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植业低碳高产
icon
搜索文档
种植业减排不减产,技术组合撬动15%甲烷减排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08 07:27
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 水稻种植甲烷排放从1994年到2021年呈现增长后平稳态势[1] - 农用地氧化亚氮排放自2012年后显著下降 与化肥减量增效政策直接相关[1] - 水稻种植和农用地氮肥施用是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主要排放源 直接关系粮食安全[1] 减排技术应用与效果 - 60%~80%稻田采用中期晒田技术 主要目的为控制无效分蘖和促进根系发育而非减排[1] - 控水灌溉技术虽降低甲烷排放但会促进氧化亚氮排放 并可能导致土壤碳汇能力减弱[2] - 组合技术(控水灌溉+高效肥料减氮+秸秆还田)经四年试验可降低甲烷排放15%~26%且不影响产量[3] 技术推广难点与挑战 - 秸秆还田虽提升土壤肥力和碳汇但会增加甲烷排放[2] - 减排型肥料存在成本压力 尽管能实现稳产增产并协同减少氨挥发和氧化亚氮排放[2] - 极端气候加剧生产风险 如华北地区夏季暖湿化导致玉米减产 低洼田块改种水稻需解决灌溉与茬口衔接问题[2] 多维度技术解决方案 - 需结合灌溉优化 肥料管理和品种选育等多维度技术组合[3] - 选育节水抗旱高产低排放水稻品种可提升气候韧性[2][3] - 需开发轻简化低成本易推广的技术模式以适应区域气候土壤与种植制度特点[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