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

搜索文档
种树养蟹双丰收,绿水青山藏“金”方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13 14:43
核心观点 - 湛江湾实验室首创"红树林种植—养殖耦合共存"模式 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增收双赢 青蟹亩产达0.9万-2万元 黄油蟹转化率近70% [1][2][3][4] 技术创新 - 采用"红树林—贻贝—青蟹"循环养殖模式 红树林吸收养殖代谢废物调控水质 枯枝落叶分解为天然饵料 根系为青蟹提供庇护所 将存活率从低于30%提升至良性循环水平 [2][3] - 通过宜林塘基和挖土堆岛方式种植桐花树 秋茄 木榄等适种红树 同步在塘内潮沟养殖贻贝与青蟹 [2] - 青蟹膏脂化油人工调控养成黄油蟹技术 完成5批次132只成品输出 转化率接近70% 实现从"千里挑一"到"批量转化"突破 [3] 经济效益 - 实验基地8.5亩 青蟹亩产量达40-60公斤/年 每亩创收0.9万-2.0万元 [2][3] - 在金牛岛 南三岛 龙王湾等地扩展60余亩示范应用 覆盖青蟹 泥丁 跳跳鱼 斑节对虾 血鳗等高价值水产品种 [4] 生态价值 - 红树林具备维持生物多样性 海岸防护 固碳增汇功能 湛江拥有全国最大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 模式入选"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解决历史围塘养殖导致的生态退化与生物多样性锐减问题 [1][2] 规模扩展 - 广东省红树林面积达1.14万公顷 约60%纳入自然保护地 近95%纳入生态保护红线 [4] - 联合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 水产养殖合作社等机构构建特色试验基地 推动"水下森林加高值水产"模式产业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