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法治保障

搜索文档
久久为功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经济日报· 2025-08-27 22:22
政策法规建设 - 最高人民法院提出25条司法保障举措以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 [1]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施行后全国修改调整政策措施7312件并提出审查意见近6000条 [1]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民营经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1] 地方实践成效 - 宁夏司法厅化解涉企纠纷6000余件涉案金额3.07亿元 [2] - 辽宁高院审理侵犯经营主体人身财产安全犯罪案件150件追赃挽损15.35亿元 [2] - 通过法律援助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500余万元 [2] 现存挑战 - 部分地区政府服务理念滞后且存在隐性壁垒 [2] - 经营主体司法权益保障及外商投资平等保护需加强 [2] 制度优化措施 - 系统梳理地方性法规体系并制定行政裁量权基准清单 [3] - 建立裁量基准动态调整机制并规范行业准入标尺 [3] - 创新"互联网+政务服务"线上审批模式以提升效能 [3] 司法保障机制 - 推广"调解/仲裁—诉讼"一站式纠纷解决平台 [3] - 明确商事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程序以降低解纷成本 [3] - 严格限定失信惩戒使用情形并助力信用修复 [3] 平等保护机制 - 对内资和外资企业实行市场准入及生产要素使用同等对待 [4] - 推动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法治化落地 [4] - 明确清单中"其他"条款适用边界以消除弹性空间 [4]
利好民营经济政策不断推出 “硬核”支持让民营企业吃下“定心丸”
央视网· 2025-08-09 06:25
民营经济促进法指导意见核心内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25条指导意见保障《民营经济促进法》贯彻落实 涵盖市场准入、融资、产权保护等领域 [1][2] - 指导意见提出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政策 破除区域壁垒和地方保护 保证民营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 [4] - 依法支持民营经济组织拓展融资担保方式 确认非典型担保法律效力 助力利用自身资产资源获得信贷融资 [4] 市场准入与竞争保障 - 落实全国统一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清单事项数量由2022年版117项缩减至106项 [4][14] - 依法遏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法院审理市场准入案件需对行政规范性文件进行附带审查 [4][16] - 明确政府机关违约需承担赔偿责任 解决"新官不理旧账"合同纠纷问题 [16] 融资支持与账款清欠 - 规范金融机构行为 禁止单方面增设贷款条件或提前收贷 确保融资稳定性 [16] - 加大拖欠账款案件执行力度 全面落实"快立快保快审快执"绿色通道 [5] - 机关事业单位拖欠行为将依法纳入失信名单 强化对拖欠主体的强制执行 [5][16] 产权保护与权益保障 -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 规范处置涉案财产 严禁明显超标的查封 [7] - 严惩网暴伤企违法行为 打击侵犯民营组织名誉权和经营者人格尊严犯罪 [8] - 明确罪刑法定、疑罪从无原则 区分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界限 [16] 失信惩戒与执行机制 - 实施失信惩戒分级分类管理 对积极纠正轻微失信行为主体暂不纳入失信名单 [10] - 运用失信惩戒宽限期、单次解禁等制度 促进执行和解实现双赢 [10] - 优先选择对被执行人生产生活影响较小的财产执行 [7] 政策背景与实施意义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首部民营经济基础性法律 5月20日正式施行 [11] - 指导意见将法律条文细化为司法审判环节可操作规则 如完善行政诉讼审理机制 [12] - 实时发布域外法指导性案例 引导海外合规经营 [12] - 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新生态 推动民营经济从政策支持转向法治保障 [11][16]
最高检、全国工商联共商加强民营经济法治保障
快讯· 2025-06-23 11:55
应勇指出,依法平等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促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是检察机关和工商联的共 同责任。要深化落实《关于建立健全检察机关与工商联沟通联系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日常沟通联 系,优化完善案件线索移送机制,结合典型案例加强释法说理,增强涉企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 更好维护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合法权益,以法治力量助力民营企业强信心、稳预期、促发展。 沈莹对检察机关长期以来推进民营经济法治建设、支持工商联工作表示感谢。她表示,最高人民检察院 聚焦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为法治担当,持续做实高质效办好 每一个案件,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受到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人士的广泛赞誉。工商联将继续聚焦 促进"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与检察院 的沟通联系机制,协力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贯彻落实,畅通检察机关与民营企业的沟通渠道,引导民营 企业守法合规经营,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办好民营经济法治建设大会,促进民营经济持 续、健康、高质量发展。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检察机关要与工商联携起手来,促进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 ...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 推动制度完善形成长期效果
南方都市报· 2025-05-22 17:15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 - 专项行动旨在防止"一阵风"式执法,通过健全长效机制实现常态化规范和监督[1] - 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为首部民营经济基础性法律已正式施行,为权益保护提供法治保障[1] - 企业反映突出问题具有复杂性、反复性特点,需更明晰具体的指引和规范[1] 专项行动与法律协同效应 - 专项行动锚定问题对症下药,与民营经济促进法形成协同效应[1] - 多地已开展专项整治或出台新政规范涉企执法,密集举措有助于优化营商环境[1] - 需将行动成果转化为制度完善,形成长期效果而非一次性行动[1] 常态化机制建设 - 规范涉企执法需将问题解法制度化并确保落实,与顶层设计形成闭环[2] - 典型案例显示执法人员理解偏差导致机械执法,需健全常态化培训机制[2] - 建议通过执法记录仪提高透明度,建立"外部监督+内部强化"纠偏机制[2] 配套保障措施 - 需为民营企业完善针对不规范执法的司法救济规则和渠道[2] - 网信办同步开展为期2个月的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2] - 各部门举措共同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法治保障和制度公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