照亮前程"为主题,采用"赛· 展·演·会"集成办赛模式,其中"展"的部分,成为对外展示各地技能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四川代表团携 10项技能建设成果亮相,从平台建设到服务国家战略,从科技赋能到文化传承等不同角度,呈现四川职 业技能建设的蓬勃活力。 创新模式 技能人才培育走出新路子 四川代表团展馆正中央,西部高技能人才培育总部模型全方位展示四川在高技能人才培养领域的创 新模式。 老手艺实现新传承 花鸟造型胸针栩栩如生,熊猫主题书签文创造型多变,在四川代表团展馆蜀锦蜀绣专区,一件件传 承古老工艺的织绣制品吸睛十足。 "这些文创产品出自我校师生之手,目前部分产品已经量产, ...
iBox链盒荣膺文旅科技经典案例,非遗数字传承再添新章
金投网· 2025-09-16 04:28
2025年9月10日,北京首钢园迎来了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盛大开幕。在这场融合千年古都文化底 蕴与前沿数字科技的盛会中,文旅产业的未来图景徐徐展开。作为数字文化领域的先锋,iBox链盒在同 期举办的"一带一路文旅科技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摘得2025年度文旅科技应用经典案例桂冠,彰显了其在 非遗文化传承与传播领域的创新力量。 非遗传承困境下的数字破局 非遗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长期面临"如何走近年轻人、如何融入现代生活"的挑战。传统非遗技艺 常被局限于展馆静态展示,难以触达新生代群体。iBox链盒以数字技术为突破口,将剪纸、皮影、刺 绣、年画等非遗资源数字化,使其从"单向观赏"升级为"可参与、可交互的动态体验"。通过区块链技术 确保文化资产的真实性、唯一性和可追溯性,iBox链盒打通了线上线下(300959)双轨传播渠道,让非 遗从历史长卷跃入年轻人的数字生活。 创新实践:科技赋能非遗新生 在具体项目中,iBox链盒交出了如下亮眼答卷: 文化数字资产不仅是传承载体,更是激活非遗生命力的"催化剂"。iBox链盒表示,未来将持续聚焦两大 方向:技术升级,深化非遗的沉浸式体验;场景拓展,在艺术创新、文旅融合等领域 ...
"文脉中国"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工程在江西景德镇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5-27 01:20
项目启动背景与意义 - "文脉中国"非遗数字化活态传承工程在江西景德镇启动,汇聚文化界、教育界、科技界及非遗传承领域代表,推动传统非遗与数字技术融合[1] - 项目定位为系统性工程,通过全媒体矩阵和数字化技术挖掘景德镇历史文化资源,实现非遗"真实性记录、本源性再现和跨时空重生"[1] - 景德镇被称作"世界陶瓷文化遗产样本区",项目落地被视为对文化遗产的深度赋能及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重要探索[1] 技术应用与成果 - 采用"学术+艺术+技术"三维传播体系,结合高校学术资源与现代科技推动非遗技艺向产业创新升级[1] - 景德镇陶瓷研究院已用时域光学孪生技术将一万余件陶瓷器转化为数字资产,并复现明代甜白釉等失传技艺[1] - 数字技术使瓷器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数字使者",凸显技术对非遗活化的关键作用[1] 项目运营框架 - 构建"数字化记录+新媒体传播+沉浸式体验"三位一体生态,包括建立非遗数据库、采集口述历史资料[2] - 开展新媒体直播运营,通过多元平台展示非遗并推广销售景德镇特色产品[2] - 线下设立"数字陶瓷研究基地",开发非遗展览和艺术品数字化业务[2] 行业协同与展望 - 项目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及非遗传承人参与,展现景德镇创新活力[2] - 未来计划从景德镇辐射全国非遗品类,通过政产学研媒协同推动数字化传承[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