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纳米薄膜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研判2025!中国纳米薄膜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技术突破驱动产业升级,巩固全球创新领先地位[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23 01:33
行业概述 - 纳米薄膜是由厚度在1-100纳米量级的组元镶嵌于基体形成的二维材料 具有量子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等独特性质 [2] - 纳米薄膜厚度接近电子特征散射的平均自由程 表现出优异的光、电、磁、力学性能 [2] - 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液相法和气相法 [2] 技术进展 - 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仍是主流制备工艺 [1][6] - 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在极薄膜层与三维结构制备中优势明显 [1][6] - 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和卷对卷(R2R)镀膜技术在大面积柔性衬底制备中取得突破 显著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1][6] - 超疏水、防反射、高阻隔、导电与绝缘等功能性薄膜研发活跃 专利申请数量年增长率超过15% [1][6] - 中国已成为全球纳米薄膜专利最大申请国 [1][6] 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纳米薄膜行业市场规模为159.7亿美元 同比增长12.62% [7] - 2024年中国纳米薄膜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18亿元 同比增长10.66% [1][6] 产业链结构 - 产业链上游包括石墨、石灰石、碳酸钙、蒙脱土、有色金属、聚酰亚胺薄膜、稀土元素等原材料 [4] - 上游设备包括磁控溅射仪、电子束蒸发设备、脉冲激光沉积系统、化学气相沉积系统等 [4] - 产业链中游为纳米薄膜生产制造环节 [4] - 下游应用于电子信息、新能源、生物医药、工业、环保等领域 [4] 重点企业表现 - 江苏菲沃泰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79亿元 同比增长55.21% [8] - 菲沃泰拥有327项专利 产品应用于华为、苹果等全球头部企业 [8] - 2025年上半年菲沃泰营业收入2.29亿元 同比增长6.95% 归母净利润0.17亿元 同比增长7.74% [9] - 江苏微导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0.50亿元 同比增长33.42% [9] - 微导纳米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92亿元 同比增长348.95% [9] 应用领域拓展 - 消费电子领域从整机表面防护向内部元器件、电路板及芯片保护渗透 [11] - 新能源领域用于锂离子电池固态电解质和光伏组件减反射膜 [11] - 生物医药领域用于药物输送系统和生物传感器 [11] - 汽车电子领域应用于胎压传感器保护、电池防水等场景 [11] 技术发展趋势 - 材料科学与制备工艺突破实现性能质的提升 [10] - 功能集成化趋势明显 通过复合材料和多层结构设计实现多功能一体化 [10] - 智能响应机制研发取得进展 如环境敏感型医疗薄膜和自清洁光伏薄膜 [10] 绿色制造方向 - 生物基材料通过合成生物学路径生产 降低成本并实现"零碳足迹" [13] - 纳米薄膜回收体系推动循环经济 提升资源利用率 [13] - 节能降耗方面 纳米热电材料实现热能与电能高效转换 [13] - 可降解纳米纤维素、淀粉纳米粒子等绿色纳米材料成为重要发展方向 [13]
菲沃泰: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关于江苏菲沃泰纳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5-09 08:39
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 保荐机构已建立并有效执行持续督导制度,制定了相应工作计划 [1] - 2024年度菲沃泰未发生需保荐机构公开发表声明的违法违规情况 [2] - 保荐机构通过日常沟通、定期回访、现场检查等方式开展持续督导工作,督促公司遵守法律法规及履行承诺 [3][4] - 菲沃泰内控制度符合法规要求并有效执行,信息披露文件无虚假记载或重大遗漏 [4] 重大风险事项 核心竞争力风险 - 纳米镀膜技术面临被新技术迭代风险,下游消费电子行业迭代速度快可能影响技术路线 [5] - 新产品研发存在不确定性,汽车电子、医疗器械等新领域拓展不及预期可能影响业绩 [6] 经营风险 - 收入高度依赖消费电子行业(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未披露具体数值),其他领域拓展不顺将影响业绩 [6] - 驻外生产模式收入占比高(未披露具体比例),客户需求不足时无法调配产能,且固定成本高影响毛利率 [7][8] - 下游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大,需求减弱或订单减少将直接冲击业绩 [9] 财务风险 - 2024年末母公司累计未分配利润为-5,923.72万元,主要因股份支付费用及2023年净利润亏损 [9] - 综合毛利率53.09%较高但面临波动风险,驻外融合生产业务占比下降或竞争加剧可能压低毛利率 [10] -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8.2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高,技术变革或市场变化可能导致减值风险 [10] 财务指标变动 - 2024年营业收入4.79亿元,同比增长55.21%;归母净利润4,510.66万元,同比扭亏(2023年亏损4,155.24万元) [12] - 研发投入8,981.28万元占营收18.73%,同比增加4.59%,新增62项发明专利 [1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31%,较上年提升4.39个百分点 [12] 核心竞争力与研发进展 - 新增1项核心技术(耐电压防腐蚀复合膜层制备技术),累计拥有14项核心技术 [13] - 全球纳米镀膜技术领先者,实现进口替代,专利覆盖机械设计、化学工程等领域 [13][14] - 报告期内新增授权专利79项,累计专利334项(发明专利240项) [14] 募集资金使用 - 截至2024年末累计使用募集资金13.61亿元,2024年直接投入项目1.26亿元(总部园区项目占比74.8%) [15][16] - 募集资金专户余额4,345.54万元,使用合规无违规情形 [17][19] 股权结构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监高持股无质押、冻结情形,报告期内无减持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