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跨湖桥文化
icon
搜索文档
“中华第一舟”见证的8000年文化:访跨湖桥遗址
经济观察报· 2025-09-26 06:33
(原标题:"中华第一舟"见证的8000年文化:访跨湖桥遗址) 文博时空 作者 翟德芳 我在《万年中华,上山启明》一文结尾,提到上山文化发展为跨湖桥文化。按考 古学文化命名的惯例,跨湖桥文化自然是根据跨湖桥遗址而定名的。也是巧合,我自杭州南下,最先去 的是上山遗址,回头向北,第一站便是跨湖桥遗址,这样讲下来还很是通畅。 跨湖桥遗址的第一次发掘结束了,然而在施加农等人心中,其年代始终是个问题。2000年,浙江省考古 所的蒋乐平调查浦阳江流域史前遗址,从浦江、诸暨进入萧山。施加农等与蒋商量后,于2001年5月至7 月开始了跨湖桥遗址的第二次考古发掘。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石器、木器和骨器,还出土了人工 栽培的稻米颗粒,遗址独特的文化面貌更加清晰。稻米的发现,意味着若遗址年代数据无误,可将我国 人工栽培水稻的历史向前推进1000年! 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市城区西南约4公里,属于城厢街道湘湖村,遗址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 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跨湖桥遗址的绝对年代为距今8000—7000年。以其为典型遗址的跨湖桥文 化以钱塘江—杭州湾为中心分布区,依托上游山地,向河口平原拓展,是一种面向海洋的考古学文化。 ...
荡起“双桨”,“中华第一舟”的新航向
杭州日报· 2025-07-16 03:05
文化符号与科技创新融合 - 跨湖桥独木舟作为八千年文化符号,已成为连接世界文明和科技创新的纽带,吸引国际关注并促进文化交流 [3][4] - 湘湖院士岛以独木舟为原型设计A字型LOGO,象征学术与科技创新的融合,定位为"科学+文化"高地 [5][6] - 院士岛作为"中国视谷"创新核,汇聚院士专家团队,推动视觉智能产业生态链发展 [5][6] 中国视谷战略布局 - 萧山区通过"平台+镇街"协同模式推进"中国视谷"建设,目标打造国家级视觉智能产业集群 [7][8] - 2025年"中国视谷"进入三年成型期,杭州政府明确支持其创建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规划万亿级智能物联产业生态圈 [8][9] - 企业如先临三维已四次在视谷园区拿地,建设齿科数字化设备研发基地,体现产业集聚效应 [9] 产业生态与区域发展 - 湘湖通过"文化+科技"双驱动模式,构建环湘湖视觉智能科创生态圈,形成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 [7][8] - 政协委员建议扩大协同区域,将萧山南部乡镇纳入"中国视谷"改革示范带,强化城乡协同发展 [7] - 央视《对话·创新中国行》专题探讨视觉智能产业蓝图,展望十年内建成"世界视谷"的愿景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