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

搜索文档
关于科举,绝大部分人都误解了
虎嗅APP· 2025-03-09 13:29
科举制度本质 - 科举是古代官员选拔考试而非现代高考 具有周期长、代价大、收益高的特点[2] - 科举核心功能是消除封建贵族体系 建立中央集权官僚制度[3] - 通过糊名誊录等手段切断考生与考官联系 使官员只效忠皇权[6] 社会流动性控制 - 统治阶级刻意维持低流动性以降低治理成本[7] - 科举被设计成奢侈品 90%人口因经济门槛无法参与[9] - 重农抑商政策限制商业活动 防止信息流动造成不稳定[8] 考生来源分析 - 主要考生群体为商帮子弟和地主阶级后代[10] - 寒门实际指家道中落的地主 非普通农民[11] - 书院教育成本高昂 岳麓书院年费相当于农民五年收入[12] 地域差异表现 - 南方状元占比82%(江浙61%) 北方仅18%[13] - 南方私塾密度是北方7倍以上[13] - 赴考成本差异巨大:云南需150两/6个月 江浙仅50两/25天[13] 制度影响评估 - 形成军事贵族世袭体系(如沐王府280年 徐达家族)[5] - 建立流官制度防止地方势力坐大[7] - 英国东印度公司借鉴科举创立现代公务员制度[13]
在盛唐,“躺平”是要被嘲笑的!|戴建业混沌文理院开讲
混沌学园· 2025-03-09 07:05
盛唐精神的核心特征 - 国家繁荣与军事强大催生了扩张主义和尚武精神 社会精英展现出强烈的进取心与历史使命感 [3] - 科举制打破门阀垄断 为寒门子弟提供晋升通道 激发全社会自信心与政治抱负 [6][7] - 文化多元包容 儒道释并存 吸收印度中亚等外来文化 形成开放自信的文明融合 [20][21] 盛唐诗歌的成就与风格 - 开元至大历初50年间达到古典诗歌顶峰 涌现李白杜甫等伟大诗人及山水田园、边塞诗派 [4] - 诗歌语言自然天成 如孟浩然《春晓》使用提炼口语 意境浑然 [25][26] - 情感激昂真挚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展现生命激扬 杜甫《月夜》写夫妻深情 [15][27] 诗人群体特质 - 李白代表"爷们"精神 创作如"胸口一喷" 意象宏大冲突 体现民族鼎盛期的生命力 [15][18] - 诗人普遍自负才能 杜甫"会当凌绝顶" 高适"功名万里外" 反映时代昂扬气质 [9][11] - 边塞诗派兴起 高适岑参描写大漠奇景 体现对刺激与冒险的追求 [14] 社会文化背景 - 长安洛阳汇聚外国商人留学生 日本韩国青年来唐学习 形成国际文化中心 [3] - 艺术审美崇尚丰满大气 公孙大娘剑器舞展现刚健风格 影响杜甫等诗人创作 [21] - 与魏晋门阀制度对比 唐代"起宰相于寒门"的公平机制激发全社会进取心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