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多样性

搜索文档
研究:新西兰三种冠企鹅种群生存现状迥异
新华网· 2025-08-31 02:56
研究核心发现 - 国际团队对新西兰三种冠企鹅遗传状况进行深入研究 发现种群生存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1] - 峡湾冠企鹅种群健康稳定且遗传多样性丰富 数量稳定甚至增长 [1] - 东部岩跳企鹅遗传多样性极低且种群数量持续锐减 竖冠企鹅分化为两个遗传种群且安蒂波迪斯群体数量急剧减少 [1] 种群生存状况分析 - 峡湾冠企鹅因能在近海 远洋及峡湾等广泛海域觅食而保持良好生存状态 [1] -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安蒂波迪斯群岛不再适宜竖冠企鹅和东部岩跳企鹅生存 [1] - 邦蒂群岛将成为竖冠企鹅的最后庇护所 其种群相对稳定 [1] 研究方法与建议 - 研究采用DNA测序技术对企鹅群体进行基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 [1] - 研究人员呼吁制定针对不同种群和岛屿具体情况的差异化保护措施 [1] -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综合》杂志 [1]
为什么生命如此多彩? | 红杉爱科学
红杉汇· 2025-05-21 15:21
生物多样性主题 - 今年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主题为"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治理的重要性 [2] - 生物多样性构成人类生存根基,但全球物种遗传多样性正加速丧失,鸟类和哺乳动物受影响最显著 [2][10] - 地球生命色彩从灰棕主色调进化至五彩斑斓,与视觉系统进化(如三色视觉)及动植物色彩革命密切相关 [4][5] 生命色彩进化机制 - 色彩进化始于6亿年前视觉系统发展,三色视觉与寒武纪大爆发(5.41亿年前)同步出现 [4] - 植物引领首场色彩革命:彩色果实出现于3-3.77亿年前,花朵进化于1.4-2.5亿年前,被子植物(开花植物)在白垩纪(约1亿年前)推动色彩大爆发 [5] - 动物显著色彩进化始于1.4亿年后,色彩功能包括吸引配偶(孔雀)、警戒信号(毒箭蛙)等,但不同物种感知色彩存在差异(如蜜蜂可见紫外线) [5][6] 遗传多样性保护策略 - 全球研究覆盖622个物种、36个分类群,显示栖息地破坏和人类活动导致遗传多样性加速流失 [10] - 五项有效保护措施: 1) 补充种群(如新西兰南岛鸲鹟跨岛迁移提升免疫力和繁殖力) [11] 2) 种群调控(美洲红点鲑基因谱系管理) [12] 3) 生态系统恢复(草原松鸡栖息地扩展) [13] 4) 控制入侵物种(瑞典赤狐管控助北极狐恢复) [14] 5) 保护引种与再引入(金袋狸新种群六代后遗传多样性持平原始种群) [15] 公众参与途径 - 种植本地植物、保护传统农作物品种可维护农业遗传多样性 [17] - 参与自然保护组织活动及避免跨境传播外来物种有助于生态保护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