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

搜索文档
价值千亿的抗癌“救星”,诺华全球“狂挖”同位素
阿尔法工场研究院· 2025-09-03 00:03
核心观点 - 诺华通过收购和研发成为新型靶向放射疗法(放射性配体疗法)领域的先行者 该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展现出显著疗效 部分患者癌细胞完全消失 同时公司面临物流和生产挑战 但通过技术积累和规模扩张建立竞争壁垒 并推动市场潜力从100亿美元提升至250-300亿美元 [2][3][8][9][11][12][14][16] 技术原理与疗效 - 放射性配体疗法通过静脉输注给药 配体与癌细胞表面受体结合后精准递送放射剂量 避免健康组织损伤 [5] - 临床试验中约9%-21%的患者接受治疗后癌细胞完全消失 疗效被描述为"令人难以置信"且"前所未有" [3] - 与传统体外放射疗法不同 该疗法在患者体内持续作用 但需隔离防护和特殊废物处理 [15][16] 产品与市场前景 - 核心产品包括2017年获批的Lutathera(胃肠道癌)和2022年获批的Pluvicto(前列腺癌) 后者适应症已扩展至早期患者 [8][16] - 市场规模预估从2021年的100亿美元升至250-300亿美元(约人民币1800亿-2100亿元) [8][11] - 公司拥有7种潜在疗法处于15项临床试验阶段 覆盖肺癌、乳腺癌、胰腺癌等新适应症 [9] 生产与物流挑战 - 放射性同位素需在核反应堆制造 药物生产运输仅3-5天窗口期 否则药效衰减 [12] - 诺华通过铅防护实验室、GPS追踪药瓶和AI预测物流优化流程 当前99.5%注射能按计划进行 [11][12][14] - 全球生产设施仅6家(欧美) 计划在中国、日本和美国新增设施以贴近市场 [14] 行业竞争与壁垒 - 礼来、阿斯利康、赛诺菲等企业于2023-2024年通过收购初创公司进入该领域 [9] - 诺华拥有五年先发优势 并通过镥同位素供应链控制和技术积累建立高准入门槛 [12][16] - 行业需10-15年构建完整生态系统 包括防护设施建设、医护人员培训和废物处理体系 [16]
Cell重磅:AI从头设计生成小型结合蛋白,大幅提高先导编辑效率
生物世界· 2025-08-06 04:05
基因组编辑技术发展 - 自CRISPR-Cas9技术问世后,碱基编辑器(BE)和先导编辑器(PE)被开发,分别用于单碱基转换和小片段编辑[2] - 先导编辑器因其灵活性和精准性,在细胞和基因治疗及疾病建模领域受到关注,但受限于编辑效率低的问题[2] AI驱动的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利用AI工具RFdiffusion设计出仅82个氨基酸的MLH1小型结合蛋白(MLH1-SB),通过抑制错配修复(MMR)通路显著提高PE效率[3][9] - AlphaFold3用于高效筛选候选蛋白,整个设计筛选过程仅耗时4天,大幅缩短研发周期[15] 先导编辑器优化架构 - PE2、PE3、PE5等架构通过逆转录酶和切口向导RNA(ngRNA)改进编辑效率,但MMR通路会阻碍编辑整合[6] - PE4通过递送MLH1dn蛋白抑制MMR,但仅对10bp以下片段有效[7] - PE6和PE7通过RNA假结结构或外切核酸酶保护因子增强pegRNA稳定性,进一步提升效率[7][8] 效率提升数据 - PE7-SB2系统在人类细胞中编辑效率比PEmax和PE7分别提高18.8倍和2.5倍,小鼠体内效率比PE7提高3.4倍[11] - MLH1-SB的紧凑结构(82氨基酸)优于传统MLH1dn蛋白(753氨基酸),更易整合到AAV和LNP递送系统中[11] 技术应用前景 - MLH1-SB与现有PE架构(PEmax、PE6、PE7)兼容,可开发PEmax-SB、PE6-SB等新平台[10][11] - 生成式AI工具的高效性(如RFdiffusion网页版)正改变基因组编辑领域的研究模式,加速疗法开发[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