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

搜索文档
科技部答21:“中国天眼”发现超千颗脉冲星 远超其他国家总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5:13
四是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为支撑国家重大需求提供第一手长期观测数据。目前,我国在相关领域布局建设了167个国家野外 站,获取长期、连续的野外科学观测数据,为生态文明建设、重大工程安全、区域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需求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 撑。例如,我国始建于1955年的"宁夏沙坡头沙漠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站",积累了长达70年的野外科学观测数据,有效服务于"三 北"工程区的防沙治沙。 科技部副部长龙腾回应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系统部署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国 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设施平台建设。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设施平台体系,有力支 撑了我国重大科研任务和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 一是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四五"期间,围绕国家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我国布局建设了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 施,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在探索科学前沿方面,许多成果实现了国际领跑,"中国天眼"发现了超千颗脉冲星,远超其 他国家发现数的总和,为探索宇宙奥秘贡献了中国力量。在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散裂中子源解决了大型装备无损检测的难 题。在支撑产业创新方面,通过核聚变、光源等 ...
科技部答21:“中国天眼”发现超千颗脉冲星,远超其他国家总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8 11:35
二是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为创新发展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十四五"期间,重点加强科学数据统筹和服务能力建设,促进科学数据整合集成与开放共享。20个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数据总量已超过了270PB,比"十三五"末期增长了5倍。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国际影响力也显著提升,例如,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牵 头研制了第一个微生物数据的国际标准。 三是国家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资源库保藏和共享了一大批宝贵的战略资源。"十四五"期间,重点加强了资源库基础条件建设,提升资源保藏与开发应用能 力。现有的31个国家库资源保有量稳步提升,已保存动植物种质资源550多万份,微生物菌(毒)种超过60万株,各类标本资源3900万号,其中微生物资 源、作物种质资源、畜禽种质资源的保藏总量位居世界前列。 新闻发布会现场 摄影:李 发布会上,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近年来,"中国天眼"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成并陆续产出成果,非常振奋人心。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对科技 创新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十四五"期间在这方面有哪些进展和成效? 科技部副部长龙腾回应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持续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系统部署了国家科学数据中心、国家生物种质与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