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非稀缺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全天候无劳动力限制,AI经济正在到来
深思SenseAI· 2025-09-28 01:36
人类经济活动的数字化进程 - 人类经济活动数字化始于1946年计算机发明 计算能力远超人类脑力 例如1874年人工计算圆周率至707位耗时15年 而2019年谷歌云平台将圆周率计算至31.4万亿位[2] - 数字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 实现物理世界数字化但决策依赖人脑 第二阶段是AI经济时代 算法可完成决策并交付工作成果[7] -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通过全局搜索和个性化推荐极大提升匹配效率 信息匹配从报纸书籍升级至今日头条 商品匹配从小卖铺升级至拼多多 社交匹配仍待突破[8][9][10] - 当前数字化集中于消费端 企业端数字化程度不足 且仅优化"收集信息"环节 "决策-行动"环节仍待开发[11] AI经济的核心特征 - AI经济始于2017年 但2025年成为关键转折点 AI智商超过人类平均水平100分 例如OpenAI o3达"天才级" 字节豆包模型达清华北大录取线[15] - AI具备泛化工作能力 可完整参与"收集信息-决策-行动"链条 在决策环节比移动互联网时代更精准 在行动环节可完成数字世界工作(如编程、设计)和物理世界工作(如家务、物流)[13][14] - 经济系统可实现全天候自动运行 假设AI与人类能力相同 单日工作量提升3倍 单周提升4.2倍 单年提升4.32倍[21] - 计算能力成为新劳动力供给 可无限复制且边际成本低 突破生物性劳动(人类/牲畜)和机械性劳动(机器)的供给限制[25][26][27] 经济系统变革影响 - 非稀缺经济可能诞生 数字世界服务业产出提升N倍 物理世界通过具身机器人提升工业和农业产出 最终总产出或超过总需求[30] - 交易成本显著降低 AI构建"数字层"精准匹配供需 降低企业内部组织成本和市场交易成本(信息搜集/谈判/执行成本)[34][35] - 非理性决策减少 AI基于成本收益分析决策 规避行为经济学中的心理账户、情绪波动等问题 提升经济系统效率[38][39] - 历史经验可被AI调用 人类可同时从当世和历史中寻求"时空最优解" 突破传统经验局限[40][41] 未来社会展望 - AI可能引发第三次理性化浪潮 继希腊文明和启蒙运动后 "数字层"全面辅助人类理性化进程[43] - 非稀缺经济下个人可聚焦全面发展与自我实现 AI充当普惠导师帮助个体成为"最好自己"[42][44] - 需解决两大挑战:确保AI系统受人类控制 避免安全风险 保障AI创造的生产力由全人类共享而非少数人垄断[44]
AI应用:浮现中的AI经济
机器之心· 2025-08-30 01:18
人类经济活动数字化进程 - 计算机发明标志着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 经济活动开始被先后顺序数字化[4][5] - 数字化使算法驱动经济活动成为可能 实现智能化[5] - 尼葛洛庞帝《数字化生存》提出"Move bits, not atoms"理念 指出比特世界效率千万倍于物理世界[8] - 数字化进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完成物理世界数字化 第二阶段算法开始具备交付工作能力[9]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经济特征 - 最大特点是匹配效率极大提高 通过桌面PC和手机硬件实现主流生活需求数字化[11][12] - 三大核心赛道:搜索(信息与人匹配)、社交(人与人匹配)、电商(商品与人匹配)[12] - 匹配方式演进:前互联网阶段就近获得→互联网阶段全局搜索→移动互联网阶段个性化推荐[13] - 个性化推荐解决"知识不足导致选择低效"问题 将经验证的最佳选择推荐给共性用户[14] - 当前数字化程度:个人消费行为数字化较高 企业经济活动数字化仍有提升空间[15] AI经济系统特征 - 2017年后AI进入新阶段 具备泛化交付工作能力[18] - 计算机首次能完整参与"收集信息-决策-行动"全链条[19] - 2025年成为重要时间点 AI智商超过人类平均水平100 达到110以上[22][23] - OpenAI o3达"天才级"水平 字节豆包模型可达清华北大录取成绩[23] - 行动能力分两阶段:第一阶段完成数字世界工作(编程/文案/设计) 第二阶段具身智能完成物理世界工作(清洁/制造/护理)[21] 全天候自动运行系统 - 经济系统可自动运行直至工作完成[26] - 在同等能力下 AI每日工作量达人类3倍 每周4.2倍 每年约4.32倍[26] - Anthropic Claude 4模型可自主运行7小时 年底将实现全天候软件工程智能体[28] - 应用案例:Lovart自动生成logo及全套VI Sema4.ai实现7×24小时发票整理[29] 无劳动力供给限制 - 计算能力成为新劳动力供给 可无限复制且边际成本低[33] - 对比生物性劳动(时间/数量约束)和机械性劳动(研发成本高) AI突破传统限制[33][34] - 凯恩斯曾预测百年后生活水平提高4-8倍 但未预料到计算机带来的新阶段[40] - 发展经济学中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若成立 将是全球消费者福音[36] 非稀缺经济形态 - 数字世界先实现N倍产出能力 服务业总供给大幅提升[38] - 具身机器人成熟后拓展至物理世界 成本低于人类劳动力[38] - 凯恩斯预言"非稀缺经济":单位时间总产出可能超过总需求[39] - 实际增长超预期:1950-2000年增长率2.9% 收入水平达1930年17倍[40] 交易成本降低 - 数字技术降低五类成本:搜寻/复制/交通/追踪/验证成本[45] - AI阶段将出现"数字层" 由个人AI助理和垂类Agent组成 全面了解经济主体和物理世界[46] - "数字层"实现更精准匹配 企业内外部交易成本进一步降低[47] - 匹配方式进阶:大模型个性化推荐使商品颗粒度更细 社交推荐从"打标签"变为"全方位了解"[48] 决策理性化提升 - 计算机首次参与决策 仅从成本收益角度分析 不受心理因素影响[53] - 行为经济学发现的非理性行为(前景理论/禀赋效应/心理账户等)可能大幅减少[52][53] - 投机行为驱动因素(非理性心理/从众心理)被抑制 降低经济损耗[53] 历史数据价值释放 - 计算机突破当世人类经验限制 纳入历史事实与观点[56] - 人类可同时向当世和历史求解 寻求"时空最优解"[57] - 稀有体验可能成为历史大数据中的可归纳经典[56] 人的全面发展 - 非稀缺经济下个人拥有充足时间用于自我实现[59] - "数字层"作为普惠贴身导师 帮助每个人成为更优秀的自己[61] - 需完成两大任务:确保AI系统受人类控制 保证生产力成果为全人类共享[62] - 当前可能进入"数字轴心时代" 重新定义核心价值[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