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退役运动员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站上新赛道,退役运动员如何拼(体育大看台)
人民日报· 2025-08-24 22:40
运动员退役转型案例研究 - 摔跤运动员黄雅玲22岁因伤退役后经历多次职业转型 包括创办婚庆公司 开设多家餐厅分店 以及运营儿童运动俱乐部[6] - 黄雅玲2020年与丈夫联合运营儿童运动俱乐部 并针对孤独症 脑瘫等特殊儿童群体开展体育培训[7] - 2024年黄雅玲联合多名退役运动员发起"星动计划" 呼吁退役运动员参与特殊儿童运动教育[8] 运动员技能转化与创业发展 - 黄雅玲餐厅雇佣多名体校退役运动员 餐厅墙面展示运动员荣誉故事以体现体育文化传承[7] - 帆船运动员徐莉佳退役后转型体育媒体人 2018年推出音频节目《体坛佳音》 7年间采访160多位体育界人士[10][11] - 徐莉佳2017年攻读体育新闻研究生 利用运动员时期积累的英语能力与学术基础支持媒体事业[10] 体育产业多元化发展模式 - 网球运动员韩豫2021年注册网球俱乐部 年收入达180万元 累计培训600余名学员(年龄跨度3-70岁)[12] - 韩豫俱乐部在青山区开展"网球进校园"活动 覆盖3所中小学 惠及超500名学生[12] - 俱乐部通过学校推广 社区物业合作及赛事活动曝光等多渠道扩大招生规模[12] 运动员能力建设与转型支持 - 运动员转型优势包括抗压精神 拼搏意志 执行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职业禀赋[7] - 转型挑战包括技能单一和文化水平不足 需通过持续学习弥补短板[7] - 徐莉佳通过冠军基金等平台助力退役运动员提升社会适应力 强调方向选择与潜力挖掘的重要性[11]
从体坛到讲坛——入校实训项目为退役运动员转型探索新路
新华网· 2025-06-19 01:11
退役运动员转型项目 - 国家体育总局2025年退役运动员入校实训项目在四川成都天府新区举行结训仪式,23名退役运动员参与为期一个月的校园实训,以体育老师身份参与教学[1] - 实训采用"实操+讲座+评测"模式,运动员与骨干教师"一对一"结对,深度参与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及赛事组织[3] - 项目由国家体育总局人事司指导,多部门联合主办,旨在帮助退役运动员转型为学校体育教师或教练员[6] 运动员转型体验 - 公路自行车退役运动员刘子新通过实训发现体育老师需具备运动技能、课堂调动能力及榜样意识,远超预期[2][3] - 现代五项退役运动员李湃认识到体育老师需负责带课、活动策划等多项工作,需完成从"自己会"到"让别会"的转变[4] - 中长跑退役运动员周美军从学生称呼"老师好"中获得职业满足感[3] 项目成效与机制 - 结训仪式上4名退役运动员签约四川天府新区体育教师共享中心,开启职业新篇章[6] - 天府新区通过共享教师中心盘活退役运动员资源,采用"先入驻、再培训、后上岗"机制,数十名运动员稳定就业并部分成长为教研骨干[7] - 该区建立动态评估机制,将学生体质提升、教学满意度纳入考核,与薪酬评优挂钩[7] 转型挑战与建议 - 政策断层体现在教师资格认证、职称评定与运动员转型需求不匹配[8] - 能力短板包括教育理论、课堂管理及德育融合能力不足,传统培训体系针对性待提升[8] - 体教部门协同机制需加强,学校需求与运动员专业分布存在结构性矛盾[8] - 中学更需体育老师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而非仅"高精尖"运动技能[9] 政策与行业方向 - 国家体育总局强调体教融合大方向,但需根据运动员特点开辟多元化转型渠道[9] - 天府新区实践表明共享教育模式可有效连接退役运动员与学校需求[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