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全国统筹

搜索文档
房地产退潮后,社保成新底牌,十五五释放信号,看懂掌声
搜狐财经· 2025-08-17 15:15
中国经济转型与社保体系新定位 - 社保体系从民生保障网转型为抵御经济风险的防波堤 为经济转型提供支撑 [1] - 出口走弱 地方债务高压和人口老龄化三重挑战推动社保全国统筹与市场化运作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未提及房地产 凸显政策焦点转向社保体系 [1] 社保政策对企业创新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 研发投入抵免30%社保费用政策使某生物科技企业人力成本降低5个百分点 [3] - 社保费率动态调整机制推动企业新增14%科研岗位 形成减负-增岗-创新循环 [3] - 青年科研人员领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占比达78% 显示创新活力集中态势 [3] 社保基金参与地方债务化解与资产盘活 - 前五个月地方融资平台数量减少18% 土地财政衰退已成事实 [4] - 社保基金以优先级LP参与城中村改造REITs项目 获得6.8%年化收益 [4] - 保障房REITs试点扩展至12个城市 成功消化11.2万套库存保障房 [4] 失业保险制度创新与劳动力流动性提升 - 中央调剂金比例从3%提升至5% 增强失业保险跨省调剂能力 [8] - 参保年限互认和缴费基数标准化制度保障跨省再就业无缝衔接 [8] - 美国对华38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背景下 中国与东盟贸易额仍增长6.3% [8] 社保全国统筹与风险防范体系升级 - 1.8万亿元特别国债重点投向保障房建设 社保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 [9] - 全国一盘棋专业化运作模式实现风险对冲机制系统性升级 [9] - 发展动力从土地财政向人力资本财政转变 深植于人的价值 [9]
报告建议供需双轮政策驱动 释放消费升级潜力
搜狐财经· 2025-07-01 10:50
消费政策与经济增长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从1—2月的4%回升至5月的6.4%,预计二季度消费对经济增长支撑将进一步增强 [1] - 短期刺激消费政策难以真正扩大消费总量,部分深层次问题亟待更高层级的统筹设计和制度突破 [1] - 实现从消费修复向持续扩张的转变,必须在需求与供给两侧同步发力、协同推进,通过双轮驱动的政策体系 [1] 需求侧改革 - 需求侧改革包括通过提升劳动报酬与农村财产性收入,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以通胀目标为锚稳定市场信心 [2] - 在初次分配环节,需要持续提升劳动报酬占比,推动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同步 [2] - 在再分配环节,应健全税收调节和转移支付体系,加大对中低收入群体的支持力度,扩大住户部门的可得收入 [2] - 改善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可探索构建"自愿退出宅基地—落户城市—获得财产性补偿"的制度安排 [2] - 建议由中央政府主导发行特别国债,专项用于补充养老、医保与失业保险基金 [3] - 构建以通胀目标为锚的政策传导体系,将"实现并稳定在2%–3%的CPI通胀"也作为宏观调控核心目标 [3] 供给侧改革 - 供给侧改革包括聚焦制度性成本压降与要素高效配置,重构地方财税激励,打破关键服务领域准入壁垒 [4] - 部分服务业企业仍面临较高的运营负担,包括服务业面临用地贵、拿地难、较高的电价负担、开办流程繁琐等问题 [4] - 建议推动建立"增值税+消费税"协同的双税激励体系,形成与本地消费能力挂钩的财政分配机制 [5] - 加快破除影响民营与外资机构进入公共服务体系的制度性壁垒,完善服务业人才体系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