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星探测工程
icon
搜索文档
在一场关于人类航天极限的“三国杀”中,中国开始主导节奏
观察者网· 2025-05-29 00:33
中国航天深空探测进展 - 天问二号执行中国首次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标志着深空探测能力重大跃升,任务包含小天体交会与附着采样、高速高焓再入、深空长期自主飞控三大核心难点 [4][6] - 目标小行星2016 HO₃直径仅约50米,探测器需以每秒约2米极低速度精确接近,采样难度远超火星着陆 [6] - 返回舱将以每秒12.1公里速度再入地球大气层,超过第二宇宙速度,需承受极端高焓环境,采用全新球锥体构型和梯度放热材料 [8] - 任务后续将飞往主带彗星311P,开展长达七年的深空探测,考验长期任务管理与系统鲁棒性 [10] 国际小行星采样任务对比 - 日本隼鸟二号在1.5亿美元预算下实现撞击、采样和多点着陆,成功采集小行星"龙宫"样本并返回,展现极高技术精度 [13] - 美国"奥西里斯-REx"任务总成本达12亿美元,样本量高达250克,但体系成本高昂制约延续能力 [14] - 中国天问二号综合日本精细执行力与美国任务延展性,依托国家级工程平台实现系统集成与工程稳定性 [16] 航天技术体系竞争格局 - 日本隼鸟二号技术细节无可挑剔但受限于战略规划与财政保障,难以持续升级 [19] - 美国航天体系成熟但成本高昂,任务延续能力受财政现实制约 [19] - 中国采用结构递进路径,从天问一号"三合一"到天问二号双星挑战,构建可自我迭代的能力平台 [19]
“‌天问”“羲和”“嫦娥”……“九天揽星河”!中国航天多项任务稳步推进
央视网· 2025-04-24 03:31
天问系列深空探测任务 - 天问二号小行星探测任务将于2024年上半年择机发射 通过一次发射实施小行星伴飞 取样 返回和主带彗星伴飞探测[4][6] - 天问三号火星采样返回任务和天问四号木星系探测任务将有序推进[6] - 行星探测工程在天问一号成功基础上继续实施 太阳探测工程也已纳入未来计划[4][8] 运载火箭技术发展 - 正在抓紧推动更大推力重型运载火箭工程实施 持续开展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关键技术攻关[12] - 长征九号重型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140吨 是载人登月和火星采样返回的关键运载工具[14] - 长征九号一级重复使用构型计划2030年首飞 两级完全重复使用构型计划2033至2035年首飞[16] 月球探测与空间站建设 - 加速实施探月工程四期嫦娥七号 嫦娥八号任务 积极推进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10] - 发布嫦娥五号任务月球样品国际借用申请结果和嫦娥八号任务国际合作项目遴选结果[24] 商业航天发展 - 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已建成并完成首发任务 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2024年将执行多次商业航天发射任务[20] - 加速构建商业航天全链条安全监管体系 营造商业航天产业生态和发展环境[20] 国际合作与交流 - 已与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近200份航天合作协议 涵盖对地观测 月球与深空探测 卫星研制等领域[22] - 发布天问三号国际合作机遇公告 欢迎国际伙伴参与 推动国际月球科研站和"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24][26] - 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在月球与深空探测 空间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广泛国际合作[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