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耐候性

搜索文档
我花30万买台车,还要担心它被晒坏吗?
36氪· 2025-06-30 06:27
汽车耐高温性能分析 车漆耐候性 - 车漆由底漆层、色漆层和清漆层组成,清漆层在紫外线作用下会发生光氧化反应导致光泽度下降和褪色,但需连续暴晒24个月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褪色(失光率≤10%)[6][8][10] - 车企通过添加紫外线吸收剂(UVA)和光稳定剂(HALS)提升车漆耐候性,三线车企标准要求海南岛暴晒24个月无龟裂、起泡,南方地区10年内不允许严重失光[10][11] - 补漆部位因附着力与配方差异,耐候性显著低于原厂漆,需额外防晒[12] 车规级电子元件可靠性 - 车规级电子元件温度耐受范围达-40°C至+150°C(Grade 0),最低标准(Grade 3)也需在85°C下运行1000小时[16][17][18] - 车机屏幕需通过AEC-Q测试,天马微电子的产品可在-40°C至+95°C环境运行,HUD组件耐受温度达105°C[18] - 温度循环测试要求Grade 3元件承受-55°C至+125°C循环500次,Grade 0需完成-55°C至+150°C循环1500次[19][20] 内饰材料紫外线影响 - 皮质内饰在紫外线照射500小时后会出现明显褪色、发硬,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升高[23] - 车窗贴膜或遮阳措施可有效减缓紫外线对内饰的老化作用[25] 高温相关故障的真实原因 - 车辆自燃案例多由外部因素引发(如撞击导致电池短路、车内易燃物起火),非零部件本身耐高温不足[27][30] - 覆盖件变形问题通常源于设计缺陷(如未预留热膨胀空间或缺乏加强结构),非材料耐候性不足[32] 车企高温测试流程 - 正规车企需完成两轮高温测试(吐鲁番、海南),覆盖动力系统、空调、覆盖件等子系统,确保整车在极端环境下的可靠性[33][36] - 部分新势力车企将测试周期从两年缩短至一年,可能增加潜在质量风险[38][40] 行业标准与研发趋势 - 车漆耐候性测试遵循GB/T 1766、1767和1865等国家标准,与三线车企标准一致[11] - 新能源汽车竞争加剧导致研发周期压缩,部分企业简化验证流程,需关注长期质量影响[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