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锂电池产业循环经济模式
icon
搜索文档
动力电池退役后去了哪儿?这家回收企业告诉你
第一财经· 2025-09-07 09:05
公司业务与市场地位 - 公司是全球主要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解决方案提供商 以2024年再生利用销售收入计位列全球第二大 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大第三方锂电池回收及再生利用企业[3] - 业务涵盖三元锂电池及磷酸铁锂电池等主流电池体系 下游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和消费电子产品 形成垂直整合业务模式与完整产业闭环[3] - 在广东肇庆、江西宜春及赣州设有三个生产设施 以应对锂电池退役浪潮[3] 行业规模与增长前景 - 中国内地退役锂电池总量从2020年15.71万吨增至2024年45.51万吨 复合年增长率达30.5%[4] - 预计2031年退役锂电池总量将达到480万吨 2024-2031年复合年增长率为40.1%[4] - 咨询机构预计2024年中国退役电池不足50万吨 2027年将超100万吨 2031年逼近500万吨[2]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参与者分为两类:拥有自有退役电池来源的锂电池制造商/电动汽车制造商及其附属公司 以及需要建立回收网络的第三方解决方案提供商[4] - 动力电池企业通过庞大销售网络提供回收服务 相比第三方厂商具有渠道通畅和成本控制优势[5] - 退役动力电池可梯次利用于储能领域 因储能对重量和体积要求相对较低[5] 财务表现分析 - 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9.05亿元 净利润1.51亿元[8] - 2023年营业收入28.91亿元 净亏损4.71亿元[8] - 2024年营业收入21.57亿元 净亏损3.44亿元[8]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9.37亿元 净亏损1.44亿元 去年同期收入9.95亿元 净亏损1.43亿元[9] 亏损原因解析 - 碳酸锂价格从2022年42.69万元/吨下降43.5%至2023年24.10万元/吨 再下降66.8%至2024年8.01万元/吨 2025年上半年为6.23万元/吨[9] - 存货减值亏损从2022年0.57亿元增至2023年1.09亿元[9] - 原材料采购与产品销售存在"定价错配风险" 因市场价格下跌期间需以高价采购但低价销售[9] 盈利改善措施 - 计划通过提升价格波动韧性、优化采购及库存管理实现盈利[9] - 采用价格锁定机制、动态定价长期合约 减少实时市价大单采购[9] - 通过丰富产品品类、提升经营效率及规模经济改善盈利能力[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