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与流量困局

搜索文档
谁在消费胖东来:当善意经营遭遇恶意围猎
商业洞察· 2025-05-08 09:05
胖东来遭遇的恶意蹭流量事件 - 浙江嘉兴一家名为"胖都来"的线下购物商场开业,名称与胖东来仅一字之差,涉嫌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 [3] - "胖都来"在社交账号宣传中多次暗示与胖东来的关联,如开业视频邀请明星造势,进一步坐实蹭流量嫌疑 [3] - 网红"裤头姐"声称在胖东来购买的红色内裤掉色并导致皮肤过敏,但调查发现产品合格且该网红有287次类似投诉记录 [4] - 网红"柴怼怼"发布视频称胖东来以低成本玉石冒充高端货,但无任何第三方检测报告支撑,最终官方检查结果显示胖东来玉石平均毛利率不超过20% [5][6] 胖东来面临的品牌与法治困境 - 胖东来作为"零售业标杆"的品牌价值正被流量经济与法治漏洞双重裹挟 [6] - 品牌信任度成为投机者眼中的"肥肉",通过夸大质量问题或捏造争议博取流量关注 [8] - 商标与名称侵权成本低,企业名称登记以形式审查为主,对"混淆可能性"缺乏动态评估 [8] - 职业投诉者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模糊地带,以"维权"之名行敲诈之实 [8] - 胖东来的透明经营策略(如公开供应链数据、员工高福利)虽赢得消费者信赖,但也成为攻击者的靶点 [9] 流量经济的畸形驱动与平台责任 - 自媒体时代,"碰瓷式维权"成了流量密码,网红通过煽动性叙事制造对立,快速收割关注 [9] - 抖音平台核实"柴怼怼"29条视频涉嫌侵权,下架相关内容并限制其投稿权限一个月,但惩处力度不足 [9][10] - 法律追责的滞后会让企业的声誉变成流量的牺牲品,随着舆论发酵,良心企业更可能成为众矢之的 [10] - 平台必须完善内容审核机制,对不实指控限流或标注警示,避免成为碰瓷温床 [13] 胖东来的应对措施与行业启示 - 胖东来在恶意侵权案件中提起诉讼,索赔金额从一百万到五百万不等 [12] - 胖东来公开玉石毛利率、员工工资等核心数据,本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尊重,却反成造谣者断章取义的素材 [13] - 要真正保护企业被公平对待,需要制度完善、企业硬实力提升与公众理性觉醒 [13] - 胖东来频遭碰瓷的背后,是法治滞后与流量经济合谋下的市场失序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