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

搜索文档
融资3亿,南航博士干低空飞行器:飞一圈成本120元
36氪· 2025-10-09 12:18
公司概况 - 电动飞行器公司零重力飞机完成3亿元融资,总部位于合肥,成立于2021年,融资轮次已达"A+++轮" [1] - 公司创始人李宜恒,河南周口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16岁因向往飞机设计考入南航,大学期间即开始飞行器型号研发取证项目的创业 [3] - 创始人于2018年负责的课题帮助国内某通航公司的小型飞机取得适航手续,同年启动小型飞行器创业计划 [3] 产品与技术定位 - 公司核心产品为电动垂直起降载人飞机(eVTOL),关键词为低空、电动、垂直起降、载人 [4] - 低空飞行场景指高度不超过500米,其中200米至450米高度主要为垂直起降载人机 [4] - 产品动力方式为电动,起降方式为垂直起降,区别于依赖跑道的传统飞机 [4] 运营成本与市场验证 - 公司eVTOL飞行1小时成本约120元,仅为传统小型燃油飞机1小时成本650元的五分之一 [5] - 低成本逻辑同样适用于飞行教练机与城际载人机场景 [6] - 截至2025年初,公司相关机型累计获得60架订单,另有1000架意向订单 [6] 行业发展阶段与驱动因素 - eVTOL行业自2015年后因锂电池技术突破而加速发展,早期聚焦货运飞机研发 [7] - 2020年国内低空开放政策密集出台,民航局发布eVTOL审定规则,载人飞机成为竞争焦点 [7] - 行业发展仅约5年,目前处于早期需求验证阶段,与我国4.7亿航空用户相比市场规模尚小 [7] 当前核心应用场景 - 低空观光旅游与飞行员训练已被证明是行业刚需场景 [8] - 全球飞行员训练市场规模将从2023年的85亿美元增长至2033年的208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9.36% [8] - 以黄山风景区为例,单日最大承载量达4万人,传统运力已显饱和,eVTOL有应用潜力 [8] 行业发展挑战 - 主要卡点包括适航取证周期长、基础设施不完善、运营成本高 [9] - 单一项适航认证费用可达数亿元,起降点等基础设施仍在建设,例如深圳已建成249个低空起降设施,计划到2026年建成1200个以上 [9] - 技术体验存在不足,当前eVTOL电池能量密度约300Wh/kg,续航不足1小时,运行噪音普遍超过65分贝甚至达70分贝 [10] 市场竞争格局 - 行业头部公司已初现,如亿航智能、峰飞航空、零重力、亿维特航空、牧羽天航空等 [10] - 国内已取证的电动载人航空器不足10款,而通航培训市场每年需数百架教练机补充 [11] - 亿航智能EH216-S为全球首个"四证合一"低空载人飞行器,峰飞航空V2000CG凯瑞鸥于2025年获"三证齐全"成为全球首架吨级以上eVTOL [11] - 成长期公司如时的科技、零重力、沃兰特等正在积极取证但尚未完全获得证书 [12] 技术竞赛方向与未来场景 - 行业技术竞赛集中在三个维度:高能量密度电池(目标续航从50公里提升至300公里以上)、降低飞行噪音与故障风险、自主安全飞行技术 [13] - 技术进步将催生新场景:景区观光价格可降至百元级别,城市构建"1小时通勤圈",偏远地区打通医疗救援"最后一公里" [14] - 关键商业化时间点为2027年-2028年,预计2027年部分特大中心城市和省会城市景区将率先出现eVTOL观光服务 [15] - 预计到2040年,eVTOL在各级A类景区渗透率可达4%-11%,年销量近4000台,市场规模达8亿美元 [15] - 城市通勤场景预计2027年部分城市可实现eVTOL商业化打"空中出租车",2030年大城市将基本进入低空经济时代 [15] - 偏远地区医疗救援场景尚处个别案例阶段,有国内政策文件显示部分城市计划在2028年引入医疗eVTOL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