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琼崖抗日
icon
搜索文档
星火聚孤岛 团结御外侮
海南日报· 2025-08-15 03:55
历史事件概述 - 1938年12月5日琼崖红军在云龙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 下辖3个中队 冯白驹任队长[12] - 改编后部队在潭口渡口打响第一战 政治影响力显著提升 激发群众抗日热情[14] - 部队规模从1939年3月的300多人扩展到1000多人 解放战争时期发展为2万多人的琼崖纵队[14] 国际合作与支援 - 南洋琼侨组成240余人的回乡服务团 携带西药医疗器械及捐款支援国共抗日队伍[16][17] - 服务团承担战地救护和宣传工作 其中何佩玲通过卖花募捐获得港币320元[16] - 琼侨向冯白驹赠送外国产金壳怀表 体现对抗日力量的崇敬与支持[17] 军事组织与作战 - 琼崖抗日独立总队成立"少年连" 编制126名13-16岁战士 承担特务连作战任务[19] - 该连队在1942-1943年反"蚕食"反"扫荡"斗争中表现英勇 战绩传遍琼文根据地[19] - 黎族村民成立自卫队配合主力作战 12岁侦察员阿单通过伪装商贩深入敌后收集情报[20] 社会动员与群众支持 - 1938年改编誓师大会吸引上万群众参与 现场悬挂"抗日先锋""人民救星"等锦旗彩匾[12] - 乐东田头村黎族农民自愿节省大米支援部队 自身仅以山薯野菜充饥[20] - 形成各族人民爱国侨胞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
“抗日模范乡”咸来——“最后一碗米”送同志
海南日报· 2025-08-11 02:05
历史事件回顾 - 1939年2月日军侵入海南岛 在咸来地区实施烧杀抢掠等暴行 [4][5] - 1941年春日军空袭福泽 美棠 大尼坡3个村庄 大部分房屋被摧毁 农民丧失栖身之地 [5][6] - 1941年秋日军实施"三光"政策 仅一天时间沐泽村就有289人被杀害 5个家庭全被杀光 [7] - 日军进行食盐管制和火药管制 导致盐荒和火柴断供 [7] 军事行动记录 - 1939年8月日军在琼山县道崇乡边洋村修建据点 派出重兵驻守 [8] - 9月2日琼崖抗日独立总队在罗板铺公路伏击日军运水车 全歼日军11人 焚毁敌军车一辆 [8] - 罗板铺伏击战是首次取得全歼敌人 夺得敌人轻机关枪的胜利战斗 [8] - 1941年7月初琼崖独立总队在美德地区打击企图入侵根据地的日军 [10] 军民合作与支援 - 咸来乡群众不领"良民证" 不做日本工 不给日寇送粮 [5] - 美扬村村民贡献鸡鸭鹅和蔬菜 购买地瓜酒举办庆功宴会 [9] - 咸来乡群众为抗战同志送米送饭送物资 符气福将家里最后一碗大米捐出 [10][11] - 村民破坏敌人交通线并筹集粮食支持独立总队 [10] 重要会议与组织建设 - 1941年7月底琼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仪式在咸来乡符氏祠堂前举行 有数百名当地群众参加 [10] - 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标志着琼山抗日斗争进入新阶段 为粉碎日军"扫荡"打下基础 [11]
86年前,琼崖抗日独立队在潭口渡口阻击东进日军
海南日报· 2025-06-27 01:53
历史背景 - 1939年2月10日琼崖抗日独立队在潭口渡口阻击日军 打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琼崖抗日第一枪 [1][3] - 日军台湾混成旅团数千人在30余艘舰艇和50余架飞机掩护下从琼山县天尾港登陆 [4] - 国民党守军数千名官兵弃城撤退至定安山区 日军迅速占领海口和府城 [4] 军事行动 - 琼崖抗日独立队由冯白驹任队长 下辖3个中队共300多人 [5] - 第一中队80余名战士急行10公里赶赴潭口渡口执行阻击任务 [5] - 利用东岸地形优势与日军周旋数小时 集中火力扫射敌机并灵活转移至密林 [6] - 班长李文启左腿被炸断仍坚持战斗 成为独立队首位牺牲的烈士 [6][7] 战略意义 - 成功迟滞日军东进步伐 为民众撤退赢得时间 [7] - 战斗后独立队规模从300多人发展到1000多人 成为琼崖抗战中流砥柱 [8] - 提升共产党在琼崖地区的威望 夯实群众基础 [8] 纪念传承 - 2004年建成潭口渡口阻击战纪念亭作为唯一纪念性建筑物 [3] - 玉仙村现存日军炮火炸开的弹坑遗址 刻有"日寇侵华铁证"字样 [6] - 该村曾涌现数十人参加革命 交通站设于村内 无一人叛变革命 [9] - 当前当地组织宣讲队伍持续传播云龙改编旧址等红色遗址精神内核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