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发机器人

搜索文档
国产植发机器人上岗:医生5台手术就能上手,能否破解价格战困局?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14 13:39
植发机器人技术特点 - 国产植发机器人HAIRO于今年1月获批上市 成为全球第二个商业化同类产品公司[1] - 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系统自动识别毛囊单双根和密度 设计最大提取数量 医生可微调钻取角度和深度[4] - 操作熟练后每小时可提取1000-1200根毛囊 相当于熟练医生手速 且横断率和截断率更低[4] - 医护团队只需完成5台手术培训即可自主使用设备 培训周期大幅缩短至1-2个月[4] - 目前仅能提取后枕部区域毛囊 提取数量超3000个时难度增大 最高提取密度限制在30%-40%[7] - 不适合发际线等精细部位(约100根)及耳朵上方区域 需通过临床研究确定适用场景[8] 行业市场现状 - 全国300多家公立医院逐步开展植发机器人手术 至少10家公立医院提交采购审批[5] - 植发行业渗透率仍不足0.5% 唯一上市公司雍禾医疗去年患者减少1400多人[5] - 大型连锁植发机构拓店速度放缓 行业陷入价格战 微调手术(1000毛囊单位以下)起价6000-8000元[5] - 部分民营机构存在提取毛囊数量与承诺不符等乱象 行业出现恶性竞争状态[6] 商业化与竞争格局 - 国产HAIRO定价不足进口ARTAS一半(ARTAS国内售价700-800万元/台)[10] - 进口ARTAS进入中国8年仅销售10多台 因每台手术需额外支付1.8万元耗材费[10] - 预计未来1-2年国内配备植发机器人的公立医院数量有望突破20-30家[10] - Restoration Robotics已更新10代产品 第二代具备提取和种植双功能[11] - 国产厂商正在研发取种一体的第二代机器人Normanrobo 预计2027年底上市[11] 临床应用价值 - 实现全程数据可视化 每次提取时间/角度/深度均有详细记录 解决数量"做手脚"问题[6] - 被视作破局行业恶性竞争的新价值选择 但最终使用需由医生根据适应症决定[7][9] - 在美国市场因人工成本高而更具经济性 但国内人工成本被压低导致机器人定价相对更高[11]