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老年助餐服务市场化和公益化
icon
搜索文档
老年助餐服务送餐上门,如何兼顾市场化和公益化?
央广网· 2025-08-24 04:12
政策推动与目标 - 民政部等多部委联合印发《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方案》 提出到2025年底服务扩面增量实现新突破 到2026年底多元供给格局基本形成[1][5] - 政策要求坚持因地制宜、有偿服务和运营可持续 聚焦解决"吃不上饭"困难 防止福利泛化和大面积亏损[5] 服务模式与运营 - 上海松江区采用"中央厨房+社区助餐点"模式 形成3家社区食堂覆盖全街道 配送到45个点位[1][2] - 北京市通州区采用堂食、现场取餐和线上订餐三种模式 全区60家运营商承接驿站运营[4] - 通过引入本土餐饮企业、连锁品牌和公建公营等多种模式扩大服务供给[3] 用户覆盖与需求 - 上海松江区方松街道65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近1.8万人 80周岁以上近2400人[1] - 全区8.38万名老人纳入助餐结算系统 平均每天约1.47万名老人享受服务[3] - 北京通州区餐费价格区间3-20元 其中3-8元区间占比最高[5] 补贴政策与优惠 - 松江区对65-79周岁老人直接减免2元 80周岁以上减免4元 特殊群体同样享受4元减免[3] - 上海案例显示一对80多岁夫妇每日餐费仅20元[1] 基础设施布局 - 松江区已建成205个老年助餐服务场所 包括28家长者食堂和177个助餐点 实现17个街镇全覆盖[3] - 北京市通州区2024年将新建完成10家养老驿站(助餐点)[4] 服务优化措施 - 上海街道每周提供A/B/C三种套餐选择 及时更新食谱并实现365天全天候配送[2] - 组建34人"送餐小分队"联合志愿者、物业保安等力量保障配送连续性[2] - 志愿者配送同时提供居家安全巡查和关怀服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