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货币状态论
icon
搜索文档
好书推荐·赠书|《货币之母与风险之锚》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5-23 11:51
书籍核心观点 - 提出以公共风险为逻辑起点的财政金融关系新认知范式,突破传统理论框架 [2] - 财政是现代信用货币的母体,国家信用源于征税权,主权货币是国家信用的具象化 [2] - 财政收支嵌入基础货币循环,赤字常态化体现货币内生性,国债是资本市场定价基准和货币政策操作载体 [2] -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趋向一体化,需求管理转向公共风险管理,央行与财政在公共风险治理中分工协同 [2] - 创新性提出"货币状态论"、财政货币"量子观"等理论,强调财政在信用货币体系中的本源地位 [3] 理论创新 - 挑战传统财政纪律观念,提出赤字常态化应根据国情制定财政可持续性指标 [6] - 阐释国债货币化与政策一体化的深层逻辑,为防范系统性风险和人民币国际化提供战略价值 [6] - 重塑财政金融协同理论框架,突破"家计财政"思维,破解经济金融化时代治理难题 [7] 作者背景 - 刘尚希为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博士,曾任财科院院长,国家级智库首席专家 [4] - 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监委特约监察员,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称号 [5] -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参与多个中央部委政策咨询 [5] 目录结构 第一篇 财政与货币关系 - 探讨货币与国家信用、征税权的关系 [8] - 分析财政收支对基础货币和货币流通的影响 [8] - 研究赤字、债务与铸币税的关联机制 [8] - 利率对财政可持续性的作用 [8] - 财政在人民币国际化中的核心地位 [9] 第二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关系 - 梳理两者关系的历史变迁 [12] - 货币政策独立性与财政政策的协调 [12] - 结构性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配合 [12] - 金融救援中两者的协同实践 [12] - 普惠金融发展中的政策组合应用 [12] 第三篇 财政与央行关系 - 职能与机构关系的制度设计 [10][12] - 央行利润来源及上缴财政机制 [12] - 外汇储备管理中两者的分工 [12] - 央行资产与国债持有的关联 [12] - 金融监管中的协同框架构建 [12] - 主要国家国库管理制度的比较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