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举人团制度

搜索文档
有的认为时机成熟,有的担心很难成功,美媒激辩马斯克建第三党
环球时报· 2025-07-08 22:46
美国两党制现状 - 美国历史上长期维持两党制格局,200多年来每位总统均来自两大政党之一(联邦党/民主共和党/民主党/辉格党/共和党)[3] - 2025年最大第三党自由党和绿党未在全美各州注册,难以与两党竞争[4] - 1968年美国独立党候选人华莱士赢得南方5州选举人票,1912年进步党西奥多·罗斯福获27%普选票但仅88张选举人票[4] - 二战后535个国会席位中极少由第三党人士获得[4] 两党制结构性原因 - 选举人团制度与"赢者通吃"原则迫使候选人依赖大党资源[5] - 国会选举单一席位制要求多数票获胜,天然有利于两党[5] - 两党采用"大帐篷"策略模糊纲领,内部整合不同派系利益[5] - 家庭教育和媒体宣传强化两党认同,形成政治二元"回音室"[5] - 两党曾秘密合作打击2023年"无标签"第三党运动[6] 民众对第三党需求 - 2024年盖洛普民调显示58%美国人支持第三党,2003年以来平均支持率56%[7] - 两党制导致政治极化,引发"善恶对立"的身份政治冲突[8] - 1950年代两党诉求重叠,后因政策执行困难转向极端承诺[9] - 媒体简化政策辩论为二元对立,削弱问题解决能力[9] 马斯克建党可行性分析 - 计划瞄准国会选举而非总统大选,但1970年以来无第三党议员当选记录[12] - 需在北卡罗来纳等摇摆州收集1.4万选民签名实现州级注册[13] - 建议学习特朗普2016年突破移民/贸易/全球安全三大共识领域[14] - 潜在政策方向包括自由贸易(60%独立选民支持)、财政平衡、科技优势[14] - 需持续基层动员避免重蹈其他第三党"四年消失"覆辙[13] 历史经验与策略建议 - 茶党运动通过初选挑战重塑共和党议程,证明内部颠覆更有效[11] - 特朗普案例显示收购少数股份即可推动战略变革的政治类比[11] - 新兴"新自由主义者"势力主张财政紧缩/放松监管/高技能移民[12] - 需定位两党忽视但选民重视的领域,避免中间路线失败配方[13][14]
马斯克新建“美国党”,能冲击两党“轮流坐庄”格局吗
中国基金报· 2025-07-06 12:46
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的政治意图 - 埃隆·马斯克宣布成立新政党"美国党",目标代表美国社会80%的中间选民,并瞄准2024年国会中期选举参众两院席位 [1] - 马斯克此前支持特朗普但矛盾公开化后选择另起炉灶,可能冲击共和党及两党轮流执政格局 [1] - 新党计划通过争夺关键议席成为国会制衡力量,以微小议席差距影响争议法案 [5] 美国选举制度对新党的挑战 - 美国"赢者通吃"的选举人团制度不利于第三方政党,难以通过20%-30%选民票获得议席 [2] - 联邦和州级选举法规对新党注册及候选人资格认证设置障碍,如选民签字请愿等要求 [2] - 2024年总统选举中无第三方政党候选人能进入全美50州选票,48州采用"赢者通吃"分配选举人票 [2] 第三方政党的历史表现 - 1968年"美国独立党"候选人乔治·华莱士是最后一位获得选举人票的第三方政党候选人(5个南方州支持) [3] - 1992年独立候选人罗斯·佩罗获19%选民票但未赢得任何选举人票,1996年再战仍失败 [4] - 独立人士如伯尼·桑德斯需依附民主党参选,2016年党内初选败于希拉里 [4] 马斯克的资源与局限性 - 马斯克计划利用资金优势突破选举机制障碍,但教授指出支持者需长期投入且"无法用钞票购买" [6] - 两大传统政党筹款能力强劲,特朗普盟友已成立超级政治行动委员会对抗马斯克 [6] - 马斯克旗下企业依赖政府合同可能损害其"自由意志主义者"形象 [5] - 此前投入2000万美元支持威斯康星州法官竞选失败,成为美国史上最昂贵司法选举(总花费超1亿美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